成都是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地方。可能爱与恨都出于无知,所以现在我想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重新体验和认识一下这个城市。
第一次来成都大概是2006年吧,目的地是九寨沟,途径成都。在网上约了一帮驴友,住的是青年旅社。第一次和驴友一起玩远途,第一次住青旅,第一次入川,第一次吃地道的成都火锅,一切都是好玩而有趣的。满大街的茶馆和麻将桌,随处可见身穿红袍的藏族喇嘛,拉着长音说话友好笑容亲切的成都人,锦里和宽窄情调各异的小酒吧,火锅、串串、三大炮、担担面.......数不清吃不过来的各色美食,三国诸葛杜甫李白薛涛流沙河何多苓翟永明........这一切都让这个城市显得无比美好。
巴~适!可~以!这是成都人的口头禅,听听,多么自得其乐知足常乐的人们啊。在上海生活了多年的我,听惯了上海人的口头禅“老划算啊”、“拎不清”........ 相对成都而言,上海实在很无趣。同样关注的是现实的物质生活,但一个是满足自得的,一个是总在拿着算盘计算的。
2008年,在一个偶然也是必然的机缘里,我来成都常住了一年。 有了一帮老师和朋友,自己也从游客的角色变成了常住,得以更深地体会了成都人经常说的那几句“巴~适”“可~以”。是的,成都比起上海来说,是一个平实亲切、悠闲有趣的地方。没有那么多所谓精致、优雅、时尚的腔调,但它不装腔、不作势,不那么重视注重效率和细节,甚至有些过于缓慢和粗糙,却是让人心里妥帖的。在上海,人都是急躁而匆忙的,因为周围整体的节奏是快的,你不可能做一条急流中慢慢游走的鱼。而在成都,即便你需要等很久,可是看到一个乐呵呵过来和你说话的人,再急的人都会觉得没必要那么猴急猴急的。
只是,成都经常是阴天,这确实有点影响心情,但我觉得,成都有这么多好,便是有个毛茸茸的太阳也便罢了。
这些都是那时的旧心情。回顾又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