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了黄渤的最新导演的《一出好戏》,说实话看得人头挺痛的。我后来在想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和我本人看电影的习惯挺有关系,比如我就是喜欢一边看一边点评,或者对于人生也是这样。我最擅长分析的就是为什么不成功,好吧,用在电影里,我就会去讨论它是什么意义,符合什么社会主体,节奏如何,是否拖拉,表现的社会矛盾是什么,表现得是否彻底。
我现在想回想一下这部电影是如何开展的。
一、一开始是马进坐在车里问小兴彩票买了吗?
引出的线路有1.贫穷的马进,渴望中彩票发财;2.暗恋公司同事姗姗;3.小兴会捣鼓修东西
背景线路有一、陨石背景;二、彩票
基本上我觉得陨石背景其实大可不必了,因为实际上也没有怎么突出,在其中存在主要依靠史教授这个人物去逆向发展,但我觉得这样搞得引进线路挺复杂的,如果考虑整体来看,有些线路其实是可以舍去的,尽量减少了社会背景也不会令这个话题突出,它想表达的社会矛盾主题其实倒能正常发挥,这并不影响,但是反而因为什么都加在里面,所以反而显得复杂,节外生枝。
二、大家开始上船了,在船上简单的交代了各人物身份,关系,性格特征。其实对接下来人物发展个性已经有了一定描述。
是的,不出所料,海难发生了,但其实我觉得在这个地方因为渲染的不够过,进入得挺仓促的。我并没有想好这个矛盾应该怎么推进。所以,结合整部影片,我回应最多的就是:矛盾。嗯,我这么说,并不是说矛盾是一个贬义的存在,而其实,整部影片它借助的就是这个张力。矛盾的发展和推进,但这里面的节奏和进展倒其实应该细致去看待,比如以何种张力去推进,我觉得好的电影也像一部曲子或者画作或者任何一部艺术品,它都有一个发展,发展、固定、衰败,遵循这样一个内部节奏,这个节奏就好像你看到大海上的船只,但是海下面的浪确实隐秘存在,虽然你可能看不到,但并不代表它不重要或者不存在。
三、到了故事开展的地方,同样是以浪潮的方式推进整个故事脉络,先是吃惊,不适应,在寻求生存的过程中大家躲避在石缝中。这是一个先从个体到整体发展的第一步,基本这也是整个故事脉络的一部分。在这部分里,主要是小王的角色承接了这个担子,把大家带到下一个剧情。
四、在生存与发展中,因为小王能带大家打果子,抓鱼所以被推崇为指挥长的地位。
这是故事的第一处向高潮推动的象征,但我觉得在这里,结合后面一共出现的“三个”体系,所以会觉得此前的矛盾铺设就会比较繁琐。当然,也可能是我现在用词不够精准,还没有准确表达。但我想说,导演在这里运用的三个政系我的感触还是很深的。基本也是这里最点睛之笔,如果没有其他啰嗦的环境的话。
五、政权的更替,新的矛盾出现。
在这一部分里,我的个人感受还是蛮多的,从如何成为一个王,或者一名合格的领导人的关键所在。一步步推进,相信大家在观看的过程中自然就得出了一个体系,最后在马进被大家当选为新领袖人物的时候,我还讲起来,真正的领袖魅力所在,就是它 不需要去用任何方式或者资源企图操控别人,而别人又能够自发的去追随于他,向他靠拢,并为他提供服务。当然,以前面两个失败的政权案例来讲,他就是为了让我们去看到一种类似某种操作的手段,当然,这个我们会马上看明白。我觉得这个话题也蛮有趣的,所以在最后张总逼不得已用手机去换自己楼盘和公司时,那里出现的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牌,张总的回答就很精辟。以前一张2能买多少条鱼,现在一条鱼能换多少张2 。这个地方我还是觉得蛮精彩的,可惜马上就被下一个笑话一样的存在打破了。被小兴用一个手机逼迫到写下财产转让,我觉得这里基本就很闹剧了。当然,我能了解毕竟整个故事的矛盾还要靠它的推进。比如,要如何显示出大家最开始只想简单的在岛上生存下来,接着是有人掌握政权,有人想离开,有人又不能让大家离开的矛盾。这里就是很矛盾的地方,我觉得是可以发展得更清晰一些的。但要想达到这个效果,可能真的要砍掉很多枝节。
六、对了,这里一直存在的主线路是马进一开始竭力想离开,后来又补想离开,最后突破重围带领大家离开这样一个线路。对于这个线路,他采取的办法就是用彩票来办到,但为什么我上面竟然先写了三个体系,最后才想到要写彩票呢,其实是因为上面的三个体系我觉得表现得更经常,而彩票所以就轻描淡写了,虽然导演很想竭力的表现,但我还是觉得这里太啰嗦了。我个人反而觉得如果没有了彩票,再去描写岛上的生存以及马进和姗姗的爱情就会更精彩了,一旦繁文缛节减少了,事情反倒更纯粹了。
所以我突然想到这里,如果导演本身没有用彩票这个线索,反而可能更有机会用更改精彩的手法去表现岛上三个体系的生存,而这里也可以同时顺势的自然向自然社会回归而靠拢,这也不是不可能的。而这里用了彩票的线索,可以用另一个手法去进行描述。我一直在看关注影片发展的节奏和时间联系,比如我觉得电影可以分为前半段和后半段,而时间上也确实是这么配合的。那前半部主要是马进想尽办法的想逃出去,但是后来没有逃出去,我本以为可能会在倒数2天左右出现一个奇迹,或者马进就是如何想办法帮助脱逃的,但很显然导演没有满足我们这部分需求,他也其他的表演方式。在终于兑彩票的时间截止后,马进才开始从绝望中醒悟过来。而这里我不得不再提一下那个时候从天上掉下来的鱼,先不说有一个拍摄漏洞是我觉得本可以让下雨的场景在整个荧幕前一览无余,我指的主要是不用额外的手笔去展现原来别的地方没有下鱼的。当然,我可以理解为其实最后一笔是个漏洞,因为他们本也不想这么表现,但因为镜头嫁接得不好,所以虽然前半段竭力控制的镜头,因为画面很饱满,全是鱼。直到最后一个远镜头,尝试把马进他们的画面缩小的时候,不小心还是拍到了后面空白的没有下鱼的镜头。
我可能会理解为一是导演本身对户外求生经验不足,除了鱼就是果子,也没有其他动物。或者本来因为找到这样一个原始地方就已经很不错,要是再安排动物尽量就太复杂了,我觉得这样理解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一个好好的原始岛屿却没有其他的生物。而这里的野外求生技能也没有很多,大家一群人都挤在山洞里烤火,所以我可能还是会理解为一部分导演还是非常认可他们是在演戏或者表演的,比如场面很复杂的群众演员。那,如果既然已经不可避免的表演,那为什么不干脆画更多的手笔去描述一下生存呢。
七、基本也没什么了,对影片后半部分印象不深,但印象就是杂。
比如后面推进的几重节奏,这个手笔是很不成熟的,我个人觉得。在国外的大片里它们就非常的讲究节奏,这个节奏类似于某种音乐剧的表现,有升、降、扬、落。其实我觉得为什么国内这么多影片却很少能够拍出经典的大片,原因就是在节奏把握上太不成熟,或者导演们还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作为观众来说,即使他不能非常快速的读懂你的伏笔,但他是一定可以感受到高潮的。对!就是这个意思。尤其是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滥用了太多次高潮式的表现手法,我觉得这对于观众的情感是非常的浪费的。嗯,有点接近于消费或者消耗观众的情感。这个是很不理智的。如果我们把握得不是很好,那有可能真的因为这画龙点睛的手笔让观众不耐烦甚至厌恶。
我举一个例子,来讲述这个该说再见又没有再见的失落感。
你去做客,然后出门以后和主人说再见了,然后你先说了,我要走了,然后你因为一直在和主人说再见,所以主人还要从你穿鞋开始等你,因为你还在换拖鞋,然后主人又继续等你,等着和你道别。你终于穿好鞋了,然后终于要走了吧,你突然在门口掏你的手机,因为你找不到你的手机了。主人就还得跟你半开着门,守在门口和你继续问候。终于你是要走了,主人已经很多次以为你已经准备好头也不回的走了,但显然你没有。所以其实,你没有把握好最佳说再见的时候。
好的影片,就是这样。它知道什么时候和观众说再见,绝不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