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小八九岁的时候,在村里邻居舆论的压力下,在姨妈舅舅对婆婆爷爷的劝说下,他们对小小的态度略微有所改善,比如,要是饭煮多了,他们吃剩下的饭菜,会想到让小小吃,但小小始终不愿意去,这时他们会道德绑架,“耶,你人不大,脾气到挺大的,跟你爸妈一个样……”
有时候,小小不去,小姨会抱她去,平日里也只有小姨疼她了,说话和风细雨,甚至比妈妈对她还有耐心。小姨一诓一哄,小小稀里糊涂的就去了。小小渐渐感受到,真正关心她的也只有小姨了。后来小姨出嫁了,小小就能干脆的不去了~
外公外婆虽然嘴上不说,看的出来,心理各种嫌弃,尤其是大姨家的女儿,表妹回来时,有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的,都得她们选完了,剩下的可能才会轮到小小,有时也可能忘了她的存在。
这种待遇小小渐渐习惯了,也无所谓了,后来,在小小上学的路上,婆婆家的花生地就在池塘边的山坡上,有时候放学很早,二伯家的几个哥哥,还有发小小义,看到那长势喜人的花生,着实嘴馋的走不动路,心里老惦记着,这藤下的花生到底什么味呢?
小伙伴们每次路过这里,眼睛都齐刷刷的盯着这片绿油油的花生地,仿佛有什么宝藏一样……
有一天,大几岁的江哥大胆的说出了大家的想法:
“唉!你们说这花生熟了没?”
“不晓得!可能熟了?”谦哥接过话匣子
“小小,要不我们掏几颗出来看看,看熟了没?”江哥继续说
此时的小小,停顿了片刻,原本潜意识的想要阻止,但脑海里立刻闪现出婆婆爷爷那深刻而又生动的形象……
“我啥也不知道,我啥也没看到……”
小伙伴们听到这话,秒懂!
就这样,他们轻轻的走到地边,因为怕有脚印,看出它们是谁,用小木棍在花生藤的下面掏几个洞,只把藏在土里的花生掏出来,掏完后,把洞填上,尽量做到跟之前的土一样,再用花生藤遮一遮,现在的新土,过一两天这土就看不出来了。
因为小池塘里有鱼,婆婆爷爷喜欢在鱼塘边搭架种些丝瓜和其它蔬菜,随时随地会到池塘边去巡视。
在第三天的时候,小小婆婆果然发现了不对头,小小听见隔壁的婆婆在跟爷爷说:
“老家伙,我们那花生为啥叶子萎了,你弄了啥子?”
“我这几天又没下去,我去看看啥情况?难道是野猪拱了?”
过了一会儿,爷爷急匆匆的回来,问小小。
“小小,我那花生是不是你们那几个娃儿掏的?”(是不是你们那些小伙伴干的?)
小小怯怯的说:“不晓得,我没看到。”
小小心想,难道遭发现了?
爷爷气势逼人的说:“不是你们就最好,千万不要去掏哦,我要打药哦,闹死(毒死)就活该!”
听这话,小小越发的担心起来,第二天赶紧告诉他们。
回去后,婆婆听说了此事,破口大骂!由于心虚,只好堵住耳朵。
日子天天过去了,大家也消停了,因为小伙伴以为婆婆爷爷会真的打农药。
但到了秋天,是红薯丰收的季节,就不止是这块地,因为到处都是红薯地,只要是心血来潮,玩累了,就会找个地形好的位置,开始轻车熟路的掏红薯出来,烤地瓜吃。
有时候,破口大骂的就不止是小小的婆婆了,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村里人也多,住家都是依山傍水的。
很小的时候没有电,都是点煤油灯照亮,也没有电视,初中那会儿村里才有人买黑白电视。更没有手机,初中那会儿最多有个传呼机。
找人,或叫人吃饭都是吼几嗓子,有时候对面山里叫人吃饭,都听的清清楚楚,那是山里很热闹:什么骂人的,打架的,叫人吃饭的,找孩子的,都能听清楚对面山里的动向。
那时候比较流行集体电影,就是在村里放电影,晚上经常在小小舅舅的学校里放,小小还小,还没上学。因为地方够大,比较空旷。
那要是晚上放电影,那可是令男女老少都激动人心的事,家家户户早早的就吃了晚饭,准备好灯笼火把,且分工明确,拿板凳的拿板凳,拿火把的拿火把,有小孩的轮流背,总之全家出动……
原本黑灯瞎火的晚上,方圆几十里的山上山下,全是灯笼火把在晃动,人山人海,有男女老少的说笑声,狗叫声,由远及近,热闹无穷,有的远的要走一两个小时,还是早早的往这边赶,这电影声也是传遍周围方圆几十里的山谷,可能会吵得山石虫鱼鸟兽都失眠。
心想这灵长类怎么老这么瞎折腾,真受不了!
小小一家也不例外,妈和小姨们拿板凳儿,爸爸背着小小,那是小小才三四岁,舅舅打火把。婆婆摇着蒲扇,“扑打扑打”着响。一家人有说有笑,这可能是小小心里最温暖的画面,也是一家人唯一温暖和谐的画面。
在破旧的小操场上,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热情的观众,来的早的,早就把靠前的中心位置给占了,去的晚的,要是能站在后面的板凳上,已经算不错了。
更夸张的的是,操场周围的树上横七竖八,挂满了十几二十岁的孩子和年轻人,还有篮球架上也趴的有人,只要能看到,什么姿态的都有,要是白天,要是现在,你肯定得笑趴下……
当然,几岁的孩子完全是去烘托气氛,既看不见,也看不懂,跑跑跳跳,乱窜,窜累了就在大人怀里睡着了。小小也不例外,不同的是,爸爸不让她乱窜,怕摔着,于是她就坐在爸爸头上看,不过一会儿就睡着了,这玩意儿就是这么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