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了床上,睁开惺忪的双眼,伸展一下慵懒的双臂,看看旁边依然熟睡的孩子,拖上拖鞋,瞄瞄墙上的钟表,8:40。伸伸懒腰,吐一口气,“哇,终于睡到了自然醒!”拿上手机,继续回到卧室,躺在冰凉的藤席上,刷刷微信,翻翻朋友圈,点点链接,真爽!不知过了多久,孩子醒了。也学妈妈的样子,懒懒地睁着眼睛无所事事。“孩子,想吃什么饭呢?”我手握手机,眼盯手机,随意一问。“不知道。”孩子也随意一答。因为我的问题本也不是什么“好问题”,孩子很清楚,他想吃的饭妈妈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婉言拒绝,所以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用利器回应妈妈——“不知道”。反复问了好几次这种无效问题之后,还是鼓起勇气下了床。来到客厅,刚放下的手机,微信铃声又响了,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又刷了半天,抬头看看表,快十点了,顿时觉得头晕,无聊。放下手机,简单准备点早饭,吃完早饭,十一点了,厨房的洗碗池还堆得和小山似的。唉,真不知道吃到肚子里的是哪一顿饭?!
下午孩子去学跆拳道,自己一个人在家静静地发呆,静静地反思。大半天过去了,自己做了点什么?脑子里空落落的,似乎只是吃了两顿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患上了严重的拖延症:晚上不舍得睡觉,早上不舍得起床,拿起手机不舍得放,甚至发呆都不舍得回过神来……脑子里一堆的计划,看书啦,购物啦,整理家啦,高效陪孩儿啦,写写文章啦……可实际的行动指数却几近为零。就这样,脑袋里的计划越来越多,越多越完不成,越完不成越焦虑,越焦虑越不知道从何做起,越想拖延。这种恶性循环,近半年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不想睡觉,不想吃饭,焦躁不安。
放暑假了,我知道是时候去好好调整调整自己了。所有的计划,应该迅速开始,付诸行动。只有每一个计划循序渐进地完成了,焦躁的内心才能获得安宁,找寻到心灵的幸福。从明天开始,不,还是从现在开始吧,梳理一下暑期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暑期计划,每天累并充实地完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