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多人已经忘了他的存在,但对Sir来说,殿堂级导演,永远有他一席之地。
最近,这位沉寂了10年之久的导演终于出了新片——
口碑继续炸裂。
Sir坐不住了。
因为这片目前还没引进计划,所以特派北美小伙伴,第一时间买票朝拜:
撸完后,北美小伙伴微信里得意洋洋地跟Sir炫耀——
没失望,这次,又替你见证了一部好片。
文 | Jackie
有些人,走了也就走了。
有些人,离开了却总有人盼望着他回来。
梅尔·吉布森,一个被好莱坞抛弃近10年之久的好导演。
现在长成海狸先生的他,很难想象还曾被评选为全世界最性感男演员。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
作为导演,从没执导过烂片。
最低的都有7.5分
当仁不让的,梅尔·吉布森最新作品《血战钢锯岭》(Hacksaw Ridge)延续传统,继续屠榜。
IMDb8.8!
这有多高?意味着此片(暂时)已打进IMDb前十。
要知道排名第13的《阿甘正传》才8.7分,吉布森排名最高的作品,第76的《勇敢的心》也只有8.3分。
烂番茄新鲜度86%。
严苛的Metasocre也给出71高分。
曾经冷眼对他的好莱坞主流媒体,重拾各种溢美之词,肉麻得连我这个梅粉都看不下去。
震撼人心的大师级作品
这是《拯救大兵瑞恩》以来最优秀的战争电影
梅尔·吉布森再次回归伟大
《钢锯岭》将会是梅尔·吉普森的奇迹,让他再次重回好莱坞事业
如果嫌媒体的褒奖不稀罕,那11月6号,作为奥斯卡奖早期风向标之一的好莱坞电影奖(Hollywood Film Awards),为他颁发了最佳导演奖。
无疑旗帜鲜明地宣告,他回来了。
“这一切都预示着,梅尔·吉布森导演又将重回神坛。”
战争题材,英雄主题,男性视角,再加上老搭档《勇敢的心》编剧兰道尔·华莱士的助力,你几乎可以把《钢锯岭》看作二战版《勇敢的心》。
——两者同样来自真实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期间,曾经出现这样一位奇人:
他不携带任何武器上战场,却作为一位医疗兵,赤手空拳救下75人。
他成为获得美国最高军事荣衔的第一人,也是唯一能活着接受此荣誉的Conscientious Objector。
所谓的Conscientious Objector,就是因为宗教和信仰原因而拒绝服兵役的人。
不碰武器,却救下无数战友;
拒绝服役,却获得最高荣誉。
梅尔·吉布森要做的,就是让你相信这个故事。
相信建立于无可置疑的真实。
我们熟悉的小鲜肉加菲饰演了传奇人物,美国军医戴斯蒙德·道斯(Desmond Doss)。
道斯身体瘦弱,但十分乐观质朴,总是面带微笑。加菲从形象和气质上很好地还原了真实的道斯。
不仅如此,出生在美国西部,在英国长大的加菲,在全片居然可以说一口流利的美国东南部口音,“以假乱真”到连ABC主持人都当面赞美:
你居然说得和他们当地人一模一样。
要知道对演员来说,口音是比样貌更难攻克的麻烦。
中国电影就为我们无数次上演了香港演员饰演东北人,飚港普的笑话。
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道斯和大部分美国青年一样主动参军,为国而战。他的信条是,“当别人在夺去生命的时候,我要去挽救生命”,所以,他要成为一名军医。
但谁都知道,在军队,无论你的兵种、职责是什么,你都要学会并使用枪械。
道斯十分固执,不肯摸枪。
训练场上人手一枪,只有道斯的枪放在原处
可以想象,这在严酷的军营里会带来怎样的孤立和霸凌。同僚轮番折辱,教官则当着所有人的面嘲笑:“我们的大兵道斯,他不相信暴力,所以,打仗的时候可别指望他会救你。”
即使有人故意挑衅,道斯也从不还手。
所有人都认为他就是一个胆小怕事的懦夫。
可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懦夫即使受尽屈辱,又不放弃参军,还执意要上战场。
他“矫情”因为信仰。
事实上,道斯是一名基督徒。
他严格信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Seventh-day Adventist),拒绝一切杀戮,他向上帝发誓,连枪都不能触碰。
在他的信念里:“当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我只想一点点把它拼凑回来,这才是我为国参军的目的。”
也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在兵荒马乱的绝望中依旧坚持自我。
然而,他们马上要面对的是二战中最惨烈血腥的战役之一——冲绳岛战役。历史记载,在该战役中,日军伤亡10万人,美军伤亡人数也高达7万人。
道斯所在队伍的任务,就是要在狂轰乱炸后,徒手登上高耸的钢锯岭,清除这里的日本军队。
这里到处都是敌军的地洞,堡垒和埋伏。
这摆明是送死的节奏。
海上的舰队开炮轰炸钢锯岭高地
军队攀登绳索登顶,消灭日军
如果电影相对缓慢的前半段,还让我们感觉得到战争的距离,那么,当片中部队在寂静的硝烟中缓慢前行,节奏一转,突如其来的爆头和血浆溅满银幕时——
我们终于与盼望已久的梅尔·吉布森迎面相撞。
99%的战争电影都会一定程度美化战争场面,为了让场面更爽更精彩,更是让更多的观众可以观看。
但梅尔·吉布森的脾气众所周知——《钢锯岭》评级是R。多血腥暴力?简单说,17岁以下不得观看。
我不想剧透太多。
只能说,梅尔·吉布森展示了一个只有名词动词,没有形容词的战争。
真实是唯一追求。
为了最大限度还原真实,丧心病狂的他用气筒将血浆喷射在演员脸上——
这才能表现出战友被炸爆头时血液的冲击力。
战场上被爆炸掀飞的士兵,可不是人形道具——
是如假包换的演员,他们在爆炸的一瞬间,用绳索拉飞。
在梅尔·吉布森面前,再拟真的电脑特技,也是假的。
这不是他第一次丧心病狂了。
梅尔·吉布森拒绝修饰一切暴力,相反,对暴力不遗余力地展示,是他的标签。
《勇敢的心》的剖腹、割生殖器;《耶稣受难记》罗马兵的鞭笞和耶稣被钉十字架。
远至他早年间关注度不算高的《启示》中,也有割头剜心、喷血肉搏这一类极端的暴力镜头。
血流喷溅的爆头
这仅仅是他恶趣味吗?
不,如昆汀般美化暴力,可能才是恶趣味。
事实上,在这些残忍的鞭笞镜头中,我们看到的,是对生命向死而生的礼颂。
看他的电影,我总会想起《新约 • 约翰一书》的这句话:“这藉着水和血来的,就是耶稣基督;不是单用水,乃是用水又用血。”
所以,《耶稣受难记》里,他必须一眼不眨地,实打实地还原耶稣受难的过程。
在极致肉体的苦难中,才能找到超越的途径。
受难精神是基督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人们相信,只有经历像基督经历过的那种肉体磨难,才能真正得到救赎。
梅尔·吉布森无疑也是这种精神的拥趸。他崇拜的是用受难精神追求真理、用暴力和血腥见证信仰。
他和他的主角们,都是充满受难精神的救赎者。
所以,对《钢锯岭》的道斯来说,信仰比什么都重要。
依靠信仰,在生命如蝼蚁一般脆弱的战场连夜徒手救下75人,这大概就是道斯故事打动梅尔·吉布森的一点。
道斯用绳索帮助受伤的队友,将他们一个个从悬崖下放下来
当然,我不是说《钢锯岭》完美,也没有一部电影能做到人人爱。
但我敢肯定,假如你喜欢注重情绪刻画的叙事,直截了当的主题,以及真实零添加的风格,《钢锯岭》,绝对是你的大菜。
最后,我想岔开本片,谈另一个人,李安。
他的新片,同样是战争题材,同样在近期公映。
这真是“互补”的一对。
银幕下,李安是谦谦君子的代言人,而梅尔·吉布森,从2006年醉酒驾车,到爆出反犹太人言论,一直以粗野著称。
但银幕上,李安一直用他东方式内敛,撬动政治正确下沉默的个体欲望;而梅尔·吉布森,则极其外放地用暴力挥就出对意志信仰的热爱与赞美。
这又是殊途同归的两个人。
他们对电影狂热,对内心忠诚,对平庸叛逆。
在这样的人面前,罹难的经历只能让他们更坚定。
这让我想到《钢锯岭》最后一幕,一群士兵聚集钢锯岭下,不肯上战场,他们在等待一个叫道斯的二等兵,等待他完成祷告。
12小时前,他们还管他叫作懦夫,一夜过去,他就成为英雄。
世界已因他而变,而他自己,从未改变。
总有那么一些人让我们尊敬和仰望。
比如儒雅的君子李安;比如蛮横的流氓梅尔·吉布森,
本质上,他们都是斗士。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