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年”这个话题很流行。关于中年的文章很流行。代表作就是F先生的撰文,标题我就不提了,标题就就让人感觉不舒服。
读了F先生的文章,其实观点没有什么不对,也没有什么对。就是觉得读完了不舒坦。好像有一个人站在制高点,对人群发号施令。我第一感觉就是:我们都中年了,凭什么还听你来发号施令??
是的,我们都走到中年了,我们自己积攒了一堆的人生经验。何须要一个外人来指手画脚?
如果,我们到了中年,还不知道怎么活下去,那只能说,前半生过的有点虚。
来一条条查看。
关于体型,体重,容貌。
活到了中年,应该更舒坦更自在,年轻时候追的那些华服,现在应该放下了。中年的气度,就是一身布衣,自然气度飘然,牛仔白恤,简单但不仅仅是简单。
我欣赏那些到了中老年仍然保有运动与健身精神的人。这是一种美德。但不应该成为一种桎梏。我喜欢不施脂粉肥肥胖胖的倪萍大姐,可不,前半生必须得瘦瘦瘦才能对得起观众,后半生离开荧屏,你管我怎么活。买菜,做饭,带娃,学国画,写作,摄影,人家过得更大气,更舒坦,更有内容。挺好。
我见过已过花甲的帅男,完全是中年的模样,看着比实际年龄小20岁。每天运动,身材保持得随时可以一身服装上T台。紧致,有型。而且本人相当会穿衣打扮。美则美矣。不过,看着他常年奔来忙去,我更关心的是,他是否每餐都吃得好,睡觉是否高质量,身边是否有爱的人陪伴。
帅不帅,好不好看没有关系。人到中年,老婆孩子热炕头,暖食,舒坦的生活,这才是真理。
到中年,反而应该关心的是健康指标。当然这也会跟体重有些关系。保持运动是一种美德,但不是为它所缚。我的观点,人到中年,要自己舒坦,自在。再也不必追求要成为别人的风景,
如果你真的放弃,放弃所有的指标与条条框框,只求一个随性,自在,该吃吃,该喝喝,把酒言欢,不分昼夜。那也是你的人生。你想明白了,只求人生自在,舒坦,通畅,没有边界。
我总觉得,一个人决定怎么活,在成年之后是他自己的事。旁人无权干涉。也不应过多非议。
关于“不要停止学习”。嗨!耳朵都起茧了。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着,学习,学习,学习,学了一辈子了。少年时为了升学,青年时为了就业,中年时为了啥?评职称?还是装门面?或者为了博得几个妹纸的好感?
学习这个东西,完全是一个自发的行为。到了中年,尤其是。学习并不只是源于书本,大千世界,可学的太多了。保持好奇心,倒是不错。对世界葆有探索的乐趣。
一个人学不学习,没关系。就怕一口的陈词滥调,一口的“不过如此”,仿佛看尽了人生,千帆过尽,只等沉舟侧畔老去算了。这等暮气沉沉的心态,才最可怕。
学习,种花种菜也是学习,逗个猫儿狗儿看个蛐蛐也是学习,旅游是学习,做菜是学习,看电视剧是学习。方式多了去了。如果一个人到中年,还在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为了拼职称,为了升级考试,这在我看来,是一件悲催的事。我们自小苦读,读了几十年了。能不能找到有乐趣的事?不过,如果当事人真的乐在其中,愿意到中年,老年,苦读,我奉上敬意。许渊冲老爷子,89岁了,每天还在翻译,这是钻研学问的乐趣。普通人,若能找到一两个自己想钻进去的学问,也是极大的幸运。黄霑在60岁还去港大读了个博士,图啥,图个自己乐呗!写出来的论文漂亮之极,梳理香港流行乐坛,据说无人敢批,那真是帅!
关于“不要呆着不动”。这句话特别像一个中年妇女每天对老公唠叨的话。呆着怎么了?呆着可以思考很多人生问题,可以享受很多乐趣。呆着,也是度过人生的一种方式。早起,傍晚,出去跑个步,遛个弯儿,活动活动筋骨,看看邻居街坊老哥们儿,这也是活动。多有乐趣的活动。并不是旅游,满世界的旅游,才精彩。人到了中年,应该知道自己品味生活,知道什么对自己胃口,知道不会追求花哨,知道平淡是真。
谈性。我估计Ft先生是想自己节制一下,他的书里荷尔蒙太多了,多的让读者腻烦。三段不提冲动,他就不舒服。我反而觉得中年谈性是一件自然,坦然的事。这个时候对人,人性,自我与社会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谈起来,不必纠结于浅层,而是有升华。不是么?如果青年时候懵懵懂懂,不能谈性,中年为什么还不能谈?不是大肆喧哗,而是朋友之间,偶然谈起,会有更自如更深刻的表达,甚至带些诗化的文字,多好。不矫情,也不违法。
追忆从前。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只有到中年,才有美好的过去可以追忆。哪怕是儿时玩伴的一张图片,哪怕是一个小故事,一个情书,都是美好人生的帧物。追忆从前,又没有让你沉溺,而不自拔,甚至哀叹以后人生从此了无生趣。追忆,是让你看到生活之美好,更加好好的生活着。
前阵子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写到童年,我建议她放张儿时照片出来。结果她真翻出来童年时在山里玩耍的照片。她问我,会不会太孩子气?我觉得甚好。比起成年后她所经历的那些高大上的风云变幻,身边围绕的上流社会高层人士,这张童年稚嫩的照片让她这个人更加真实。多好的童年!
一个人若没有美好的过往可追忆,要么是他心态有问题,要么我们只能对他的悲惨过往表示惋惜。但是,怎么可能呢?一个人活的再悲催,也有美好的细节可以回味。
教育晚辈。我反感说教,但我喜欢分享。如果长辈们不分享,晚辈怎么成长?非要自己跌无数跟头,才能悟出道理。如果有过来人点醒一下,有什么不好?我自己遇到过许多前辈,他们的指点和分享,让我至今感激。如今我到了中年,看到晚辈们,重新启程,我必然会分享一二的。不说教,不指点,只是谈自己的经验,取舍由人。捂着,不说,才是故作深沉,或者是瞻前顾后。
我喜欢的交流,是对等,青年人有青年人的才情,中年人有中年人的深沉,各有观点,交锋,碰撞,才能得出真理,才有思辨的乐趣。如果这个社会大家都不发表言论,不表达自己的观点,真是沉默得可怕呢。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句话应该适合任何年龄的人,人应该自立,独立。可以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但是,适当的时候给人添麻烦,才能有来有往,互相帮助,感情才能加深。一个人不是万能。我主张独立,自立,但不是自闭,不是万事不求人,适当的时候,寻求支援, 没什么大不了。人际社会,互相扶持。受了恩惠,一定要感恩,回报。而且,科学发现助人的人自己是很开心的。
人到中老年,千万不要有一种自敝的心态,觉得怕人嫌弃,因此把自己孤立起来。这才是自我孤立。主动融入人群,和他们交往,自如,坦然的交往,有节制,但不过分纠缠,有人到中年的气派与气度。老,亦有派,有范儿,这才是恰当的老去。把自己关起来,觉得自己一身霉气,不如人家鲜活,有生机,才是最大的错误。认识自己的价值,千万不要贬低自己。也不要高高在上,以过来人自居。
不要停止购物。这句话简直反应出F先生江郎才尽的状态,把这句话都扯上去了,有歧义。他的本义是要跟上时代,潮流,包括电子科技。不要一身陈旧的老气。这也没什么不对。的确,多了解当下社会的发展,高科技,甚至入手最新的电子产品,很时髦,很帅,很耍酷。
我发而觉得人在这个年纪,购物应该节制。年轻的时候,头脑发热,东西买的一堆又一堆,各种时髦的衣裳,帽子,包包,电子产品,年轻嘛,要漂亮,要帅,要时尚,当然买!中年了,会发现,东西太多是负累。尤其要养家养孩子的话,衣物等更是塞不下,家里居室空间不清爽。
人到中年,应该知道什么样的款式适合自己,不会再每天不重复的搭配,讲花样了。那样太折腾。买高质量的经典款,配饰适当的变化,走出去是一个得体的自己。不再追时尚,反而凭自己多年历练的心态与着装,引领时尚。自己就是时尚。人到中年,应该有这样的坦然和气派。
一身布衣,走出去,也是雅致,耐看。至于购物,有节制,不滥买。坚决不买外贸A货,不靠名牌标签装点自己,二三线的中档休闲品牌,质地好,款式耐看,甚好。中年的闲雅气派,才是难得。
脏兮兮。现代社会我极少极少看到很脏的人,不管什么年龄层次。人到中年,过分讲究,反而是洁癖。舒适,大方,休闲,该正装的时候,得体的正装,很好了。而且,我真的觉得,人到中年,最珍贵最得分的是谈吐,心胸,对事情的看法与态度。有这样姿态的人,在一堆锦衣华服里,也会鹤立鸡群。不要太顾忌,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人群里,总有人会欣赏。有质有量的谈吐,淡定自如的姿态,远比一身高档定制西服,有料,有范儿。
带佛珠手串和保温壶。不是所有戴佛珠的人都善良,佛珠也装点不了高深。我见过刚出道的博士生,手捻佛珠,年轻的娃娃脸。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习惯了。我尊重这样的习惯。但是我不知道,他是否想在一群长辈,高层之间,获得一点被认可的信心。因为,他那个学生群体的社会职位,打交道的,要获取的,应该就是社会人脉,以我对这个职位者的观察。慢慢来,小伙子。
我也见过面貌凶恶的中年人,戴佛珠,也做与佛有关的生意。开口闭口,都是江湖。自有小姑娘去靠拢,想结交。这样深不可测的人,我一定避而远之。戴佛珠,给不了你良善的心,也不能让你的双眼看上去清澈,有神。
F先生说用保温壶装威士忌。试试啊,看你喝一整天,会不会口渴,满地找水喝。这是有多装?喝点洋酒就高端了啊。哎!我见过在办公室时不时要喝点威士忌的人,人家重度抑郁,靠酒提神。人到中年,应该会觉得还是水最好,最真,最窝心,喝到嘴里最踏实。前阵躺枪的摇滚歌手,不过被拉来为亿万人的中年颓丧心态垫底,被泄愤而已。是,中年了,要开始养生了,过去生猛的青壮年一去不复返了。多悲哀的事。这个时候看到过去生猛的摇滚歌手,也开始养生了,集体哀伤。
其实喝温水是我们自娃娃起就习惯的事,我们没有被生猛的喂养,靠冰水,冷食裹腹,我们被暖食抚养大。我们的胃习惯了暖。社交活动的时候,我在国外常常点热开水喝,外国朋友充满好奇,也有人效仿,他们也认为这样比较健康。的确,热水热食促进新陈代谢,这是科学。作为中年男人,有老婆准备一杯泡有杞子的可口的温水,代表着你不再是孤家寡人,不再是年轻时候一个人流浪。有家了,有人爱,有人照顾你。这样的能量,才是最深的滋养。又何必嫌弃呢?
F先生的中年文,通篇没有少提女生。还是老毛病。不取悦女生,就好像不能截稿一样。幽默是智慧,贫嘴,则不是。收一收吧。
至于跟风的女性版中年文,内容大致也差不多,没什么不对,也够不上真理。不长篇论述了。尤其是第一条关于“瘦是王道”,我在前面已经提到过关于身材的观点。
只是,对于“学外语”与“独自上路,欧洲旅游”这两条,我很有异议。
学习一定不能跟风,要量力而为,尤其根据实际需要和自己特长。中年开始学外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好为什么,达到什么目的,为了撑场面而学,恐怕只会自取其辱。人各有所长,术业有专攻,不需要追求和众人一样。
人到中年,应该摸摸内心,问自己要什么,想学什么,再追随兴趣而学,这样会更容易有所成。我一姐们儿,迷上手工,这几年不停在手工印染这个行业里,做活动,做手工,上海,台湾,意大利,上蹿下跳的学习,做个手工艺人,是她的热情,兴趣,爱好。乐此不疲。挺好。
对于“人到中年,一定要独自上路”这样的话,我有点笑喷。年轻的时候还没有一个人流浪够,文艺够,中年了,一定要继续啊。中年的时候,正是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全家出游的时候。我身边的朋友,我几乎没有看到她们独自出游的,根本顾不上。不过,我想作者表达的是,为家庭团团转的中年女性,要关爱自己,给自己独处的时间。也对。不过,我们都忘了,女性天生爱的能量饱满,为家庭转,是天性,也其乐无穷。等忙完了,家庭稳定了,孩子大了,老人安顿好了,这个时候,拖着老公的手,去享受下蜜月,倒是不错的主意。不过,这个我没有发言权,完全看个人意愿和喜好。只是,我比较不太喜欢“装文艺”,装“独自远行”,还非得要“坐欧洲之星”远行,哎!
人到中年,旅游一要随心愿,没有去过的地方比较新鲜,但不是“唯文艺论”,一定是觉得”坐欧洲之星”很美好,到不必。反而,我觉得中年的时候应该有了深刻的审美能力,能从平凡平淡中找到美与乐趣。家乡的小巷,菜地,荷花池,都能找到野趣,大片的菜地与花草,天然成趣,不比莫奈的花园差,这才是真正的大审美。千万不要自己糊弄自己,视名牌景点至上。更不要灌输这样的观点给年轻的一代。有害。
写了一堆,自己乐了。这是何必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年观,何须要理论,何须要强加于人呢。毫无冒犯之意,我理解F先生的恳切心意,人在中年,希望中年同胞自省,自新,不要颓废。只是读者各自有各自的理解罢了。我所理解的,刚好是不一样的观点。
既然写了,就当是自己的个人言论罢了。也算是我对自己要来的中年,有个自己的盘算。写文章也就是逗个乐,没有其他意思。不要太当真了。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不同的中年观,才是正常。
另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中年是指45到59周岁之间。44以下都是青年。我们很多人是不是太早有中年心态了?而且更多的是忧患的心态,仿佛生活千疮百孔,处处都是漏洞,需要时刻备战的状态。我觉得,这样的忧心忡忡,才是最不好的。
早年我的一位主编,当时应该快到中年,他常常笑着说,“人生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 我们看着他忙来忙去,忙工作,创业,辅导孩子,送孩子出国,二胎,换新房。等等。这些年。我想他真的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而且都是大问题。那么,人生,要是没有这些问题可以解决,会不会太无趣,太苍白了?活着,就是摆平路上的一个个障碍。大踏步走下去。直到走不动了,在塌前, 谈笑,看儿孙们都健壮,一代又一代的循环,摸摸头发,会心一笑。这就是人生啊!今天刚学的法语,C'est La Vie (这就是人生),挺好。
2017年11月3日,伦敦
(图片来自网络,丰子恺和黄永玉的漫画,以及其他不知名作者图片。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