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临
01“投资自己”是什么?
在一个群里,看到几个朋友这样聊着:
哎呀这个月才过一半我就感觉钱不够用了啊,谁让商城又打折了,控制不住哇!
没事没事,你那叫投资自己啊,女人最应该投资自己了不是?
也是啊也是啊!……
现在各种平台各路文章,理财啊职场啊生活啊感情啊,“投资自己”已经成了一张万能卡了,一把就能解千愁啊。大家纷纷拍手赞成:对啊!投资自己不就是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嘛!说的太有道理了,于是又甜蜜地回归买买买的怀抱。
投资自己,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在我这么功利的人眼里,投资嘛,就是钱生钱的过程。如果要以赚钱为目标,那就是把钱花在自己身上,从而获得提高获得收入的能力。当然,目标因人而异(但我相信我提的那个目标大家应该也很喜欢)。That's all.
02“投资自己的钱”是如何打水漂的?
先来聊聊前边说的把“买买买”和投资自己划等号的情形吧,我们之所以忽视这部分浪费,是因为它往往披着一件让人很认同的外衣。
首当其冲的,就是健身卡。健身卡的性价比其实挺高,不要觉得你一节课少则几十元多则百来元很贵,扣除教练教学费、场地费用、灯光水电后勤等,还真没赚多少。
可他们是靠什么赚钱呢?
就是靠买了卡却没来几次的“幽灵会员”啊!自己和周围朋友也曾买过健身卡,但到目前为止,不管是买年卡还是次卡,能坚持到全部消费完的人数,一个巴掌数的过来。
其次是培训班。最近自己有打算学习商务英语,就到一个外语培训网站上转转。在一堆从幼儿英语到进阶高级教程的大几十个课程中,卖的最好的是9.9元趣味英语。这门教程写明了面向对象是“零基础英语爱好者”,再看看评价,里大部分都反馈都是“也就是个试听版吧”、“太基础了”、“这个是小孩子看的吧”。倒不是说课程不好,而是不少学员一看到特价课程,就想着随手买个,结果一打开没听几句发现不适合自己。反正课程也不贵,于是一次次的“9块9课程”就让你“投资自己”的钱打了水漂。
其实说到底呢,都是没有物尽其用。这除了自制力的问题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总会相信事实是“愿意想象”的那样——“我花了钱,这些钱都是投资我自己!”。生活中这种例子想想还真不少。
买健身卡≠投资健康
买Kindle≠看书
买衣服≠提升外在
是不是突然发现之前投资自己的钱,有不少打了水漂啦?
03投资自己的几个方向
1、技能学习
工作也好,兴趣也好,有一种安全感叫做“让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可全身而退的能力”。
不妨趁有时间的时候(尤其是单身的孩纸们),多参加和工作技能有关的培训,在自己的行业和兴趣交叉的点上,去努力去摸索。现在网络课程已经很普遍了,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培训的时间精力成本。线上课程的质量也颇高,形式更为丰富。除了专业工作技能,各种兴趣培训的课程也很多,从摄影、写作、烘焙、手工制作等,甚至还有看到“榫卯结构设计”这种高冷课程。
至于你问从哪里找培训课程呢?这么说吧,在互联网时代,如果说想学一门技能却不知道哪找培训,那只能怀疑你的学习诚意啦。
2、健康
前面提到健身卡,其实在能坚持的大前提下,是种不错的为健康投资的方式。健康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说了,那可是所有创造财富的源泉呐。私教课程、合适的运动装备、参与线下的运动活动,都很值得花费金钱和时间的事儿。此外,每年的定期体检(包括为家人)和健康医疗保险,也是和大家切身相关的健康投资点。
3、生活质量和个人经历
日剧《家族的形式》男女主角都属于“龟毛”生活家,对文具从不将就且都记手帐。男主有个观点:“文具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品格”。我虽然不是个文具控,但对愿意为贴身或日常物品(比如床上用品、餐具等)花钱的人也有一定偏爱。
努力赚钱的最终目的在我看来只有2个,一是让自己未来有更多选择性,二是让自己生活的更好。
而生活的更好,并不是仅仅指买各种衣服鞋子包包,而是懂得花钱在让自己感觉舒适的微小细节。日本家居改造节目《全能住宅改造王》,许多参与改造的家庭,几乎都是住很小的房子,然后舍得拿出上百万元人民币出来装修。有一集改造家庭是一对母女,房子上下加起来还不到18平米。妈妈却拿出了100万人民币左右的经费去改造,用她的话说:重要的是生活,而不是房屋。
一位作者去她在东京的朋友家,朋友家才20多平米,但井井有条,她的冰箱里放满了时令蔬果、品质极好的奶酪,洗衣液柔顺剂、洗漱台上的洗手液护手霜,全是最贵的,还有一台售价近两万人民币的全自动咖啡机。让这位作者感慨不已。
热爱生活的人,无论房子多大或多小,都会愿意把生活往房子里装。花些钱在每天都能摸的着,看的到的地方,更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善意。
4、各类尝试
人生很大的一部分趣味来自各种尝试,把金钱花在这类事情上,除了增加自己阅历,也能让生活更丰盛。
可以尝试投资感兴趣的领域作为小型创业、不同理财方式、兴趣培养及试错成本。朋友的一位从事建筑设计的女同学,对糕点制作一直感兴趣,就报名参加了一个专业烘焙培训班。按理说,建筑和烘焙半毛钱关系没有吧,结果连她自己都没想到,设计的天赋在裱花这项技能上发挥的淋漓尽致,再后来索性就开了个人工作室,据说因为她做的手工蛋糕花式新颖逼真,生意增增日上。这对原本只是想尝试的她,算是个意外惊喜了。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为钱所苦,永远在补金钱的黑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某种“穷人思维”。面对一笔钱,穷人的第一反应是应该把钱存起来,而富人则会愿意为“试错”买单。将钱花在各种尝试上,没准以后会成为让你想不到的财富之窗哦。
04投资自己的方法
1、付费内容
一直以来人人高喊“共享资源”在互联网时代,内容付费似乎天方夜谭。但当你尝试为内容、课程、或学习资源付费的时候,是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的。
当然,并不是说免费的或是自学不好,但高质量的免费学习资料,通常得是自己花费不少时间精力才能找到的。至于自学,更是基于强大的自控力。既然现在信息“付费”的门槛较高,就可以通过它帮我们筛选更优质的内容。举个例子,同样找了10份资料,免费型估计只有1-2份可用,而针对性的付费型很可能有6-7份对你来说是很有价值的。或许有人会说:“那我多花些时间找找不就可以了?”
时间也是金钱啊!Ladies and 乡亲们!
而且花了钱去参加个培训,都会有明确的课表和时间限制(比如有些可能你3个月没上完就直接作废了),这对自己也是个督促——毕竟自己花钱了,白白浪费良心不安。书非借不能读,钱没花不肉痛,金钱这种简单粗暴的约束方式还是很有效的。
另外在顺便说个事:付费内容或课程必须是适合自己的,不然同样也是自high而已。再高端再专业的课程,你听不懂那也是垃圾,还不如找一个比自己强几分、你能听的明白的老师。
2、尝试转为现金流
在投资自己这件事情上,有时“功利”一些也不是什么坏事。如果是在技能培训上,那就更不用和钱客气,毕竟金钱在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很好的衡量价值的方式。
认识一个婚庆主持人,平时喜欢厨艺,是那种深夜饿了都能从冰箱拿出一斤生鸡爪自己辣卤的类型。6-8月属于婚庆淡季,case比较少,于是今年夏天这位婚庆主持花钱加盟了一家餐饮外卖机构,后续还自己研发出了咖喱海鲜锅等开始外卖配送。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他已经设计了个人品牌LOGO,开始卖自制酱料产品了。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投资自己”最后都得折算为现金,“做事看结果”,既然是投资,那不妨目标导向地现实一些。比如你想追个会游泳的妹纸,你找教练哼哧哼哧学了半天,然后呢?总不能说“我只想强身健体”吧,果断用新技能去撩妹啊!
3、时间投资
时间这种东西,一谈到很容易就沦为鸡汤。谁都知道时间重要,但能从时间总获取价值的人却凤毛麟角。But,人是个奇怪的生物,一方面挤破脑袋想从24小时中榨出72小时的精华,另外一方面,却把高效工作后节约的时间,用来发呆遛鸟晒太阳。
是不是很矛盾?
因为时间和钱一样啊,我们努力赚钱,就是为了能够好好浪费。
浪费在家人身上、浪费在爱人笑容中、浪费在街头的拿铁杯里,浪费在电影煽情的对白里,浪费在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彩中。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Flow”,在我看来就是一种简单的状态:花费时间,爱我所爱。
与其说是时间投资,不如说是把时间撒向生活中的小确幸。我们愿意像个战士一样站在时间大门前,高负荷连轴转,也期望看世界、谈恋爱、做热爱的事、享受这趟单程游。
最后
好啦,简单一句:你把金钱和时间花在哪里,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沉迷于买买买的朋友们,别整天嚷嚷着因为投资自己而吃土了,吃土是暂时的,以后连土都吃不起了。双11快来了,乖,别又乱投资自己了哈。
至于什么时候是投资自己的最佳时间?一是10年前,二是现在。用心栽培自己的人,总不会活的太差。
有人问:“可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花钱投资自己还来得及吗?我做这么多还有意义吗?”
我想说的是:
你什么都不做,也是这么大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