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和自卑紧密相连,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孤独,《走出孤独》带我们找寻孤独背后的真正原因。
前言:阿德勒《走出孤独》这本新书中,从孤独与自卑的联系,自自卑的心理根源谈起,抽丝剥茧的,把人格形成的过程一一展现在眼前,教会我们如何平衡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如何建立足够的信任感、安全感和存在感,走出孤独。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之父,现代心理学和心理疗法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因有关自卑情结的论述而知名于世,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童年的阿德勒患过佝偻病,无法进行强烈的体育活动,上学时表现不佳,被老师预示:成年后最多只能成为鞋匠。他的父亲鼓励说“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即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束缚了自己,也不要相信当下的困境就是人的一生,而是要勇于突破,大胆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念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功名。
阿德勒写出了《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被讨厌的勇气》等经典。很多朋友说,阿德勒的书很枯燥,读不下去。但是当你耐着性子读完,会有拨云见日的感觉,一切就那么清晰明了了。
生活在大千世界之中,每个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会有孤独感。人类身上都有一条主线,会竭尽所能地从自卑走向优越、从失败走向成功,这也是人类生命的主旋律。只有不断地和社会多联结,更多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与活动中,具有社会感,才能最终摆脱孤独。
今天就先分析分析:什么是孤独?与孤独紧密相连的自卑是什么?如何找出孤独背后的原因,摆脱孤独。在我看来,孤独是受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双重影响的。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会重点分析走出孤独的方法,现实生活中,怎样做才是走出孤独最有效的方法。
01什么是孤独?与孤独紧密相连的自卑是什么?为什么孤独让我们害怕,了解了孤独和自卑,才能更好地理解积极与消极作用。
孤独:就是不得不一个人应付的人生。寻不到的安慰、戒不掉的依赖、停不住地寂寞、摆不脱的焦虑、定不了的未来……所有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孤独感。
阿德勒认为,人的孤独感源自深层的自卑。那么,什么是自卑?阿德勒在书中给出的定义是,“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他认为,由于身体缺陷、骄纵、忽略所引起的自卑,有可能摧毁一个人,使人或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异常。但另一方面,自卑也有可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
自卑是我们心灵的一个黑洞,需要向外界索取很多东西,比如爱、存在感和安全感。一旦索取不到或不足以应对,就会引起过度的自我保护,从而封闭内心,切断与他人的联结,滋生出寂寞、空虚的感觉。
在我看来,自卑有其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可以引导人们,努力拼搏,创造更好的人生。在身处危险境地时,积极作用会带给我们力量,使我们镇定自若,相信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相信“深山必有路,绝处总逢生”;而消极作用则可能摧毁我们,从而走上抑郁的不归路。也就是说,任何一件小事,都会使我们联想起小时候悲观的人生,使我们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02 孤独的产生既然和自卑紧密相连,理解自卑产生的原因,可以把自卑引导向积极作用,从而使人们具有更多的社会性。
以下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自卑产生的根源:
①解读生命的意义。人生想要产生真正的意义,就必须跟别人建立关系,而群居生活是建立关系的核心基础。
作者阿德勒说过“没有一项生命的意义能够适用于所有人,生命的意义是每个人赋予自己的人生的。”在人类文明史上,没有人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人类在群居生活中,发展出了人格。在人格发展过程中,人类开始寻找生命的意义。人类生活在“意义”之中,每个人为自己构建的“生活意义”各不相同。但是,思考生活的意义,却不能忽略三个基本事实:
☛人类生活在资源贫瘠、物少人多、竞争激烈的地球上;
☛个人很脆弱,受到种种条件限制,在多数情况下无法单独地完成自己的目标。假如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并且想只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应付一切问题,他只能面对失败和灭亡;
☛人类有两种性别,个体和人类集体生命的存续都必须依赖于这一事实。由于这一事实的存在,人类社会才产生了爱情和婚姻这两种联系。
由此可以归纳出,人类在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可归为三个类别:职业、社会合作、亲密关系。而这三种类别都脱离不了社会性,而在群居生活中,特别需要树立为他人作贡献的思想。也就是说,人生的意义,只有在他为社会群体所做的贡献基础上才能体现出来。
②三类儿童容易出现问题,这会促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人生意义,从而陷入自卑境地。这些问题的出现其实也是有解决方法的,这会在文章的第三部分详加叙述。
☛器官缺陷的儿童:由于外界的压力和身体上的痛苦,他们活在自己的不幸中,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却意识不到,奉献才是人生的意义,而他们的生活只有与外界联结起来,才不会在自卑中越陷越深。
☛受宠的儿童:这类儿童认为自己天生就与众不同,他们只想索取,不想付出,如果别人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他就会认为世界亏待了他。
☛被 怱视的儿童:这类儿童不知爱与合作是什么,他们不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常常对别人的善意产生怀疑。
我个人认为,这三种情况的发生均是由于身边没有成人给予正确的引导,我们不知道这些孩子会面临的真正困难是什么 ,如果能给予恰当的帮助,会使他们选择正确的人生意义,从而走出自卑带来的消极影响。
③ 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为孩子的成长环境是由家庭中的父母决定的,家庭才是心灵和外界接触的第一站。
孩子的生活方式,在四五岁时就已经建立起来,所以一定要在这个时间点,培养起孩子的社会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简而言之,一个孩子身上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可以从所处的环境中找到诱因。如果母亲过于勤快,孩子可能会懒惰;父亲太过严厉,孩子会不敢讲真话;孩子越吹牛说他有什么,恰恰证明他缺乏的就是这个;家长会斥责孩子笨、丑、不懂事,这些都会给孩子带上沉重的枷锁,使孩子失去勇气和自信……
家庭的影响囊括很多内容,包括:家庭中孩子的数量及大小排序、重男轻女的思想、孩子为什么调皮捣蛋、母亲的关键作用(在第三部分内容中会祥加描述)、父亲对孩子的重要影响以及家庭中的成员互动,家庭是否温馨……
我个人认为:家庭影响不可小觑。孩子生长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孩子性格的养成、孩子的自信等都来自于家庭。孩子一生奋斗目标的建立,最初也是在家庭中建立起来的。父母给予的积极引导更是不可忽视,家庭是一个小社会,孩子在家庭中能与家庭成员和谐相处,到了社会的大家庭才能如鱼得水,自在畅游。
④自卑感和优越感是互补关系,每个人都在追求优越感,而正是因为对现状的不满意,才有了对成功和优越感的追求。
自卑感和优越感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在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过于虚荣、自大,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逐渐走入自卑的境地。
我们带着天生的优越感来到这个世界,看谁都没有自己强。有一个寓言故事是这样的:一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上京赶考,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秀才。看到身材矮小的,就嘲笑道:“看我身高八尺,这等身材怎么跟我比?”看到说话结巴的,心里暗讽:看我口齿伶俐,这哪里是我对手?看到相貌不佳的,又沾沾自喜:像我气宇轩昂,癞蛤蟆怎能和我同日而语?路过一个村庄,一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正在磨刀砍柴做饭,他更是满脸不屑:“万般皆下品,唯有考取功名才是人上人。”就这样,一路对比,仿佛只有自己是最优秀的,别人都是失败者。
这个寓言讽刺了那些有着无比优越感的人。优越感没有错,错就错在优越感也是需要具体化的。人生所走出的每一步都含着对优越感的追求,我们想成功,不想失败;我们想解决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难;我们不想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想着一蹴而就;我们达不到目的时,把责任推在别人的身上……
在我看来:我们需要清楚的认识到,合作才是衡量成功和价值的标准,社会分工才可以使目标具体化。简而言之,有人从数学知识中获得优越感;有人从艺术创作中获得优越感;有人从渊博的知识中获得优越感等等,通过这些优越感的体现,才能唤起社会感及人类的安全感。只有优越感中饱含有足够的社会感时,优越感就转化成了优势。
03走出孤独的几种方法中,尤为应该引起重视的是母亲的力量及行为模式,母亲这个角色奠定了人一生的发展,并成为他情绪、沟通模式、人格发展的基础。
走出孤独的方法就在于他人的关系里。能在与别人的关系中获得成长的人,才能真正超越自卑,走出孤独。阿德勒通篇强调“合作”,以达到一种利人利己的普世价值。合作体现的就是社会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通过积极心态的驱使改造环境、改善自己,从而获得安全感、建立优越感,这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主线。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为了摆脱自卑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和目标,问题就随之而来。当人们在职业、社会合作、亲密关系这三个方面频频遭遇问题,人就会表现出一种自卑的人格气质。
在孩子自卑原因中,阿德勒更多地强调了母亲在养育孩子的关键作用,而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需要给孩子完整充分的爱,经常指责辱骂孩子、大喊大叫、把不良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的自尊水平降低,产生自卑,对有些事特别敏感、缺乏安全感等等,都说明了好的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母亲尤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母亲要爱护孩子,让孩子与外界建立一种初步的、积极的联系。要善待那些由自卑而表现出的各种不良行为,如捣乱、消极、挑剔的,尤其是孩子或年轻人,也许他们都有着痛苦的童年,也许他们内心都受过极大的伤害,不要轻意指责他们,更不要轻意放弃他们。要理解他们,亲近他们,走近他们的内心去关爱他们。
其次,母亲要将孩子的兴趣逐步转移到父亲身上,引入另外一个合作的角色。家庭生活中,父母扮演的角色同样重要,如果母亲 没有及时引导孩子注意父亲,对父亲产生兴趣,孩子社会感的发展就会受阻,从而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最后,母亲需要引导孩子进一步扩大社会接触,对他人产生兴趣,让孩子多和其他孩子、亲人甚至是陌生人接触。简单地说,就是母亲在和孩子建立起亲密关系,赢得孩子信任后,才能将这种信任和亲密扩展到社活动的方方面面。
个人认为,由自卑情绪产生的四种原因,全社会都应该更关注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而不是吃什么、穿什么,考多少分。无论是家长、老师、社会组织都有此责任。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建立与社会的联结,把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充分联结在一起,这不仅是为了社会,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三是对自己的自卑情结要有客观的认识,不回避,不纠结,使其成为自我提升的动力。
我们或许能力不够强大,不足以撼动整个社会,但我们能通过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影响下一代,这也就是是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联系在一起了。
结语:人人都会孤独与自卑,人人都需要安全感、优越感,但是实现的方式各有不同。走出孤独、克服自卑可以通过不断强化积极的心理行为模式,积累成功经验,让自己的感到更愉悦,更有效地达成自己的意愿。当自己的某种习惯已经造成困扰,不妨问问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能不能通过别的方式来解决,相信自己,相信善意,然后去做,去不断地和社会联结,摆脱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