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对做家事十分痛恨……”
“我一起床就开始洒扫庭院和做苦工,然后是采购和做饭,然后是收拾和洗涮,然后就跟见了鬼一样,在困难的三餐中间根本没有时间感知任何事物,最后我浑身痛着呻吟着上床,我奇怪自己干嘛还活着。这就是一切。”
你是不是对家务有同感?
你是不是每天在家务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以至于没时间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你是不是觉得家务像个黑洞、吸走了你本可以更有价值的生命?
你是不是讨厌家务,却不敢公开表达这种厌恶,总觉得有那么点可耻?
Welcome to the club!
好,你一定也很想知道上面的话是谁说的吧?三毛和林徽因!
What
有个朋友,生娃以后,跟婆婆一起度过了鸡飞狗跳的三年。等孩子上幼儿园了,他们夫妻俩决心自己带孩子。可是婆婆一走,就发现好多家务要分工:做饭、洗碗、洗衣服、买菜、打扫、采买等等。问题在于分工很少能“公平“到双方都心服口服。于是夫妻俩开始不断争吵,即使不争吵,也会经常在心里积累怨气。
终于他俩过不下去了。
于是决定去离婚吗?因为家务去离婚显得low了一点,当初可是因为爱情结的婚呢。
他俩最终去找了个家政阿姨。阿姨一周来三次,从此天下太平。阿姨威武啊!
家务引起的类似案例还有很多,有的甚至导致了感情破裂、离婚收场。对家务的厌恶应该是普遍存在的,哪怕擅长做家务的人,极有可能心里也是不喜欢的。比如林徽因菜就做得不错,可是她并不衷心喜欢。再如我们的妈妈们,一边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一边不停埋怨,认为丈夫是甩手掌柜,孩子是无能巨婴。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有些人真的是乐在家务中,但我认为对于家务的厌恶是普世性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洗衣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等东西的发明和普及了。人类对于真正热爱的事物是不知疲倦的,可以几小时如五分钟。可是对于不那么喜爱的事物,可能五分钟如几小时,因此才会发明出一个个的工具来解放自己。
但是要承认自己讨厌家务,还有那么点困难,尤其是女性,这是为什么呢?
Why
01
最大的原因当然是社会规范,“女主内“毕竟仍是主流的观点。这样的观点一是让女性本身也早已不知不觉”就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就范“变得越来越不彻底;二是让很多男性进一步丧失了家务能力,并且心安理得,这当然会进一步激化家务方面的矛盾。
02
尤其是女性成了母亲以后,storybook mothers都是对孩子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这当中包括了很多与孩子相关的家务。妈妈天生就是爱孩子的,可是一晃神发现自己在做家务时产生厌恶,竟然想偷懒和图省事,心理上就会觉得羞耻,认为自己不称职,对孩子的爱有瑕疵。
03
还有些妈妈,比如我,一直都是家务低能,时不时就会有强烈的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别的妈妈。别的妈妈怎么能做出那么养眼的早餐?别的妈妈怎么能烤那么好吃的蛋糕?别的妈妈怎么能一边把家里弄得这么有情调,一边把全家人都打扮得那么精致?别的妈妈怎么做完了那么多家事,还有时间去养花弄草、运动健身和美容保养?
于是越自卑越厌恶,越没有动力去做,更不用说做好了!
可是,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
How
针对上面的三点,分享一些想法:
01
男性女性在家务方面应该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如果双方的偏好性可以互补,更好。
02
你不爱家务,并不代表你对孩子的爱有瑕疵。
在《音乐之声》这部电影里,修道院长对Maria说:“假如你爱这个人,并不代表你爱天主就少了。“Maria这才鼓起勇气去正视自己的感情。
假如你不爱家务,也并不代表你对孩子的爱就有瑕疵。有缺点的妈妈也许对孩子来说,更真实、更有榜样作用。
曾经有个学生告诉我,在他小时候,他妈妈从来没给他做过早饭,因为她爱睡懒觉起不来。后来他妈为了做“好一点的妈妈”,就把煮蛋器放在床头,每天晚上放一颗鸡蛋在里面,第二天早上听到他起床就按下开关,等到他准备出门上学的时候,就可以吃到热乎乎的鸡蛋了。他觉得妈妈对他真好啊。
而这个学生本身非常暖男,很会照顾别人,他说是跟妈妈学的。我想他妈妈身上一定有很多很好的品质,一点家务上的瑕疵又算得了什么呢。一个不完美的榜样也许更能让孩子觉得自己也有能力做到。
03
相比“做好”,“去做”更意义非凡。
我会举例说明,其中有一个人物吉田穗波可能知名度没那么高,先背景交代一下:吉田穗波是一名日本医生,她的人生理想是做出色的妇产科医生以及做很多小孩的妈妈。她在全职工作、带俩娃、怀第三娃的情况下,用半年时间考上哈佛,然后举家去美国念书,在带三娃、怀第四娃的情况下完成高强度的学业,接着登上事业高峰、写出畅销书以及生五娃。(呼~背景好长)
吉田医生的畅销书《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被某些读者戏称为”付钱请人照顾孩子,自己努力考上哈佛“。这一评价是不公允的。
吉田医生在书里坦言:”工作、家务和育儿,或者是工作、留学准备和育儿等,对于同时进行多个事项的我来说,帮助最大的,就是借助他人的力量。“她对自己的家政阿姨淳子和明美大加赞赏和感激,认为她们是超级主妇,家务能力一流,省去了她在家务上的大量劳力和时间,工作和学习时间大大增加。
这一点事实上就是“付费就是捡便宜”的实践版本,但是事实上,吉田医生还是有很多家务要做,她的秘诀就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彻底、不充分也行”。她写道:
“做家务的标准因人而异。比如打扫房间的标准,既有乍一眼看过去比较凌乱,但没有那么脏就觉得还可以的人,也有那种如果不用抹布将地板的角角落落都擦得锃亮锃亮,不把窗户玻璃和边框的部分都擦干净就不满意的人。
对于做饭,大概既有把从头开始全部亲手完成三菜一汤的才称为做饭的人,也有把买来的生鱼片装盘,将冷冻食品用微波炉加热也算作做饭的人。”
因此,家务跟别的事情一样,“去做“要比”做好“更意义非凡。要接受自己开始的不完美,甚至一直的不完美。事实上这件事跟任何别的事情一样,练习(很可能)会带来质变。
Hope
昨天跟闺蜜吃饭,各种胡扯瞎聊,然后她说:“几年前,我曾经在一个前辈家吃饭,觉得她好厉害,好像就随手拿的食材,随手弄一下,可是菜品又好看又好吃。结婚后我也一直在做饭,现在,我觉得我也可以了。”
小S也曾经写过一个经历,说是刚结婚时,她谨遵妈妈和姐姐的教诲,想学习做饭。有一天她想做咖喱饭给老公吃,可是状况百出,最终折腾了半天,饭没做成,自己沮丧得放声大哭。然后她说之后做饭的事情,她都请厨师代劳,“我干嘛要拿我不擅长的事和自己过不去呢?”
可是有钱有厨师如小S,她还是在断断续续练习做饭,而且这确实带来了质变。她的微博一度全是自己做菜的见证,看图片是真的相当不错啊(对于我来说)。她甚至开玩笑说自己牛肉面做得太好,失业后可以靠卖面谋生。
也许做家务这事儿,最重要的是“不以己悲”,做着做着,可能就没那么讨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