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话题,仅限于“三无”人群:无原始资金、无人脉、无思路。
对,穷人。
今天暂不讨论“是贫穷导致贫瘠思维,还是贫瘠思维导致贫穷”,我们只谈,如果穷人想逆袭,迅速积累百万甚至千万财产,应该从哪入手?
这之前,请先丢掉“勤劳致富、坚持就是胜利、苦难是走向成功的阶梯”等鸡汤,挣脱原有思维后,我们再好好聊。
根据自己与前辈交流以及观察总结,我发现,但凡一个穷人,从零到一,从无到有,都逃不过这三个领域的钻营:悖论领域、新兴领域以及迭代领域。
1.悖论领域:收益丰厚,但不能成规模,基因上决定无法做大,只能被低阶玩家捡起。
还是二八定律,百分之八十的需求已被百分之二十的实力选手占位,但仍有百分之二十的需求可供剩余百分之八十的人群瓜分。
这些需求(产品)像是一座座孤岛,能且仅能辐射岛上居民,天然隔绝了外界的入侵。
为照顾擅长具象思维的小朋友,打个比方:一辆福特皮卡,车轮巨大,所过之处,泥土附轮而走。此时,车轮是高阶玩家,实力雄厚,泥土是财富,碾压一路,吸金无数。
但有一处地方的泥土,任由车轮碾压,也不能吸附。
即:小土坑。
现实例子很多,他们共同特征是,产品产量、质量直接受个体的影响。
比如去年,因做油饼太火报道后被关停的那位大爷。
油饼与大爷的体力绑定,它能且仅能辐射一部分人群,不能规模化,天然阻隔强势企业流水化生产,为个体创业留出生存空间。
而这个空间,几乎是穷人进化为富人唯一的孵化器,没有这个空间,穷人完不成原始资产积累,连以资金为门槛的第一关都进不去,后续的拼杀自然无从谈起。
类似的还有一些自由职业者,如亲子摄影师,专为亲子家庭服务,从孕育到出生,以摄影师个性化的角度拍摄,同样无法规模化,因为一个摄影师精力有限,即便招募多名摄影师,也会因为摄影师的不同,照片作品千奇百态,不能形成统一的品牌。
退一万步,即便可以培训统一,但如此独立又个性化的工作,哪个摄影师又不会单干呢?
这就是所谓的悖论领域。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前一段热门的淘宝冷门产品店铺,一旦在细分的领域销量第一,立马店群垄断,从而守住自己的一片净土。每月几十个销量,但利润极高,月入3、4万都很正常,这些都是冷门产品,进去玩家不多,容易低成本做到同类目第一的销量,从而带来可观的流量成交,但销量做不大,高阶玩家无法规模化,只能被低阶玩家捡起。
以后有机会,会专门讲解下淘宝冷门产品店铺的盈利模式。
2.新兴领域:新兴起的行业(需求),高阶玩家未反应过来,或不屑于做,低阶玩家得以低门槛进入,随行业发展而壮大。
新生事物,大部分人反应不及,有一点反应的人群,又大多比较聪明,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地位,不屑于去做,导致优势选手与新需求脱节留出缝隙,一些聪明但不得志的人群便脱颖而出,以极低的门槛,进入如无人开采的金矿,成功逆袭。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也是所有逆袭案例中占比最大的领域。
我们就挑一位典型代表来讲:阿里巴巴。
倘若回到阿里巴巴成立前,一切都是未知,马云不上,就会有刘云、张云、李云上去,创立阿里妈妈、阿里姐姐、阿里哥哥.....
但一切似乎都有上天安排,一切偶然又带着必然。
看一下马云的履历,其中一项不禁让我惊出一身冷汗。
1995年5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的第一个互联网网页产生:中国黄页。
而戏剧性的是,当时全中国还不能上Internet!
要么佩服马云的先知,要么佩服他的勇气!
这个时候,各种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但马云像是能够看到今天的淘宝、天猫、支付宝一样,异常自信干的热火朝天。
但即便优秀如马云,倘若他晚出生几年,要想与刘云的阿里哥哥竞争,至少要拿出百万元的资金,才可能有一个与刘云市场对话的机会,但也仅仅是个机会。
因为阿里哥哥创立不到一年时间,刘云就从软银等国际投资机构先后融资了2500万美元。
对,是美元。
不管是从资金还是时机,都远远落后了刘云的阿里哥哥了。可见,抢占新生事物的重要性。
3.迭代领域:一个行业或企业的发展,必然进行周期性迭代,而周期性的始末就是低阶玩家入场的开始。
对于“迭代”,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的:迭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
每次迭代的结果,将作为下次迭代的初始值。。
好比我们使用的微信,会不定期根据用户反馈,修复BUG或增加功能,形成“需求→开发→使用→需求”的闭环,使微信趋于完善。
同样,一个企业也如此,根据市场反馈,进行调整,每次调整完毕,就是一次迭代。
现实是,因为反馈机制不完善,导致企业出现危机后,才被领导重视,以“危机→调整”的模式进行迭代,这就导致一大批规避风险的人群离开,从而给留下来的人一些机会,或自己出面解决危机,享受战果;或别人出面解决危机,自己享受危机红利。
其实这就是古语里的福祸相依论,机遇与风险并存。带有赌的成分。
但,关于人生的重大抉择,又有哪几个不带有赌博的成分呢?
除此之外,个人选择企业,不要太过重考虑企业的大小,尽量选择快速发展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有成长空间,迭代快,机遇多,一个新手,管你会不会,熟不熟练,拎上去就是干,操作几回就是一个有全局观的老鸟。而相对于那些稳定的企业,一待几年都是同一个岗位的螺丝钉,对个人发展来说是温水煮青蛙,几年后和前者将会错开很大的距离。
近些年,阶层固化论调泛滥,其实了解到这三个领域,我们就会发现,就算世界再发展,总会存在创业者的逆袭孵化器,多多少少世界还没完全放弃那些不甘平庸的人。就像新兴领域里,因为的人欲望是无底洞,总会有新的需求产生,这些新的需求会带动新的事物发展,从而带来新的机遇。所以少年,你的机会还很多,不要被鸡汤喂得横冲直撞,也不要被暗黑学束住了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