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加
1
周末在小区旁边每年一度的土特产展销会上闲逛,打算顺便买点核桃、木耳之类的干货。
路过一个卖牛角梳子的摊位时,卖货的大姐热情的招呼我:“带一把梳子回去吧,正宗的牛角梳,15元一把。”
我便顺手拿起一把梳子,一边摩挲一边问道:“这么便宜,是真的还是假的啊?”
“当然是真的,不信你看这里有鉴别的方法”,卖货大姐指着她后上方挂着的一块布匹说。
我抬头望去,果见一块方形的白布上,写着如何用打火机去烤牛角制品,然后会发出什么样的味道之类的检测步骤,还配有几张图片。
见我读完了内容,卖货大姐熟练地拿起一块样品,后用打火机烤了一小会,然后说:“你来闻一下”。
我凑了过去,果然是描述中的那种烤焦味道。
“看好哪一把,我帮你鉴别一下,不真不要钱。放心,不会留下烧焦的痕迹的”。见我还在犹豫,卖货大姐又说道。
“那倒不用了,就拿这把”。我干脆地说。
2
其实我知道,这位卖货大姐是巧妙地把梳子真假的问题转移到如何鉴别真假的问题上去了。当你对梳子真假还存在疑虑,却对这种鉴别方法深信不疑时,正是已经接受了商家放在你心中的一只“猫”。也就是说商家在这里不经意间利用了心理学上著名的“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我相信用火烤一下我挑选的那把梳子,一定也会散发出烤焦的味道;但我不相信的是,就是这种鉴别方法到底靠不靠谱。之所以会有这种疑虑,是因为我的心里还有另外一只“猫”。
那还是在读书的时候,有一天同桌拿着块玉石神秘地问我:“知不知道怎么鉴别玉石真假?”
见我摇了摇头,便接着说:“把一根头发丝绑在玉上,然后用打火机去烧,如果头发能够烧断就是假玉,烧不断就是真的。”
于是我们当场就试验了一下,头发果然没有被烧断。
那时候淘气和充满探索的本性就出来了,我们又把头发缠在一块光滑的鹅卵石上,用打火机烤了一会。
让我们目瞪口呆的是,头发竟然也没有被烧断!
看来这种鉴别玉石真假的方法完全不靠谱!
从此我对朋友圈宣扬的各类红酒、地沟油、蜂蜜等快速鉴别的方法都保持怀疑态度,这是因为那次我亲自探索的结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已经深深地把我的思想固定在那里了!
不过我还是买下了那把梳子,也能时刻提醒一下自己,小心那只“猫”。
不过这只“猫”早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认知和行为,更是被商家运用的炉火纯青。
有一个真实的商业案例:商场对一款想主推的中高端游戏机的销售情况很不满意,大家更喜欢去购买那些虽然质量一般但是价格便宜的产品。后来策划人员便建议引入一款价格高很多、但是功能与质量同那款中高端游戏机差不多的产品放在一起卖。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想主推的那款游戏机的销量马上增长了很多!
这就是锚定效应在起作用,当引入一款价格更高的类似产品时,其实是又抛下了一个锚,使得顾客对这类产品价格的接受心理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就让原来那款机器的价格更容易被接受。
这也是为什么商场总会在门口的模特身上摆一件几千元的大衣,因为这会让店里一两千元的衣服不但价格合情合理,并且还显是得那么便宜;而饭店酒水单最顶端那款价格高昂的红酒,也让第二瓶红酒的价格变得那么亲民和容易接受。
在生活中,被这只“猫”影响的例子也不少见。大家一定听说过那个考90分被批评而考60分却被表扬的段子,被批评的那个是因为他之前每次考试都是满分,而被表扬的那个是因为他之前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两个人之前的成绩表现,就是抛在人们心中的那个锚,而受到批评的那位,也算是被“猫”抓伤的孩子了!
4
想起一个小故事,有两兄弟天天砍柴,有一日讨论皇帝的生活怎过。弟:皇帝肯定天天用金子做的斧头砍柴,挑担用的也是金扁担。哥:你真笨,皇帝哪用砍柴,他肯定天天在火炉边吃烤红薯和糖炒栗子。
买点东西被商家算计那是小事,但在这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如果就像上面砍柴的兄弟两个,在认知和行动上被“猫”困住,那就要小心了。
当你看不懂、想不明白的时候,别急着去否定,想一想那只“猫”,或许可以换个角度去重新思考问题,也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展认知新疆界,不断提高我们“锚”点的新高度!
小心那只“猫”!它是可以掌控在你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