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一天,我在图书馆的书架之间漫无目的地浏览,突然发现了一本暗色封皮的小书。
书名叫《就这样,一路宠你到牛津》,看起来是一本亲子读物。
最初我只是对书名中的世界著名学府“牛津”有兴趣,想要翻来看看,没想到却被内容所吸引,一口气读完大半本。
这是一份妈妈为女儿写下的成长记录,虽然到了半程,“牛津”仍未出席,但一个个小故事将一个姑娘的数年求学经历呈现在读者的面前,颇有些跌宕起伏的味道,字里行间真情流露,读来令人颇为感动。
01 精心的呵护
《就这样,一路宠你到牛津》的作者名为黄娟,现任国内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国际业务合伙人,有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等等一系列响当当的金融审计领域头衔,做着一份高大上的收购兼并的投行工作,事业蒸蒸日上。
但在女儿那里,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却化身为“猫妈”,给予女儿十二万分的耐心、宽容和妥协,宠溺到了长辈眼中“不可理喻”的程度。
因为在这位母亲的心里,人与人之间交往,都会带有各人成长过程的烙印,不由单方面掌握或经营,而亲子关系,却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真正从零开始经营与成长的关系。
尽管很忙,但周末也尽量不出差,安排好工作就带着孩子在公园玩耍,任何小小的游戏都乐此不疲。
从6岁开始将钢琴作为孩子的爱好对待,陪伴孩子每周学琴,每晚练琴。只有鼓励和哄劝,没有气急,没有责骂,过程多有波折和困难,也与孩子一起面对,一同克服。
小姑娘从小是一个偏内向的孩子,不会主动发言,不是很活跃,朋友也不算很多,快快乐乐,不显山不露水。
孩子喜欢上日本动画,想学日语,当妈妈的就花心思找了日语教师。女儿学校组织爱心义卖活动,也全力支持,帮助孩子以最喜欢的动漫角色人物形象(Cosplay)参加活动。小姑娘得以在学校里展现自己不同的一面,义卖也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从那以后,她开始自信了,小学毕业时已是班里的佼佼者。
孩子喜欢阅读,选书的自主权也完全交给孩子,不干涉,不打扰,还编过一本文集,收录小学阶段的诗歌作文。妈妈做编辑,爸爸做美工,精心打造成正规图书的样子,虽然有些幼稚,却是孩子小小心灵中一件特别伟大的事情,也更多了一份自信与成就感。
工作再忙,一家人也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平时陪伴孩子成长,有需要时出工出力,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之下,小姑娘越发落落大方,茁壮成长。
到后来,孩子在多个阶段的重要面试中都得到“自信十足”的评价;及至高中,小姑娘已经是在各种大型场合都能从容淡定,谈笑风生的大姑娘了,自如、自信、优雅,青出于蓝。
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却让她的未来之路通透顺达。
02 国际化的教育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发达国家的很多孩子,在上大学之前或毕业之后会利用1年的时间看看世界,旅行,去陌生的地区或国家,去了解社会,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或是做其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代中国优秀的年轻人通常倾向选择就业前景好的“热门”专业,很少听从自己的内心,而国外的孩子更多地选择人文、艺术这样的专业,他们都认为自己未来都会“改变世界”。
虽然热门专业也很好,但遵从内心才能有更宽广的未来。
上海这座被称为“魔都”的超一线大都市的便利和国际化,为向往未来的人们打开看世界的窗口。
小姑娘就读上海一所国际初中,通过与优秀同学交流,和外籍老师接触,了解到更多外面世界的精彩,孩子的想法更大胆,提出想要去英国读高中的后两年。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小姑娘申请了4所英国高中,如愿收到了3份面试通知。
面试的其中一所学校,在面试后第二天,学校教导主任在天刚蒙蒙亮时竟亲自上门拜访,在不知道他们住址和电话的情况下,老人家一大早开着车在小镇上一家一家旅馆寻找,极力邀请孩子就读并承诺全额奖学金,让人感受到十足的诚意。
小姑娘最终入读的英国切特豪斯公学,拥有超过400年历史。
开学典礼庄严肃穆,校长先生用纯正的英式口音,从学校历史谈到未来,从学校对家长的义务谈到学生对社会与众生的义务。整个典礼充满神圣感与使命感,就像是信仰与心灵的洗礼。
在英国公学,教师与学生人数配比度极高,切特豪斯是1:6,每个孩子都会得到老师关注,学校将教育的责任完全一肩挑。
家长几乎每周都会收到来自学校的一对一邮件,记录孩子一周表现并附有照片,亲身体会到有一群人每天都在关照一个孩子的无微不至。没有任何将责任推给家长的语句,每一封邮件都透露着深切的关怀,与家长交流、询问。这些邮件给予一个中国妈妈的感动与震撼,超过了以前所有对于教育与学校的认知。
公学中实行学院制,不同的学院是相互独立的实体,各具特色,学生在学院旗帜之下相互竞赛,“学院精神”和集体团结在校园生活中得到强化。
教师的背景都极其深厚,平时与学生一起住宿,每个学生配备有自己的导师,在朝夕相处之中,尽量去了解学生的一切,观察孩子的天性,发掘特长,鼓励引导孩子发展天赋。
国际化的教育,打开的也许不仅仅只是一扇窗户。
03 接棒的引路人
小的时候,是爸爸妈妈牵着孩子的手往前走。
书中的妈妈表示自己从不避讳与孩子谈钱,虽然因为多年在上海资本市场的专业打拼,能够无忧承担小姑娘留学的费用,但父母引导孩子的金钱观非常重要的。毕竟孩子真正放开手脚追寻梦想,主要靠孩子的实力、坚持和奋进,但家长的支持、责任与经济底气也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在将牙牙学语的婴儿养大成人的过程中,中国父母很容易产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类似“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更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大部分中国孩子,羞于或者怯于与父母深入交流。长辈为尊是中国传统,其中包含着威严与距离,相当一部分父母都想当然地认为孩子的想法都是幼稚的不成熟的,并且拒绝随着孩子长大而更新自己的看法。
然而现代科技和讯息飞速发展,孩子们拥有了更宽广的视野和见识,很多时候,父母都难以继续“倚老卖老”了。
和孩子的沟通应该是平等的,互相认同,和平相处,共同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这样孩子才会一直愿意坦诚地与长辈交流。
小的时候,是爸爸妈妈牵着孩子的手往前走,然而终有一天,孩子会变成父母的引路人。
就像书中的这位小姑娘,去英国读高中这件事,除了征求家长同意,其他过程爸爸妈妈都是懵懵懂懂的,全由小姑娘自己准备,所有流程都是自己一手搞定,没有任何中介帮忙。
面试英国高中很顺利,也让人感慨,15岁的小姑娘已经开始用另一种语言参与世界精英的竞争,已经可以引领父母去了解更多的远方了。
平等与信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真正的富足的营养,让他们挺直脊梁,也让他们多一个看问题的角度,有足够的底气应对人生风雨。
在黄娟所著的这本《就这样,一路宠你到牛津》中,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慈爱与温柔,情感上的爱心与耐心,相处中的平等与信任,内心里的富足与安定都体现的淋漓尽致,间或体现对于女儿成长、教育的思考,多处真情流露,读起来格外动人。
- THE END -
我是聂梓吟,分享原创书评,欢迎与我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