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
各个阶段相互依存,后一阶段的发展任务依赖于前一阶段冲突的解决。在每个阶段发展中,都会面临发展危机,即一个积极的选择和潜在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有些人,很幸运的能够在每一阶段完成发展任务,并向下一阶段继续发展。有时候也会停留在某一阶段,无法往下一阶段迈进。冲突如果不能好好度过,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难题和挑战,同时个体解决每个危机的方式对个体的自我概念以及社会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早期阶段中问题的不良解决所造成的损失,往往会对个体一生的发展造成间接而深远的影响。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个体发展有其独特性,以下年龄部分仅供参考,需要参照个体的实际发展水平。
第三阶段(3-6岁)
主动VS内疚
第三阶段是指学龄初期的儿童,3岁-6岁。这个阶段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主要任务是发展主动性。
儿童在这个阶段由于身心的进一步发展,他们不仅仅要求自主控制自己,并且表现出了掌控外面世界,与外界进行沟通互动的要求。
随着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他们开始追求出于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他们想象自己正在扮演成人的角色,并因为自己能从事成年人的角色和胜任这些活动而体验一种娱乐的情绪。这就是为什么经常看到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
此时,如果成人对儿童的活动做出过多限制,可能会使儿童丧失主动性,不再敢对新鲜事物勇于尝试。成人应该给予儿童更多地接受和认可,让儿童感觉到自己的贡献和活动是被他人所接受的,从而保持对外面世界探索的热情,培养自己的主动感。
主动:
鼓励孩子做选择,且支持TA;可以协助他们制定计划去达成目标,鼓励TA往外社交和玩耍;
内疚:
如果在这个阶段,照养者过度控制孩子,孩子可能会觉得别人在对他说“TA不够好”。
*小建议
在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无论是过多限制还是过度溺爱都是不适合的。面对孩子种种自我管理的需求,父母应当在限制和自由中找到一个最佳的尺度。
1.父母应当鼓励孩子积极地与外界交往,引导孩子主动去探索。
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更清晰简练,逻辑思维能力更强,同时提高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例如:妈妈在厨房做饭时,孩子为了帮助妈妈,而给妈妈递了铲子,这个时候妈妈能够适时地夸奖孩子:“你真棒”。
2.父母应当细心观察儿童的主动选择行为,借此发现孩子的天赋与兴趣爱好,帮助孩子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在游戏中,儿童想像游戏情节,扮演游戏角色,制作游戏道具等,把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投射其中,倾注自己的整个心思。儿童很容易在游戏中表现出超常的能力、兴趣、态度以及特长等,从而促使其主动性、探索性以及创新精神获得积极的发展。
3.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父母在回答儿童问题的时候,切忌搪塞敷衍,而应当认真解答,把儿童当作小大人,使孩子保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