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曲终人将散去。散去即有别。离时,总是依依惜别情化做纷飞泪,不忍回眸,只能向前。
人生第一次经历分别是六岁那年和母亲。那是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独自出门,到四十里外的大姨家。大姨家的大姐到我家窜门。她非常喜欢,我就带我去她家。我呢,也很新奇,就决定和她走了。母亲很犹豫问我,能住得住吗?我头也不回的说,能。到大姨家第一天还好,看什么都好玩。第二天就想我妈。想她温暖的怀抱,想她慈祥的笑脸,就哭。越哭越想,越想越哭。大姨哄不行,大姐哄也不行,大哥哄还是哭。饼干苹果堆了一堆,看也不看就是哭。从早上哭到晚上,累了睡,第二天还是哭。当时哥哥姐姐都上班,没时间送我。我哭的昏天暗地,他们也没辙。后来就不管我,该干嘛干嘛了。我一个人趴窗台边哭边想:不送我回去我自己回去,我记的回家的路。看屋里没人,我就跑了出去。凭着记忆走上回家的路。一片茂密的森林,一条铁路,一块界碑,恩,对的。走到天黑,我也要走回家见我妈妈。我当时这样想。
后来据大姐讲他们发现我没了随后追我时,我已走了10多里路。当时一个路人正驮上我要走,他说带我回家。幸亏大姐及时赶到,不然我就被驮走了。
不能忍受与母亲分别,6岁的稚童竟然步行回家。这是怎样的思念!这次分别一直让我难忘。
上学后,就不断地经历和同学的分别。原本同窗,毕业就各奔东西,伤感自然是有。大家在一起豪情满怀地唱:再过20年,我们来相聚。但一一送同学上车时,还是号啕大哭。好在大家年轻,别是为了聚。没有悲情,只有悲壮。
上班后就经常参加同事的婚礼。一次送亲目睹了新娘与自己的亲娘离别的场面,让人心动。新娘家是比较清贫的,土屋土院。但新娘是土屋飞出的金凤凰。她读书一直很用功,又这样争气:考上了好的大学;毕业找到一份好工作,又找到一个金龟婿,有房有车有地位。父母还求什么,女儿有个好的归宿是他们最大的心愿,高兴啊。按当地的风俗:女儿上车前,母亲要给女儿做离娘饭,面片加鸡蛋,并且喂女儿吃。这位母亲端起这碗就有些抖了。“孩子,妈,喂你吃饭。唉,都20多年没这么喂你了。”新娘,漂亮的新娘,美若天仙的新娘,微扬笑脸,轻张朱唇,乖乖地让母亲喂。“孩子你小时可不乖,不让妈喂,就抢着自己吃。现在长大了,做人家媳妇了,啥都得自己做了。别任性啊。当人家媳妇不能像当妈的孩了,啊?”母亲就这样千叮咛万嘱咐的,说时泪就默默地流下来。这滚烫的叮咛一句句的喂进女儿的心里,直到热得她泪汩汩地流下来,冲破浓妆,冲破情感的堤坝,泛滥成浓重的离情。普天下的女儿不管嫁多好,嫁多远,都走不出母亲关爱的视线。女儿不管怎样的别离都离不开母亲永远的牵挂啊!
从家乡出来在异乡漂泊经历最深切的离别就是与丹。丹是我在这座陌生城市里最亲近的朋友。我们同吃同住,患难与共。丹在这经历了太多情感的伤痛决定离开去广州。我是这般的不舍。可是又无能为力。站在长长的站台,看着长长的车厢,想着那遥遥的天之南,哀哀地想:何时才能相见啊。这只有我一个人了。想想那些共渡的日子,她一直是支持我的啊,连那些怄气吵嘴的日子也变得让人留恋了。见她孤身一人提着沉重的行李上车,想她会过的好吗?呜呜!火车鸣笛。丹从车窗里伸出头:“要想着我啊!”车开动了。心就被牵动了。泪也流下来。奔跑着向她喊:“别忘了我啊!”在他乡送别好友让我更加孤单。
一次,在车站见到一对儿相拥的情侣分别。那份难舍让人动容。女孩哭的不能自已,双手紧紧地抱着男友手指几乎掐进他的肉里。那男的也泪流满面。不知他们是怎样的离别,不知他们要分开多久,那相拥而泣的情景真的不忍再看再想。“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是一句安慰的话吧。相恋的人怎能消受?“自古多情伤离别”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这座城市经常有朋友来,我就经常地送他们。一次次离别后,就没了伤感。我想自己也仅是这座城市的过客,漂泊是常态的别,我随时可能与它离别。可是那次送朋友丹还是悲情不已的。
丹去广州后,努力打拼,几乎常年不回,就是为了自己在那边能站稳脚跟,把父母接过去生活。而这次回来她却没有提前通知我,见到她又是在车站。她说公司那边给的假基本到了,只能在车站见我了。见到她时,我大吃一惊。她胳膊上带着孝布,两眼红肿,一脸憔悴。她说回来是为了给父亲奔丧。她说父亲是这样乐观向上,收入不高却拼力供三个儿女都读完了大学。现如今儿女们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有了好的生活,他还没来得及分享就撒手人寰了。他走时毫无征兆,脑出血,只40分钟。千里迢迢赶回来见到的仅是父亲的一把骨灰。她痛彻心底:父亲走的这样快,连尽孝的机会都不给我们啊!哪怕吃我们一粒药,喝我们一口汤呢!她就带着悲情来又带着遗憾回。看到她红肿的眼睛我没敢送她上车,在检票口就止步了。当列车驶动时发给她一条微信: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祝愿亲人健康,希望你更坚强。微信发过去,泪已流成行。
人生也许要经历千万次的离别,而有一种别离难说再见。父母在,能见就要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