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同一辆列车上,有人感染,有人安全。这是:机体免疫力。
同样的隔离,有人一年不愁吃喝,有人一个星期就经济拮据。这是:财务免疫力。
同样隔离在家,有人读书学习、空中课程很自律,有人打麻将、玩游戏浑浑噩噩的过日子。这是:价值免疫力。
一样的灾难,有人阳光向上、勇往直前,有人怨天尤人甚至仇恨社会。这是:心理免疫力。
这场灾难,本质上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对所有人的体质、阅历、认知、人性、良知、勇气、思想、道德、灵魂、理想、价值观等都是场筛选。
所以面对意外,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提高自己所有的免疫力。
地球有四季交替的规律,宏观经济也是天然蕴含着规律性。但是目前主流的经济周期理论,都是以中短期为主。
小周期:基钦周期(又称:库存周期) 平均时间:4年左右
那么,企业为什么要有库存呢?
因为生意紧俏的时候,库存可以避免产品卖光,及时补货。另外,企业经营也需要降低成本,所以有时会一次性集中采购。就像水库一样。丰沛时蓄水,枯竭时放水。目的只有一个:让水流平稳。
而企业库存的变化,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经济的变化。
中周期:朱格拉周期(又称:投资周期) 平均时间:10年左右
朱格拉周期以企业设备的大规模更新,和资本投资为主要驱动力。
就像我们自己家的家电旧了、坏了要更新一样,企业的生产设备也需要迭代。时间太久、零件老化导致设备的生产效率下降,都会让企业砸钱购买新的设备。
企业在增加投资的同时,也间接增加了社会的总产出。所以设备投资的变化,也会传导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
大周期:库茨涅兹周期(又称:房地产周期) 平均时间:20年左右
房地产对于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那么房地产周期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在房地产周期上升阶段的初期,市场需求开始萌芽,住房空置率开始下降,房价企稳。
当房地产市场进入上行阶段后,需求旺盛,销量急剧攀升,住房空置率进一步降低。房价这时会加速上涨,也会刺激更多人开工建房子。
但当市场上房子供给过多时,空置率便会上升,房价开始下降,房地产投资也会进入萎缩阶段。
当房地产市场成交继续减少,空置率就会继续上升,房价则会进一步下降,房地产行业最终就此陷入低迷。
直到新的需求出现,开始新一轮周期。
然而一旦涉及更长时间范畴的周期预测,就会因为受到太多变量干预而变得困难重重。因此经济学界才有这么一句话:经济有规律,经济无周期。
1923年,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通过钻研总结过去200多年的宏观经济规律,提出了“长波经济周期假设”。然后以此为基础创立了一个以60年为尺度的经济周期模型——“康德拉季耶夫波动周期”简称“康波周期”。又因为40年到60年是一轮技术革命的时间,所以康波周期也被称为“技术周期”
这个周期,大概是这样的:
一开始新技术出现,社会生产率大幅提高,社会的总财富也因此增加。
但是市场经济的自由流动,会让最有效的生产资料跑到最会使用的人手上。所以每次的科技进步,都会让一部分人优先掌握科技,形成头部效应。
与此同时,社会的财富差距也会慢慢扩大,产生矛盾。此时就需要对分配方式进行调整,把科技和时代的红利公平的分配给民众来缓解阵痛。最后,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经济红利就逐渐普惠给了所有人。
一个周期就结束了,接着等待下一次技术革命的来临。
如果上文你有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我们刚刚提到的四个周期:
4年的基钦周期(库存周期)
10年的朱格拉周期(投资周期)
20年的库茨涅兹周期(房地产周期)
60年的康波周期(技术周期)
是可以互相嵌套的。
如果用康波周期进行人生规划,60年的运动中,会套着3个房地产周期,20年一次。一个房地产周期,套着两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10年一次。一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套着三个库存周期,大概每3年一次。
所以,人生就是一场康波。嵌套着:1个技术周期、3个房地产周期、6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以及18个库存周期。而每一次大的周期,都是一次洗牌,一次造富运动。
中国金融周期大师周金涛曾感叹道“人生发财靠康波”。而康波周期在实际运行中又被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复苏期、繁荣期、衰退期和萧条期。可以说,只要踩准一次康波上升周期,就可以助你迅速完成家庭财富积累和阶层跃迁。
那么,这个康波周期到底有没有说的这么神?
咱们先把时钟拨回到1920年的美国,那时的美国正处在电气化技术大爆炸的前夜。在接下来的20年中,美国相继诞生了从白色家电:洗衣机、电冰箱到汽车流水线。
新的电气化科技大爆炸不仅颠覆了人们固有的生活模式,还创造出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和新需求。国内劳工得到了充分的就业,社会也呈现出了极大的富足。民众的消费意愿空前高涨,个人财富更是源源不断地流入到消费领域。一系列的良性循环之下,就创造了美国工薪阶级收入增速最快的美国梦时期,更是缔造了那个美国人至今都难以忘怀的黄金时代。
那个时候,美国一名蓝领的薪资就足以让全家住上独栋别墅、拥有私家车。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大踏步地进入到康波上升周期里的复苏阶段,其中恰好20年。
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人均GDP持续攀升。在雄厚财力的支撑之下,美国制订了一系列在如今看来也都极为宏伟的计划。历时11年、耗资250亿美元的阿波罗探月计划,就是当时的产物。
当时的25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000亿美元。什么概念呢?
中国一艘辽宁舰的总造价也就31亿美元。
也就是说这足以让中国造出60艘航母的财富,仅仅只是当时的美国给航天局一个项目的拨款额。依靠着雄厚的财力和二战后婴儿潮的爆发,美国也只是勉强把康波下行周期的到来推迟了10年左右。
1970年,电气化革命所带来的生产潜力以及经济红利被人们开发殆尽。美国生产效能开始急剧下滑,大幅减少的工作岗位更是导致消费水平一落千丈。在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下,美国的经济朝着康波衰退期快速推进。
眼看经济即将迎来萧条,为了刺激经济的美国无奈之下首次启动了印钞机。而这次放水也就是现在量化宽松的雏形。首次使用量换宽松的美联储毫无经验,并未采取有效的对冲手段来防范通胀上涨。这就导致国内CPI指数迅速攀升至195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通胀率更是在一个月内暴涨到6.2%,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1976到1980年间,美国的平均通胀率接近15%,最高的时候达到21.5%。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如今大家嘴里喊的美国高通胀,其CPI也仅是个位数。在那个70年代末,美国股市经历了6轮深度回调,进行了深刻的泡沫出清。大量的投资者陷入债务困局终生无法自拔,无数企业和个人永久性破产。至此,美国的黄金20年也彻底落下了帷幕,进入了长达10年的衰退阶段。
直到1986年,互联网为首的信息技术给资产价格重新注入了能量,推动康波周期继续向前带领美国进入到下一个辉煌繁荣期。但不出所料,10年繁荣后康波周期再度来袭。千禧年互联网泡沫如期破裂,美股再度崩盘,全球近4成的企业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强如微软,也直到2010年才将股价恢复到当年的水平。
曾经的日本不信康波周期这个邪,它坚信可以通过央行无限购债和印钞来逆天改命。但结果呢?现在依然挣扎在康波周期给它设置的死循环中而无法自拔。
其实日本的出路可以很简单,只需要放下执念、顺应趋势,新的周期终究会来到。但是日本这个民族习惯于蒙眼赌国运,所以它还依然在失去的30年中越陷越深。咱们来好好捋一捋,二战后受惠于国际形势变化,日本进入到复苏阶段(1945到1955)
1955到1975年的繁荣阶段,日本GDP的年均增长率接近10%,日本家庭更是普遍拥有了汽车、彩电和空调。此番繁荣的景象史称“岩户景气”,而此时的日本也顺利跃升为资本主义第二大国。
1975到1990年的衰退阶段,日本企业通过廉价的融资成本在全世界四处出击,号称东京的地产能买下全世界。然而过度的举债使日本国内的投机热潮达到白热化,日本政府为了降低国内风险,同时避免浪费宝贵的购买力,决定尝试日元国际化。
1990到2000年的萧条阶段,日本经济进入了为期10年的不景气区间。咱们来算一算,日本的康波周期从1945年战败开始度过了10年的复苏回暖、20年繁荣期、15年衰退期、10年萧条期,总共55年。
话说,55年的时间周期也算是到了康波周期的末尾了,再熬几年,新的康波上升周期就会来临。但日本就是不信邪,央行那是左手发债、右手印钞,敞开了肚皮托底实体资产。可惜这个世界不存在永动机,更不存在可以无限兜底的央行。否则,就会被康波周期牢牢地锁死在萧条阶段的最后一环。那就是经济通缩、消费乏力。
道理也很简单,货币可以凭空创造,但财富不能。央行的无限兜底意味着人为因素的干预使经济的波动消失,而周期性的波动是自由市场进行自我调节的重要体现。康波周期就如同其他经济规律一样,它一大半的生命力都是由资产价格的波动而孕育的。日本央行试图人为干预烫平周期,虽说失去了资产价格波动养分的康波周期并不会死亡,但会将整个经济体锁死在极度低欲望的死循环中难以脱身。
这就是日元能成为国际避险资产的原因,因为它的波动性太小了。但也正应了那句老话“一切赠予你的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日本这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作风不仅让它失去了30年,更是失去了互联网革命的入场券。
那么,现在的中国经济又处于康波周期的哪个阶段呢?
目前,全世界都依靠着美国的天量印钞外加中国强劲的工业制造能力,艰难地抵抗滞胀周期的到来。然而大家都知道,周期没有办法抵抗,只能有限的推迟。
1982到1990年是复苏阶段,为期10年。
1991到2005年是繁荣阶段,为期14年。
2005到2018年是衰退阶段,为期13年。
2018到2025年是萧条阶段,为期17年。
大家应该都能感觉到,2018年之后社会内卷开始明显加剧。因为海外需求周期性萎靡,国内外贸企业因此成批破产。同时大宗商品和建筑产业链产能严重过剩,当时的媒体频繁报道三驾马车熄火两架。这些都是滞胀的初始表现。
如今5年过去了,这些问题并没有随之消失。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全面回落,预期了两年的报复性消费也并没有到来。地产销售数据、新出口订单指数、社融信贷、M2等先行指标连续几个月滑坡,甚至连以往都很硬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也在不断恶化。这就说明经济衰退的压力,已经开始难以抑制地在整个机体中扩散开了。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地产和美国股市双双高位见顶,全球最大的两块吸水海绵已经完全趋于饱和。无处可去的资金使得全球通胀指数突破了30年以来的极值,这就是为什么上面不停地在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
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到来,市面上仅存的流动性将被逐步抽空。底子弱的经济体开始逐渐窒息而亡,迎来漫长的衰退和萧条。按照康波周期来计算,这本该在2025年发生的事情现在看来可能提前了一点。不过一个以60年为尺度的周期规律,在经过120多年的运行后,依然可以精确到误差5年内做出预测,这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而这次萧条期的长度很可能会远超过去,因为美联储把现代货币理论的这套把戏玩的次数太多了。就像吸毒一样,吸得越多戒断的周期就会越漫长,经济更是如此。
小结
因此,下一次重要致富机会大概率会出现在2025年左右。也就是美国加息周期结束前后出现。
到那时,优质资产经过多年的价格通缩、资本抽水和恐慌性抛售之后,价格一定会回归到合理区间。但是价值回归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这是一个给资产去泡沫、给市场去杠杆的过程。
届时,负债过多或者杠杆过高的人都会感受到生活越发的艰难,而手里拥有稳定现金流的人才可以笑着活到价值洼地出现的那一刻。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当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