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针线的历,让我学会了坚持
文/笑看人生
今天在给儿子缝被子,女儿在一旁看着,不时的给“帮忙”这让我不仅想到了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小时候常听奶奶说女人一是茶饭,二是针线。因为在她们的那个年代,不仅衣服要亲手缝而且还要织布、纺线、做鞋子。做饭当然是样样都要学会的,不然会找不到婆家的。
记得那个时候奶奶在织布,看她也有事走开,我赶忙接过她的班,学着她的样子开始织布。可是奶奶织布灵活又麻利,可是我怎么也驾驭不了那台织布机,它根本就不听我的。一阵手忙脚乱之后,把线弄得一团糟。后来被奶奶臭骂一顿,觉得和织布无缘就此别过了。
告别了那台织布机,又被母亲的纺车吸引。看着母亲右手捏着棉花,左手搅着房子纺车,随着车子转动一天,一个根儿又细又长的线被乖乖的缠在纺车的线穗上,一层层的,看得我手痒痒的。真想也像母亲那样纺出线来。
于是,我在等着机会的到来。一次放学回家看母亲没在那儿,纺车上有纺了一半的线,我高兴极了!终于有机会了,我可以纺线了。便开始学着母亲的样子,一手搅着纺车,一手捏着棉花,可是我怎么也抽不出线。
这可怎么办?一次不行,接着试。就在我多次试过后总算看到了像筷子一样粗的线从我指尖慢慢地抽出,有说不出的高兴,虽然纺出的线那么粗,但总算把棉花变成线了。
就在我兴致勃勃的纺线的时候,突然被母亲的声音吓了一跳。“没事就会捣乱,你看你抽的给鞭子似的,浪费多少棉花呀!”被逮了个正着,又是一次臭骂。
看来织布和纺线不适合我,也不想再去找骂了。反正这些东西不学也行,关键是得学会做饭,才不会饿肚子。从那之后就开始学做饭了。
一边学做饭,一边看着母亲做针线活,给我们缝棉衣、纳鞋底、缝被子,尤其是纳鞋底,晚上熬夜纳,早上我醒来还在纳鞋底。因为当时穿的鞋都是做的,一家几口人一年要穿好几双鞋,所以母亲就只要有空就纳鞋底,整个童年看到母亲最多的就是纳鞋底做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突然有天放学回家看到了一个崭新的缝纫机。这个一下子让我兴奋起来,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在上面做东西就好了,这时再看母亲把那台缝纫机视若珍宝,想从她那里通过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寻找着机会。每次母亲在缝纫机上做衣服,那缝纫机发出“哒哒哒”的声音就像一首动听的歌谣,特别好听,特吸引我。
看得久了,我便想试试。可是有过前两次的教训了,这次决不能再被发现,否则就别想学会了。只有在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一次我看母亲在缝纫做东西,还没做完别人叫她有事出去了,在我确定她一时半会回不来时就准备一试。
我拿开缝纫机上年盖的布,拿出自己找的小布头就开始了。两只脚放在缝纫机的脚踏板上,手把布放好,然后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它固定好,右手拨着缝纫机的轮子,果然缝纫机慢慢地转了一起来。
正在做的起劲时候,突然不知怎的一不留神缝纫机上的针扎到了我的手指里,那真叫一个疼,可是不能说,不能叫,自己默默地把手指里的针拔出。拿着手里的布把缝纫机上的血迹擦干净,捂着手指悄悄地跑了。
经过了一次受伤,不断在琢缝纫机磨着怎么使用。可不能再出现差错了,后来我更加小心翼翼的学着,当然也是持续“地下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地下”练习,我终于会用了。也能像母亲那样让缝纫机发出“哒哒哒”的美妙乐声了,当我把缝纫机上做出沙包带到学校时,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可只有我知道自己这是我冒着多大的险,受了多少次伤换来的。
最让我自豪的就是在缝纫机上给自己做了一件衬衣和一条裙子。后来竟然能一个上午做20个被罩,这也是我自己也想不到的。
再后来,有了儿子做棉衣又成了难题。当时就想只要想学,愿意学,还能有学不会的。就跟着婆婆学起了做棉衣,其实没没啥学的,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嘛!就是要多练习才可以。
记得刚开始给儿子缝棉裤一晚上缝了拆,拆了再缝,反复了几次后终于给儿子做了合身的棉裤。当棉裤缝好了,东方也发白了。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怀着永不放弃的心,就会一定能成功。正所谓:我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最让我有成就感的就是织毛衣了。母亲不会织毛衣,当看到别人穿漂亮又暖和的毛衣时特羡慕,可是母亲又没有学的意思。想穿只有自己学习了,于是跟着巧手嫂子学习。
刚开始毛衣针都不会拿,经过一番学习苦练,到最后织了几百件毛衣,家人、亲戚、朋友都给他们织过毛衣。
织毛衣伴我时间最长,公婆穿着我给他们织的毛衣,到处炫耀。儿子十岁前没买过毛衣,直到有了女儿时织毛衣太早了,手婉疼,才慢慢地给织毛衣再见了。
一边缝着被子一边想:现在女儿长大了,不用穿做的棉衣了。漂亮的皮鞋、旅游鞋代替了母亲纳的千层底,保暖衣让毛衣穿得越来越少了,针线活也派不上用场了。
随着时代的变化,做针线活越来越少了,会做针线活的也越来越少了。可是每当想起这段经历都激动不已,它让我学会了坚持,懂得了想要成功就要永不放弃!
作者:马伟芍 河南洛阳80后, 网名笑看人生,酷爱文学、诗歌 、散文,喜欢写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