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蚊攻略
太长不看版
有效防蚊就三招:物理屏障、电子灭蚊、化学物质
纱窗、蚊帐隔离蚊子,避蚊胺、派卡瑞丁等用在皮肤上的驱蚊剂也可选用。
驱蚊液最为推荐:涂抹于家长手上,再抹在宝宝的裸露皮肤
2个月以上宝宝首选避蚊胺、派卡瑞丁成分;3岁以下不用柠檬桉
电蚊香液/片也可以:选无烟无香型,密闭空间使用后,宝宝再进入
驱蚊贴/手环不推荐:有效成分浓度低、局部防护时间短、含香精
蚊虫叮咬后,首选炉甘石止痒,又红又肿的大包持续不退,可使用外用的抗过敏药(如赛庚啶软膏),或低浓度的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等)进行治疗。
这些方法不可靠:洗澡水加东西、大蒜/洋葱、维生素B1、种植“驱蚊植物”、防蚊手环/防蚊贴、灭蚊灯、声波驱蚊、花露水、。
正文篇
有效驱蚊成分
目前,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注册认证的可以用在皮肤上的驱蚊成分有且仅有7种。
它们分别是:
避蚊胺(DEET):效力最长持续10-12小时
派卡瑞丁(KBR3023,也称依卡瑞丁):效力最长持续8小时
驱蚊酯(BAAPE、IR3535,也称避蚊酯、伊默宁):效力最长持续4-8小时
柠檬桉(OLE)或薄荷烷二醇(PMD):效力最长持续6小时
甲基壬基甲酮(BioUD,也称2-十一酮):效力最长持续4-6小时
猫薄荷油:效力最长持续4-6小时
香茅油:效力最长持续20分钟至2小时
*非常重要,建议收藏
对于驱蚊产品,家长一般问得比较多的是孕妇能用吗?宝宝能用吗?
在这些“认证成分”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仅推荐前5种(即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柠檬桉、2-十一酮)用于成人驱蚊,这里包括孕妇及哺乳期女性。
与不使用(右侧)相比,
使用避蚊胺明显减少了蚊子的光顾。
避蚊胺是目前公认有效性最好、安全性最可靠的驱蚊成分。
日常使用,10%~35%的浓度就够了。避蚊胺的浓度高低,不代表驱蚊效果好坏,而是保护时间的长短。
美国儿科学会(AAP)认为:
2月龄以下的婴儿不建议使用涂抹式驱蚊剂;
2月龄以上的婴幼儿可使用10-30%的避蚊胺(DEET)来进行防护;
派卡瑞丁同样禁用于2个月以下的婴儿,2个月以上推荐的使用浓度为5%~10%。
3岁以下儿童避免使用含有柠檬桉(OLE)或薄荷烷二醇(PMD)的
防蚊及蚊虫叮咬后的处理
有效防蚊就三招:物理屏障、电子灭蚊、化学物质
驱蚊液最为推荐:涂抹于家长手上,再抹在宝宝的裸露皮肤
2个月以上宝宝首选避蚊胺、派卡瑞丁成分;3岁以下不用柠檬桉
电蚊香液/片也可以:选无烟无香型,密闭空间使用后,宝宝再进入
驱蚊贴/手环不推荐:有效成分浓度低、局部防护时间短、含香精
蚊子咬了,为什么痒?
被蚊子咬了,有两大明显的表现:“包”和“痒”。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由于蚊虫叮咬过程中,会释放复杂的化学物质,我们的身体需要分泌组胺来抵抗。
而组胺就会引发“痒”这个问题,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类似过敏反应的过程,出现细胞液渗出,形成“包”。
婴幼儿免疫系统不成熟,通常会刺激分泌更多的细胞液,因此“包”会比成人更大,更明显。
止痒,首选炉甘石
那蚊虫叮咬后用什么好呢?首选炉甘石。
常见的炉甘石洗剂、炉甘石擦剂等,主要成分是炉甘石、氧化锌、甘油。
这是一种混悬剂,使用前需要用力摇匀,然后涂抹在被叮咬的地方,有止痒、收敛的效果。
什么情况能抹?什么情况不能抹?
如果皮肤没有破损,那么涂抹后基本没有刺激的感觉;
皮肤已有小的破溃,涂抹后可能会感觉些许刺激,但也无妨;
皮肤破溃处有明显持续的渗出,不建议直接使用,可在清洁后,待渗出止住,再进行涂抹;
皮肤破损较大时,可能需要就医进行处理。
有些复方炉甘石洗剂添加了薄荷醇、苯扎氯铵等成分,虽然强化了止痒和抗菌的作用,但同样也可能增加对皮肤的刺激,因此要小心使用。
又红又肿的大包怎么办?
有时蚊虫叮咬后,皮肤除了“包”,还可能出现红肿,这也是蚊虫毒液导致的过敏反应。一般会自然消失,可以不做处理。
但如果持续不退,可使用外用的抗过敏药(如赛庚啶软膏),或低浓度的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等)进行治疗。
家长不放心,或者治疗后仍不消退,就医处理。
有效防蚊,就这三招!
物理屏障法
纱窗、纱帘、蚊帐、长衣长裤,直接用物理屏障保护宝宝是最安全的。
缺点是可能会有“漏网之蚊”,那就比较麻烦了,所以放下蚊帐后还是要仔细检查。
电子灭蚊法
就是灭蚊拍等,利用电流把蚊子干掉。睡觉前扫荡一番,消灭蚊子,眼要准,手要稳!
缺点是只适合密闭的房间,不然还是不保险。
化学物质法
蚊香、蚊香液、蚊香片、驱蚊液、驱蚊贴、驱蚊手环,等等等等,其实说到底,都是利用里面的化学物质来驱蚊或灭蚊。
我们来说说它们的成分,对宝宝是否安全。
蚊香、蚊香液、蚊香片
无论传统盘式蚊香,还是现在的无烟电蚊香液、电驱蚊片,里面的有效成分都是“菊酯”。
你在产品包装上都能看到,写着“XX菊酯”,类似:氯氰菊酯、炔咪菊酯、炔丙菊酯、四氯苯菊酯、氯氟醚菊酯、四氯苯醚菊酯等等。
菊酯是一类毒性较低的人工合成杀虫剂,主要通过攻击蚊子的神经系统来达到麻痹、灭杀的目的。
这类菊酯和最早从天然植物“除虫菊”中提取出来的“除虫菊酯(pyrethrin)”结构很像,所以也被称为“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
这朵小菊花就是“除虫菊”
菊酯类产品对宝宝安全吗?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曾对拟除虫菊酯做过全面而严苛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认为:即使在日常最恶劣的情境下使用(同一天内,皮肤接触+经口食用最大残留剂量的杀虫剂),依然没有证据表明其会对成人或儿童远期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它也不会增加哮喘或者过敏的风险。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等还建议,可以考虑将菊酯类产品喷涂于衣物鞋帽、睡袋、帐篷等布料上,作为野外防蚊手段。
可以说,这类产品是非常安全的。
不过,传统盘式蚊香点然后产生的烟雾可能引发呼吸道不适;明火燃香也有一些安全隐患,因此不太建议给宝宝使用。
可以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合格的无香型电热蚊香或蚊香片。
注意事项:
菊酯类电蚊香液、电蚊香片含有一些醇醚类挥发剂,呼吸道敏感的宝宝使用时,需要格外留心。
可以在没有人的密闭空间内使用一段时间后停止,大人和宝宝再进入房间,既能达到防蚊效果,也能避免刺激呼吸道。
驱蚊剂每次不要使用过多,大致能够薄薄地覆盖皮肤即足够。
驱蚊剂不需要频繁使用,根据说明书上的间隔时间来使用;无论使用何种驱蚊剂,如果开始再次被蚊虫叮咬,即可重新使用。洗澡、游泳、出汗、雨淋之后,驱蚊剂持续时间会缩短。
驱蚊产品可以、也应该和防晒霜合用,通常先抹防晒霜、再抹驱蚊液,具体需要根据使用说明决定;但是,应当避免驱蚊产品(尤其DEET)与防晒霜的混合产品,因为防晒霜通常2小时涂一次,而驱蚊产品要是如此频繁使用,可能过量。
驱蚊剂可以涂抹于皮肤或衣服表面,但不能涂抹、喷洒于衣服内里。
避免吸入驱蚊剂,脸部可以涂抹少量驱蚊剂,建议用手,而非直接喷洒,避免进入眼睛、嘴巴。使用驱蚊剂后需要充分洗手。
皮肤破损、炎症/感染、严重皮疹区域避免使用驱蚊剂。
不要将驱蚊剂涂抹于孩子双手上,否则难免会误入眼睛、嘴巴。
涂抹过驱蚊剂的皮肤,一旦不需要驱蚊剂时应当及时清洗。
所有灭蚊产品、驱蚊产品均可能导致过敏,一旦发现过敏应停用并及时就诊。
辟谣时刻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曾经发表过一篇研究,认为驱蚊手环没有实际驱蚊效果,无论采用的是何种驱蚊剂;AAP也不建议购买驱蚊手环来为孩子驱蚊。驱蚊液、驱蚊贴、驱蚊手环
可以直接涂抹于裸露皮肤的驱蚊液,或是直接贴着皮肤的驱蚊贴、驱蚊手环之类的产品,主要成分都是化学驱蚊液。
这类产品的作用只是掩盖你原有的体味,或者是干扰蚊子的感受器,让它们“找不着北”。
花露水挺好使,宝宝能用吗?
以“六神”花露水为例,添加了冰片、薄荷醇、人工麝香、金银花、蛇胆和人工牛黄等成分,达到止痒、镇静等作用。
由于制作工艺与香水相类似,属于香精制剂,因此花露水大多含有较高浓度的酒精及其他醇醚成分,不建议大面积、频繁给小宝宝使用。
婴幼儿皮肤薄、吸收快,如果大量频繁使用含酒精的制剂,容易造成吸收过量,引起毒性反应。
另外,也正因为含有酒精,花露水是可燃的,携带和使用时千万远离火源!【1】
民间驱蚊大法好?
上面我们说了被蚊虫叮咬后如何止痒。与其治疗“咬”,不如预防“叮”!所以下面再讲讲驱蚊。
民间驱蚊大法,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洋葱、大蒜、生姜……这些不驱蚊,刺激性气味倒是挺“驱人”的;
驱蚊植物几乎不存在。虽然有些植物被蚊蚁啃食后会分泌一些物质来达到驱赶蚊蚁的目的,但这是植物的自我保护机制,想要这种物质挥发到空气中则不太容易;
维生素B1不驱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曾对市面出售的非处方类(OTC)驱蚊剂有过说明【2】,其中就明确提到了维生素B1类的药品:目前尚无充分数据表明这种做法是有效的。
国内驱蚊产品含“农药”?
朋友圈曾疯传国内驱蚊产品有农药成分,“农准号”还成了传闻中的“证据”。其实家长不用担心。
在我国,菊酯、避蚊胺、驱蚊酯都属于大农药范畴,因此归农业部管理。具有“农药正式登记证号”与“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的产品都是经过检验,含量相对安全的。
家长购买时可以找一下是否有这类批准文号,另外也要查看有效成分的浓度。
派卡瑞丁这个成分目前尚未在我国农业部注册登记,因此国内没有此类产品。
而在美国,各类驱蚊灭蚊产品可通过美国人类与卫生部的日常用品数据库查询。
产品所包含的各种成分含量,包括酒精含量等等都能查到,非常实用。
喜欢海淘,英语无障碍的家长可以试试。
网址是:https://hpd.nlm.nih.gov/index.htm
更多驱蚊咨询可以加微信咨询:wanzimamake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