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位可能都看出来了,作为一个新媒体的从事者,我是不合格的。不合格的原因,文章的风格及方向谈不上“标准”,没跟热点、没给你们说点道理,大不了打着新媒体的旗号写着自己喜欢的文字,傻了吧唧地个人宣传。
这确实有点扯,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关于性格这块,我真的有尝试改变,但前提我现在无法细致地解剖自己的性格,能说出来的都是很浅层的“叛逆”“内向”再往下延伸就是不想跟风。
但新媒体这行业,也不能不跟热点,对待热点,我的态度是,一个热点自己没有想到特别好以及能说服自己,我是不会跟,其次大部分的热点都建立在一则别人给你推送的消息上,注意是消息,并非真相。
就像最近产妇坠楼事件。
这则新闻刚出,一大波新媒体就跑出来说,“丧偶式婚姻,让多少女人陷入绝望”;“不到怀孕生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嫁的人是狗”;“别让你的命,因为嫁错人不值钱。”
事到如今,这事还没有得到一个真正的答案,但一群新媒体的人选择相信刚发布的消息就是真相,选择那个立场说话可以增加阅读量,写得越狠就能把自己放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让一群读者对你的观点膜拜。
如果真相确实如此,倒无所谓,最怕真相是医院的错,那回,不清楚你们会不会因为自己的不严谨或胡言乱语而羞愧?
把一个已经丧妻丧孩的男人骂成是狗。
2
但是我认真想一想,其实他们都不会羞愧也不会致歉,因为现在真相不重要了,等这件事水落石出以及再等法院判决,若是半年后,到时再重新拿来被提及,也不过是一则过气的新闻,人们不会在乎,就像当年韩寒跟方舟子的事情,闹得沸气扬扬,一个不停搜罗证据,另一个不停澄清,后来还闹上法院,但结局是怎样,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这事淡了就是淡了。
时间一长,我们也不会批斗当时胡乱写东西的人,大不了就一句:“哦,原来如此。”
所以眼下很多新闻很多事件,慢慢变得有始无终, 变得不需要结局只需要开头够劲爆,我甭管你的真相是什么,我需要的是一个立场,一个可以让人站队的立场,就像王宝强事件,让你们有队可站也有对象可怼,
因此那事件很顺理成章成了风口,只要喷马蓉,阅读量绝对不会差。即便马蓉曾经做过一点好事,反正没人跟你洗白,所有人都怒火冲天地仇视。
更讽刺的是,之前我看过一则数据,根据大数据计算出来,人们对于马蓉出轨的事情,情绪看似同仇敌忾,实际上开心的。跟舆论表现的是完全不同。
是人性难测,还是……没人敢说真话。
3
我慢慢变得反感研究大众心理学,研究80后,90后,00后,即便曾经我也读过相关的心理学的文章,也做过一些分析。我是知道你们要什么,你们要的是一些可以让你们下台,让你们觉得自己不那么丑陋的立场,我完全能把那部分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然后让你们心甘情愿地回我一句:“我十分赞同你的话”。
但这种赞同,坦白讲有作弊的嫌疑,我呈现的东西并不是这件事的真相,而是包装过的立场,真相也许是很普通很平庸的一件事,普通得没有任何“震惊”的字眼,只有很正经的言词。
可是,很少人会这样描叙一件事,同行都知道这样不符合市场的生存准则,他们很清楚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怎样的方式容易煽动别人的情绪。这类似爱国情怀,每逢建党、建国、暴乱、地震,我们都很容易被煽动,煽动要团结,要爱国,然后发各种贴图,可容我大胆问一句,“现在有多少人还关注汶川地震后的重建?又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基本国策?”
几轮下来,我只知道爱国可以很随性地爱国。
4
造成这种容易被煽动的原因,大概是消息都来自上游,几乎全部消息,都不是我们自行发掘,不是我们自己探究。我们懒得探究,懒得怀疑,即便怀疑也没有能力论证,唯一论证的证据,也是通过其他上游发布的消息来论证这家上游的消息是错。
若全部上游都不公布真相,我们永远都不知道真相,所以真相渐渐变成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有什么,我们就相信什么。如果有些东西永远没有真相,也会有人钻这空子,编制一些新的“真相”。
更何况人本能还可以扭曲真相,不是扭曲事实的真相,而是扭曲自己对待真相的态度,举个例子,我的偶像乔布斯,他曾经犯下一个严重的错误,面对自己的女儿Lisa,不承认,医院报告证明是亲生,官司也打输了,他很长一段时时间还是不承自己的女儿。还有日本侵华历史事件,首相如今还参拜靖国神社。
所以人对待真相,本来就是一份很纯粹的相信,宁愿相信好听的话,而不是相信一个事情的本质,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每天都有很多劲爆的新闻,劲爆的热点。
真相是什么对于我们而言变得不重要,对所有新媒体而言都不重要,很多文章都疯狂做标题党,内容也做标题党,因为他们都知道只要给你们一个立场,这立场会成为一件事情的真相。
即便不是所有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