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启发于“对标管理”,做出一张《每日对标表格》,表格的副标题为---将正确的概念内化于心。总共列出了13项想要牢记的正确概念,笑来老师不是说嘛:只要头脑中存在大量、正确且必要的概念,我们才能生存的更好。所以我先列出了13个自认为很重要很基础的概念,又鉴于学习习惯的养成规律,一次不能贪多,所以我又从列出的概念中挑选出2个最最基础的概念,一是学会反思,二是停止抱怨。两两突破,那么只要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就可以掌握更多正确的概念,并让这些概念在头脑中生根发芽,盘枝错节,发生关联,未来的自己一定会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看世界的角度更长远,慢慢就能感受到成长带给自己的改变。
“反思行为+停止抱怨”本就是一组好拍档,因为情绪带来的问题是最最容易上手进行反思训练的,所以我要从易处着手让自己对好习惯的养成有更多的信心。
尝试反思昨天的事情:
昨天老公说要出趟门,和单位同事开车去另一个同事的老家,因为这位同事的父亲不在了,要去吊念一下。由于距离很远,估计一天回不来,我当时听到这里就觉得很烦,那么远用的着亲自跑过去吗?再者你们平时交往并不多,直接让他,同科室的同事帮忙随礼就好了呀!
现在想想我这样的心态是积极处世的心态吗?
我一直都很羡慕那些人际关系处的很好的人,到哪里都有朋友,但自己在这一方面就比较欠缺,无法与他人建立长久且亲密的关系。这实际上是我的一个能力短板,一是因为自身性格不属于外向型性格,喜欢安静独处;二是认为生活中很多交际应酬本就多余,并认为一些无效社交其实就是在浪费个人时间。所以我对老公的话直接出现了抵触心理。
但事实呢?人本就具有社会性特征,与他人发生联系,尤其是维系亲人、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必不可少,而且人人都有优势,只有在深入交往之后才能发现这些隐藏的优势,所以不应一刀切,将所有的社交活动都划入无效社交,而且老公的同事如何我并不清楚,或许在老公眼中,这位同事本就是值得交往的呢。
所以用自己的观点去衡量别人的行为是不客观的。
再者我并不乐意让他去的原因也在于我不想独自照顾孩子,回想我以不赞同的态度隐藏的更多的是对老公照顾我们母子的依赖感。我本来觉得自己比较独立,但其实又离不开他的照顾,之前老公也点出过这一点,但我自己不肯承认,现在想想有些时候别人对自己的认识可能比自己了解自己的更多,所以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很有可能是我们自己不曾发现或是自己潜意识知道却不想承认的一些方面,认真对待这些外来看法,看看能否帮自己更多的了解自己,但对消极的评论不应被吓到,而应转换为积极的语言去激励自己进步才对。
只想着让老公照顾自己,而忽视了他也有自己的生活。去了那么远的地方,停留几天,走一走看一看也算是一次短途旅行,生活本就该多一些新鲜感,去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同事们一起玩乐,回忆起来也是愉快的经历。每日忙于工作与家庭,难得的放松,我本支持他的啊。
我一开始的拒绝心态,其实是没有理性思考的结果,也反映了我平时对老公以拒绝与否定的态度居多,不会考虑他的切身处境,只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甚至都没有经过理性思考就下了结论,所以我应该从以下方面做出改变:
一、将心比心站在老公的角度看问题,多鼓励少批评;
二、不要过多干涉老公的朋友圈子;
三、认真对待老公向我提出的建议;
四、对一件事情我们不应该孤立地看待,而应看这件事情在现有的情况下还可以如何更好的发展。比如老公去外地吊唁,其实这就是一次短途旅行,没有必要把目的过于单一化,而应在合适的情景下学会发现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