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受尊重,还有寒暑假”,公众眼中的“教师”似乎是令人羡慕的。但对于1270万中小学教师来说,工作真的有那么美好吗?实际上“收入不高,压力不小,责任重大。”才是当今教师的常态。
图片描述: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叩官镇北回头小学的韩德智老师,在给五年级的学生上美术课。在韩德智所在的学校,每一名老师都是身兼多职。他除了担任班主任外,还承担着语文、美术、体育、信息、品德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中学专任教师工作量状况及标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教师每周工作时间都在54小时以上,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工作时间25%。工作日晚上加班的现象比较普遍,超半数教师每晚加班至少1小时。除此以外,教师所承担的工作内容繁多,许多非教学的“隐形工作”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实际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不足总工作时间的1/4。
“教师的很多工作是隐形的,很难进行量化。”云南大学教授罗志敏坦言,这种情况是由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的,这就使得教师的生活与工作“难以分割开来”。
在大多数人看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吐丝的春蚕,泪干的蜡烛……在这些高高的帽子重压下生活的教师,其生活状况是不是真的其乐融融?或许他们的工资还不够养活家中妻儿老小。2016年10月初山西省晋城市某重点中学教师张庆燕(化名)收到了工资发放的短信提醒,“加上绩效还不到3500元”,从教16年的她开玩笑说:“挣得还不如学校旁边卖麻辣烫的小贩多。”
为养活家中老小,教师们被迫陷入“恶性竞争”与“抢分大战”的泥潭。评职称与绩效考评直接关乎教师的工资与名声,因此每到职称评定季节,人人自危,为了几分之差,有的甚至撕破了斯文的脸皮,教师也因此承受着巨大的高压。
中国部分教师不仅仅背负着多重压力,肩上还挑着“学生成绩”的责任。学生的“分数线”等同于教师的“生命线”,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一好遮百丑;学习成绩一旦下降,这个教师就仿佛失去价值。
古语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德高,身正”对于中国教师而言或许还太过遥远。在物质需求与生活需求得不到基本保障时,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指责教师的不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