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学习了SUM函数进行求和,是不是方便快捷解决了所有的求和计算呢?NO,在设定有条件的情况,利用SUMIF及SUMIFS函数会更高效,今天我们来走进这两个函数,进行窥探一下,你会发现一个新大陆哦。主要分六块进行讲解:
1.基本用法
2.模糊条件求和
3.隔列分类汇总
4.查找引用功能
5.按时间段求和
6.多表多条件求和
基本用法
首先我们会有一个需要求和的明细表
单条件求和(SUMIF)
例如我们需要求各个销售员的销售金额合计,那么我们可以利用SUMIF函数,以明细表的销售员列作为判断区域,以求和结果表的销售员名称作为求和判断条件,最后以明细表的金额列作为求和数据区域。(注意:判断区域与求和区域必须保持一致的长度)。
SUMIF函数的参数意义:=SUMIF(条件判断区域,求和判断条件,求和数据区域)
多条件求和(SUMIFS)
例如我们需要求某个销售员的A产品的销售额合计,那么我们可以利用SUMIFS函数,第一个参数选中明细表中的金额作为求和数据区域,然后选中明细表中的销售员列作为求和判断区域1,以求和结果表中的销售员名称作为求和条件1,选中明细表中的商品名称列作为求和判断区域2,以求和结果表中的商品名称作为求和条件2进行计算求和。(注意:判断区域与求和区域必须保持一致的长度)。
SUMIFS 函数用于对区域中满足多个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求和。它的基本语法为:
SUMIFS(求和区域, 条件区域1, 条件1,条件区域2, 条件2, ...)
注:SUMIFS 函数一共可以实现127个条件进行求和。
补充:单条件或者多条件求和可以通过数据透视表实现,简单快捷,且数据全面。步骤为:
选中明细表—插入—数据透视表(可在现有工作表选择位置也可新建一个工作表)—在字段表中行选择销售员、商品名称(根据需要可以调整顺序)—值里面选择数量、金额(在字段设置中将计算类型选为求和,有的为自动选择),这样可以计算出按销售员、商品名称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合计
模糊条件求和
例如统计“张”姓销售额总和以及“张”姓A产品销售额总和,用法同于基本用法中的单条件求和及多条件求和,但求和条件不是具体某一销售员,利用通配符*模糊匹配,公式如下
=SUMIF(明细表!C:C,"张*",明细表!G:G)
=SUMIFS(明细表!G:G,明细表!C:C,"张*",明细表!D:D,"A")
隔列分类汇总
例如按下列表分别求和各个销售员计划和实际金额,这里面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计划或者实际,利用SUMIF即可实现,条件区域选择计划实际,并绝对引用,条件选择求和下方的计划或者实际,并绝对引用,求和数据区域相对引用每月数据即可。公式为:
计划=SUMIF($B$2:$M$2,$N$2,B3:M3)
实际 =SUMIF($B$2:$M$2,$O$2,B3:M3)
查找引用功能
可利用SUMIF函数实现查找引用功能(注意:数据要具有唯一性,若有两个及以上,则不能实现)。公式设置和基本用法中的相似
=SUMIF($A:$A,$G2,B:B)或 =SUMIF($A$2:$A$9,$G2,B$2:B$9)
注意:列绝对引用或者数据区域绝对引用
按时间段求和
属于多条件求和的特殊情况, =SUMIFS(C:C,A:A,">="&F2,A:A,"<="&F3,B:B,F4)
多表多条件求和
这个难度有些大,需要嵌套公式,并用到强大的数组公式SUMPRODUCT,公式为:
=SUMPRODUCT(SUMIFS(INDIRECT(ROW(1:5)&"!C:C"),INDIRECT(ROW(1:5)&"!A:A"),A2,INDIRECT(ROW(1:5)&"!B:B"),B2))
这里解释 一下这个公式的意思:
最内部的ROW函数代表返回1-5表的C列或者A列数值
外一层的INDIRECT函数代表引用数据
SUMPRODUCT代表在给定的几组数组中,将数组对应的元素相乘,并返回成绩之和。
上述公式中SUMIFS的内部参数分别代表求和区域引用1-5表中C列所在行的数据,条件区域1引用1-5表中A列的数据,条件1为A2单元格的数据,条件2引用1-5表中B列所在行的数据,条件2为B2单元格的数值。
最后通过SUMPRODUCT函数进行总计求和。
(注:最后这一个理解不是很深刻,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