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粗略的说了国内运动健身类产品的大背景、大行情和各种类型的产品融资情况,总而言之,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家还都处在打了鸡血但依旧懵懵懂懂的阶段。
那么今天从用户需求和变现模式说一说,大家到底都想做什么,以及想要打通关都会遇到哪些boss。
1.赛事视频转播类产品:
我从前疑惑以国足水平之低怎么会有人看中超,直到后来有幸去工体看北京国安和天津泰达的比赛,我非常惋惜为什么不能让工体再大一点容纳的球迷更多一点。
于是,用户需求出来了,看不能亲临现场的比赛。不能亲临现场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是结果都一样,就是只能对着屏幕骂裁判。如果有相关产品的产品经理在看的话,有一个小请求就是,请加弹幕入口。
前两天爱奇艺的龚宇说用户的付费观看行为已经开始养成了,对于赛事视频转播类产品,用户付费点播是变现模式的一种,这种模式直接高效,但是因为领域内人(le)民(shi)币(ti)玩(yu)家的搅局,导致竞争者都在烧钱抢转播权,竟然面向消费者还都免费,消费者习惯没养成,这条变现模式走通还需时日。
体育赛事与博彩在全球几乎所有地方都是互利共生的关系,赛事视频转播既然暂时没有办法直接从观众那里收取点播费,那就卖点周边产品吧,衣服鞋子袜子帽子跟淘宝天猫京东没竞争性又有时间延后,博彩这种冲动消费品是最合适的品类了。但是博彩业虽然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成熟,因为国内的政策原因,目前也只能赚点小钱,要么试试把网站开澳门或者内达华州。
广告收入是目前绝大多数赛事视频转播产品的主要收入来源,这种变现模式虽然传统但是经典又安全,只要做好流量数据就有源源不断的收入,体育赛事相关的广告商大多是酒类汽车类这些不差钱的主儿,所以关隘就只在于拿下关键赛事转播权的活儿了。这个道理就如同湖南广电靠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这些资源就能盘活芒果TV一样。
2.运动社交社区类产品
一个视频胜过五十张图片,一张图片胜过五十个文字,与此同时五花八门的修图app使得instagram模式在所有垂直领域都有效仿者,尤其是运动健身类产品,因为使用这些产品的大多是重度运动健身爱好者,重度健身运动爱好者身材/数据都很好看,并且他们都开朗自信,所以这个产品模式有戏。只是instagram到现在都还没有实现变现盈利,所以这类效仿者的变现盈利之路也是征途漫漫。
社交类产品的难点永远不是找到合适的人(或者合适的人本身就是个伪命题?),难点永远是用户不会聊天。会聊天的人什么社交产品都能勾搭上对方,不会聊天的人会觉得你们这些以社交为目的的产品的产品经理都是吃屎的么!
所以不管是运动类或是其他兴趣类社交产品,要解决的都不是找人的需求,而是用户之间不知道聊什么怎么聊的需求。如果有相关产品的产品经理在看的话,依然有一个小提议就是加个类似真心话的功能,因为世界上就是有那么多不会聊天癌晚期患者。
社交产品本身想要变现都不太容易,又不是搞婚恋的,个人资料都是公开自愿被所有人知道的,没法通过购买等级会员这些服务赚钱,刷赞刷粉的服务又会很容易搞坏社区氛围(此处吐槽恁多软文广告狗的知乎),所以大部分运动社交社区产品都还处在烧投资阶段,尝试的变现方法也主要是两个,做电商和卖广告。
从社交往电商走是不是一个很好的产品逻辑不好说,这个逻辑大概是“反正我已经网罗了这么多用户,为什么不向他们卖卖东西,每个人我一年赚一块钱就行了”,雷同于全中国十四亿人口每人给我一块钱就行了,目前看来能把这个想法做成一半(七亿)的好像还只有马云爸爸。
产品上来说,大部分运动类社交加电商是以闪购的模式推在tl里面的,很明显想要实现变现和更高程度的变现方法有三个,提高客单价、提升购买率和扩大用户群。客单价与售卖商品直接相关,是大数据和资深电商运营基本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提升购买率和扩大用户群是运动社交加电商产品的难点,前有品类和价格之王淘宝,后有闪购大户唯品会,还要面对虎扑这样的同行绞杀,难度真心不低。
卖广告一部分是与电商导流相结合,还有一部分是纯品牌广告。无论哪一种的难点都是好看的数据,uv、pv和转化率,除了社区运营、媒体合作等这些辛苦活儿,为了促进社区活性各家也都在尝试往产品里加东西,有加视频课程的fittime,也有加O2O服务的骑摆客,还有加游戏的米克等等。
还有运动视频课程类产品、运动健身智能硬件和运动健身O2O,下回再说。
相关方面有什么需要我解释或者解答的,尽管提。
本文初载于iDoNews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