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小区门口,有一个书摊成天地摆着,书上放了一块大大的牌子——“图书特价15元/斤”。这种画面,其实并不陌生,当年在大学公寓门口,经常有人蹬着三轮车,车上堆满了书,也是挂着一张大大的海报,多少元一斤。多年后,再次邂逅到这种场景,仍然有一种不堪入目、让人刺痛的感觉。当然,这样的特价图书,以前我没有买,现在也不会买。只是这次看到,我开始在内心里追问,摊前翻看书籍的人到底在买什么,摊后论斤称书的人到底在卖什么。
当然,买书的人希望能通过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多的书本,来充盈自己的书柜,也不失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望。而卖书的人,希望通过特价的招徕,赚来自己的利润,养活自己的家庭,也不失为一种对生活的保障。只是,不管是文史哲,还是科数理,不管是中外名著,还是畅销读物,我在设想,若是著书之人,看到这番场景,不知作何感想。
曾经有一位朋友送过一本《席慕蓉诗集》给我,当我兴奋地拿到手上时,却背地里失落不已,最后我将书本遗弃了,没再让它出现在我书架上,但却抹不去地,留在了记忆里,一不小心就会被唤醒。从封面到内页到封脚全是劣质的油墨味,很难闻,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错别字很多,有的页面甚至有重印。席慕蓉,是我非常喜爱的作家和诗人之一,也是伴随了我青春年少,鼓舞了我菁菁岁月的人之一。每一篇诗文,我都很喜欢,也很认真地品读,她的才华与浪漫,明媚与忧伤,温暖与悲凉。我爱这种与作者的心灵交流,也深深地敬佩为每一位写书,作文的人,他们取自自己在茫茫学海中苦读而来的一瓢饮,却足以滋润无数众生,足以造化万种心境。因此,我忍受不了盗版者如此对书籍的践踏,忍受不了销售者如此对书籍的贱卖,虽然在这个真真假假地的年代,我也不能保证我买的每一本书,都是正版,但是我却非常正视每一次买书的过程和每一本买的书。
买书,几乎成了我一种嗜好。虽然有句老话“书非借不能读也”,但是在我的概念里,一定是“书非买不能读也”,只有买来的书,我才不用担心有一天要还,也不用担心突然拿起笔来划几下,写两句,却发现要赔偿或者要道歉。读小学和初中时,是在乡下,每次去县城,我都要跟爸爸妈妈约好,新华书店是必去的,而且每次都要在里面呆上很久,那时候家里穷,只能挑选几本书带走,不管是格林童话还是参考书籍,每次都很难抉择。后来上高中,到了县城,那儿依然是我最想去的地方,周末经常有事没事就蹲在书店里看很久,那时候觉得书很香,书里的世界很精彩。后来,上大学了,网上购书开始流行,书店里的选择是有限的,而网上,却是无限的。虽然也有打折的书籍,但是我觉得至少标明的是正版。毕业后,随着经济财富的积累,我已经完全不用担心买书的那笔开销了。我不仅随心所欲买喜爱的书本,而且也开始注重书本的质量,不仅是内容的深度,还是阅读的手感,珍藏的价值。
我想,每一位爱好读书的人,都有着跟我一样,对作者或编者的钦佩和尊重,因此,也珍爱他们苦心笔耕,献之于当世或者后世的佳作。但是相对于“特价图书15元/斤”这种通俗的方式来说,我希望他们收获名,也应收获利,这是他们应得的。我不愿意去论斤买书,即便书本出自于我认识的人,相熟的人,我也从来不要求送,而是认真地从正规渠道购买。
也许,可以说这是一种矫情,但是我希望写下这篇文章,来呼吁,来嘶喊,请支持正版!请尊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