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传统企业玩的是产品思维,传统互联网公司玩的是流量思维,在当初,这些思维都曾帮助他们迅速崛起,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思维已经落伍,企业更应该注重的,应该是用户思维。
01.
从“唯”到“为”
在正式开始谈论今天的主题之前,这边想先请大家看一个案例。2015年11月,大众汽车悄然把“车之道,唯大众”改为了“车之道,为大众”。“唯”和“为”到底有什么区别?这一字之差又差在了什么地方?
我们就来仔细推敲一番。“唯”字具有单单、仅有之意。能理解做好车之道的,只有大众公司,这就是之前的宣传语想要表达的意思。言语中无不透露出一种“我们的产品最好,你们快来买”的感觉,这种就叫做产品思维。
“车之道,为大众”,则体现以人为中心及大众品牌对于人的关怀,表明大众放下了高高在上的品牌形象,变得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文关怀。把消费者放中心位置,这就是一种用户思维。
一字之差,体现出了大众汽车思维和理念的转变——从“产品思维”到“用户思维”的转变。在这个买方市场时代,只有把目光真正从产品转向用户,商品才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
02.
keep的用户传奇
那什么是用户思维呢?前几天,正好看到一种很有趣的说法,就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有个人在街上走着,突然膝盖中箭了。如果这个人是你,你会有什么反应?没错,你的第一感觉就应该是“我好痛啊”,这个就是你最直观的思维,从自己出发,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是很多产品经理在运用用户思维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代入到用户的场景中,只是站在别人的视角看自己,于是他的反应就变成了“你们快来看,有个超帅的帅哥膝盖上中箭了”。这个完全就属于自嗨。简而言之,一切不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思维”都是耍流氓。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这款叫做keep的健身APP,它在不到300天的时间内就拥有了1000万用户,20个月用户数更是突破了6000万。这些都是真实的注册用户,而不是激活和下载的用户。
这款APP为何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功?根据keep创始人兼CEO王宁介绍,这款APP完全是根绝自身的瘦身经历和需求开发的,用户定位也是类似于他这样的小白用户而不是健身房用户。
如果是一个小白用户,需求其实非常简单,穿衣显瘦,脱衣有肉,keep作为一个在线教育产品,解决这样的需求还是很容易的。那么这些小白用户的具体需求和痛点到底是什么呢?
王宁结合自身瘦身经验,得出了答案。传统健身最大的痛点有四方面,金钱、时间、地点、人物。健身卡价格高昂,但是平均使用的次数并不高,还有人觉得自己平时很忙,也没有时间专程跑很远的健身房去健身。另外健身的过程很枯燥,如果没有小伙伴一起,也很难坚持下去。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运动起来。免费的产品策略,让用户摆脱了高昂的私教费用。具有社交属性,通过互联网载体,同时和几万人一起运动。keep抓住了这几个痛点,并完美地给出了解决方案,从而成就了一段传奇。
03.
调查问卷≠用户需求
很多年前,麦当劳发起了一个项目,目的是为了增加店内奶昔的销量。但他们通过找到奶昔的顾客,让他们填写调查表,向他们提问如何改进奶昔才会买更多。奇怪的是,根据调查的反馈信息,公司着手对奶昔进行了改进工作,奶昔是越做越好了,但销量还是没有上去。
用户是精准人群没错,问题也是用户自身提出的,看上去一切都没有问题,但是问题确确实实摆在那儿,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经过一系列观察记录和访谈,他们发现几乎一半的奶昔都是早上卖掉的,来买奶昔的基本上都是单独一人,且只买奶昔,并开车打包带走。他们关于这一现象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顾客都需要开很久的车去上班,路上无聊,开车时需要做点事情让路程变得有趣一些。
用细细的吸管吸厚厚的奶昔需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基本上可以抵挡住一上午阵阵袭来的饥饿感。在推测出这些信息之后,如何改进就变得显而易见了。如何才能帮顾客更好地打发无聊的通勤时间?让奶昔更稠一点,让顾客吸的时间更长。或者加一点小果肉,给他们一点点惊喜。把奶昔机器搬到柜台前,让消费者不用排队,刷卡自取节省时间等等。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奶昔的销量。
乔布斯有一句名言:“消费者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如果一味去满足用户的需要,局限于“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而不是基于用户需求分析回答“为什么”之类的问题,那么解决方案将会止步于满足用户浅层需求,企业也会陷入决策困境。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时候用户行为因为十分隐秘,他们自身也不会刻意去分析需求真相。这时候,如何运用好用户思维则更为关键。你必须把自己代入到用户群体的角色中,像侦探一样洞察捕捉隐秘掩盖下真实的需求。
关于用户思维的话题,今天暂时说到这。对用户思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下方留言或者找我们聊聊。感恩节快乐,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