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世界读书日了,我想和大家聊聊读书的话题。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和我同样的困扰:
觉得应该多读书,但是有时候又不知道该读什么书;
看到好书就忍不住购买/收藏,结果后来都吃灰了;
好多书读完之后就忘了,好像没带来任何影响;
……
我把这些困扰总结为3个问题:
1.如何养成长期阅读的习惯?
2.如何确定应该读什么书?
3.怎么读书更有效?
相信能点进这篇文章的朋友,都是认可读书重要性的,所以我就不提“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了。
之前,我一直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却很少读书。
在去年,我对未来极度迷茫,实在“走投无路”,只能寄希望于在书中找到走出迷雾的答案。
没想到越读越能体会到读书的好处。
在最迷茫的两个月,我光在微信读书上就花了150小时,相当于每天读2.5小时(这还不包括我在其他软件上阅读的时长)。
在读书这件事上,我也算是攒了一些小小的心得。
在临近世界读书日的今天,我希望把自己读书实践到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
01 好读书:培养阅读的习惯
01 培养习惯的重要性
建议你把目标定为“培养阅读习惯”而不是“每天阅读30分钟”或“一年阅读100本书”,我有三点理由:
①只求质量,不求数量
规定每天的阅读时长和阅读书籍的数量,可能导致我们为了达到目标而快速浏览,牺牲了对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吸收,这和我们阅读的初衷背道而驰。
②可持续性强,促进终身学习
当阅读转变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不再依赖于意志力去强制执行,我们更能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而非给生活带来负担。
同时,养成阅读习惯带来的影响是永久性的,而达到某个阅读目标带来的影响只是一次性的。
③灵活性强,减少压力
培养习惯的目标允许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节奏、兴趣和日常安排来调整阅读计划,减少了因为严格遵循固定时间表或数量目标产生的心理压力,让阅读成为一种愉悦和无压力的活动。
借用《微习惯》书里作者的几句话:
①如果没有产出什么结果,再大的决心也毫无价值。
②研究表明:人们总会习惯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
③哪怕是一点点行动,也比毫不作为强无数倍。
④相比某一天做很多事,每天做一点儿事的影响力会更大。[1]
02 培养习惯的方法
在去年6月,我为了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加入了微信读书的365天阅读挑战。这个挑战有2个目标:
一年内打卡300天(当天阅读时长达5分钟即为打卡成功);
阅读总时长达到300小时。
但其实,在执行的过程中,我只专注于一个目标:每天阅读5分钟。
聚焦于这个小目标,在过去的303天,我打卡成功300天,阅读时长达236小时,相当于平均每天阅读47分钟,是我目标的9.4倍。
为什么我能坚持这么久,而且阅读时长还不短呢?我想到了几个原因:
我每天手机不离手,打开微信读书很容易,并且系统还会自动帮我计时;
目标定的很低,我在懈怠的时候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完成;
每天阅读5分钟后,我可能被书里的内容吸引,就会自动阅读更长时间,超额完成任务。
我发现,这又非常符合福格行为模型[2]。
我的阅读习惯&福格行为模型:
行为:每天阅读5分钟。
动机(10分):培养阅读的习惯。因为我非常知道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动机非常强,可以打满分。
能力(9分):打开手机,读5分钟,非常方便快捷,易于完成,扣掉的1分是因为有时候会又惰性。
提示(2分):我好像没有特别设置提示,但是因为每天都会无所事事看手机,就免不了看见微信读书APP,然后想起来读书。
虽然我的提示设置的不好,但是因为动机和能力都超强,所以整体目标完成的还是不错。
通过我的亲身经历,相信你已经了解,设置一个微小的习惯能带来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如果你也想培养自己长期阅读的习惯,我想邀请你利用福格行为模型,来设计阅读微习惯。
我把自己培养阅读习惯的福格行为模型稍加改良,供你参考:
培养阅读微习惯
行为:每天阅读5分钟。
动机(10分):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让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加快速地成长。
能力(9分):手机APP阅读,随时可以看;5分钟时长,熬一会儿就能达到。
提示(8分):打开短视频/游戏软件(这里建议替换为具体的APP名称)那一刻,提醒自己切换到阅读APP先看5分钟。
02 读「好书」:选合适的书
读书的原因,我觉得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种,是兴趣使然。
比如,我特别喜欢看悬疑小说,只要情节吸引我,就读,不管作者有没有名气、书的评价好不好。
这种类型的阅读,我认为只要自己开心就好,所以挑书的标准就是:爱读。别的都无所谓。
人生就是要开心嘛,有的人就爱读点爽文怎么了?谁还不能有点爱好了。
第二种,是为了增长知识、指导实践。
这种情况下,我认为选书很重要,因为我们是带着目的看书的,自然要追求高效,如果选了不好的书、不合适的书,就会浪费时间。
选择好书、适合自己的书,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01 确定读书目的
以终为始,先确定阅读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再去选书,可以更加高效,帮助你快速锁定一本书是不是你需要的。
比如,写作句子不通顺、没有写作素材,都是写作的问题,但不一定能在同一本书里找到答案。
不同的书侧重点不同,如果笼统地只去找写作书,很可能找到的书并不合适。
02 善用网络信息
很多书,其他人已经筛选过了,我们可以将他们的意见作为一个参考,帮助自己节省时间。
比如查看豆瓣评分、书友评论,你大概就能了解大家看完书之后的收获度如何了。
看看各分类的书籍榜单,可以帮你筛选出畅销好书。
再版次数多、印刷次数多的书,也更经典。
03 用10分钟判定要不要读
拿到一本书就从头开始读起,读到一半才发现不合适,岂不是太亏了。
不如先翻翻目录页,看看这本书里讲的内容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再找到感兴趣的章节读几分钟,你大概就能知道这本书适不适合自己了。
除了看内容是否吸引自己、是否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还要看阅读难度是否适中,兴趣、需求、难度都匹配的书,才是最值得读的书。
比起打开书漫无目的地读,先花10分钟确定要不要读,是种更高效的做法。
04 名人书单
有名的作者写的书、知名出版社出的书、喜欢的名人推荐的书,都可以作为一个选书来源。
但是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需求都是独特的,不必盲目追随某个人或组织的脚步,而是要用几个方法综合筛选,去阅读适合自己的书。
03 「读好」书:这样读书才有效
01 费曼学习法-以教代学
要想真正把一个问题学清楚、想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个知识教授给别人。
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解释清楚一个概念,说明你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已经非常透彻了。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如果只有一杯水,那就只能给出一滴水。
比如你要教会别人时间管理的方法,也许你给出的只是一些具体的执行建议,但你需要去理解每个建议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案例有哪些、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是什么……
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可能并没有一个“学生”会一直坐在哪里等我们去教授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用写文章、录视频等方法把一个理论讲清楚,在讲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就能发现有哪些地方还没弄懂。
用通俗的语言把知识讲清楚,讲到一个五岁小孩都能听懂,那就说明你是真的理解了。
当然,如果能把文章和视频发到网络上,得到读者的反馈和提问,会对我们的学习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不管用哪种方式,输出一定是能帮助自己学好一个知识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02 改变才是硬道理
*本条仅针对致用类书籍。
在看完一本书之后,你看书的目的达到了吗?
很多人阅读有一个误区:以为一本书读完就结束了。
我之前也是这样。读书的时候可能产生了很多触动,读完之后扔在一边,过了一段时间就什么都忘了。等下次翻开书,好像是第一次读一样。
其实,阅读只是一个开始,读完之后能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才是最终的目标。
比如,我要阅读一本关于“如何阅读”的书,读完之后发现了一些好的方法,如果不去使用,那就等于没读。如果用了,但是过一段时间又放弃了,说明这次阅读效果也是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的。
只有死死盯住“改变”这个目标,阅读才是有效的。
就像这篇文章,如果你读完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放到收藏夹里吃灰,那还不如把这几分钟的时间拿去干点别的。
如果你现在已经有一个打算去践行的方法,那我认为你读这篇文章的目的就已经达成一半,另一半就看你实践之后能改变多少了。
04 写在最后
读书是世界上最便捷、最便宜的获取智者经验的方法之一。
俗话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电子书是人类进步的电梯。
看到最后的都是认为“读书好”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好读书,读好书”。
欢迎大家到评论区留下你的读书flag,让改变从现在开始!
— END —
注释:
[1]斯蒂芬·盖斯,《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M],桂君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第一章 微习惯是什么。
[2]B.J.福格,《福格行为模型》[M],徐毅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
在之前的文章里有简单介绍这个模型,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