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对于参加中考高考的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亲人来说,都是最忙碌和紧张的一个月份。从月初的升学考试,到月底分数揭晓志愿填报,无疑都是忙的不可开交而又显得毫无头绪。
最近看了很多山区孩子的报道,特别是参加中考高考的留守儿童们,父母远道而来,从城里回到农村陪伴在他们身边,看着他们考试填报志愿。不禁在想,时间真快,那些早年间出门打工的年轻父母的孩子,已经长大,参加高考进入大学或出身社会了。我很早关注留守儿童的事情,一直也想写一写我所关注到的他们。
但是,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关于孩子,更关乎父母。所以,今天我还是想写写父母,写写生活在山区的那些父母,我称之为「留守父母」。
这个意思其实也很好理解。随着经济的大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这三十年来,尤其是近二十年,中国有不计其数的年轻人通过学习或者工作,进入到北上广,进入到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然后买房结婚生子定居,留在了城市里。而他们的父辈大部分仍然留在山里,留在农村,或继续务农,或帮助带孙子孙女。这造就了大批的留守儿童,同样也造就了大批的留守父母。
他们生活在农村,基本的生活状态仍然是延续传统方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等待收获,然后继续翻新土地,播种下一季的希望和口粮。劳作之外,在精神生活方面,除去由于物质生活提高而丰富的电视节目之外,因为远离子女而造就的精神空虚显得尤为突出。
老话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如今社会,绝大部分人很难做到。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家庭和睦,儿女尽孝,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事实上,却不是这样。他们都希望儿女过得更幸福,也知道儿女在外打拼的辛苦。但人都有诉求,何况是即将老去的父母,更需要情感的慰藉,更需要家人的陪伴。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选择隐忍,选择无言。但,事实上,父母是多么希望我们能常回家看看,哪怕是吃顿饭,闲话家常,也是好的。在母亲节期间,我写过不要让母亲节停留在朋友圈,如今,我依然是坚持这个态度,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是最美好的安慰,陪伴是最真诚的孝心。
愿我们能多陪陪他们,不光是在哪一个节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