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令人沮丧,仿佛我们明白了很多生活的真谛,却并未因此过上理性的生活。
然而,我们是否曾深入思考过,那些我们自以为懂得的道理,是否真的懂了?如果我们对某些道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而未曾深入实践,那么,当结果不尽如人意时,我们又怎能责怪那些道理本身无用呢?
在我看来,要判断我们是否真的懂得一个道理,就看我们是否按照这个道理去做了。如果我们真心认为某个道理是有价值的,可以看到这个道理所能带来的好处,而这个好处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实践呢?
当我们对某个正确的道理表现出懒惰的态度时,这其实是我们的认知能力不足的体现。因为我们无法看到“不懒”所能带来的巨大好处。
我曾见过很多人以懒为借口,仿佛只要他们勤快一点,就能改变一切。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暑假期间,亲戚们会把他们的小孩送到我家里,希望我能辅导他们的功课。很多时候,他们会告诉我:“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但老师们都说他很聪明,就是懒,不肯用功。”然而,真的只是因为懒吗?
有人说,孩子不肯用功是因为他们的自制力不足。这确实是一个原因,但自制力不足的根源,不正是认知能力的不足吗?因为孩子们并不清楚学习的重要性,或者他们看不到学习成绩与未来想要的结果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他们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这点认知都没有,又怎么能算是聪明呢?
再举个例子,如果有人愿意付出一个亿的代价,要求你每周读完两本书,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跑步一小时,从早上七点工作到晚上九点,然后还要进行一小时的深度思考,只要你坚持十年,这一个亿就归你所有。我相信,在如此诱人的回报面前,很多人是能够坚持下来的。
但是,如果没有人跟你提前设立这一个亿的约定,而是仅仅告诉你,这样做你就能挣大钱,那么我相信,99%的人可能就无法坚持下去了。这是因为,大多数人的认知无法看得这么远。当回报在他们眼中不存在或不明显时,他们的动力就会减弱,表现出所谓的“懒”的特性。然而,在另一些人眼中,未来的回报却是清晰可见的,因此他们选择了努力。
现在,你还能说自己天生就是懒人吗?懒,其实并不是什么遮羞布,它恰恰反映了你在认知上与他人的差距。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受限。
告别懒惰
对于某件具体的事情,我们是否表现出行为上的懒惰,这取决于我们对该事的认知。而当我们正确认识到某件事的性质、风险、付出以及回报后,我们是否会采取行动,则取决于这个综合考量后的分数在我们心中的优先级。
优先级是一个主观的认定。有些人的阈值很低,对他们来说,只要事情的重要性达到60分,他们就会拼尽全力。而对于另一些人,可能只有事情的重要性达到90分,他们才会采取行动。那么,对于那些阈值较高的人,如果他们想在一些动力稍显不足的事情上坚持下去,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①分解任务
当我们面对一个庞大且复杂的任务时,很多时候会望而却步,产生放弃的念头。但如果我们学会将这个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那么整个过程就会变得相对容易许多。因为每当完成一个小任务时,我们都能从中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像是一种动力源泉,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进,直至完成整个大任务。
②放大后果
有时,我们可能会因为对任务后果的忽视或低估而缺乏动力。但实际上,每一个任务都有其深远的影响。当我们意识到未能完成任务可能会带来的负面后果时,我们自然会更加努力去完成它。例如,一个未完成的任务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业绩,进而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自然就会更加珍惜每一次完成任务的机会。
③奖励自己
人类的大脑和动物的大脑有着相似的机制,都需要一些外在的刺激来驱动行为。因此,给自己设置一些阶段性的奖励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但最重要的是它们要与任务紧密相关。这样,当我们想要获得这些奖励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完成任务。这种将任务与奖励绑定的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加积极地去完成任务,享受完成任务的过程。
希望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大家克服懒惰,拥抱成功。
关注我,我们一起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