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联3》要上映了,朋友圈被刷了一波预热屏。其中一句广告语很用心,叫做——“十年漫威,十年青春”。因为我对这个系列的电影了解的不多,所以并不能像真正的漫威迷那样,有这么深的感触。但情感这东西,真的是有共性的,我很羡慕那些漫威的粉丝,那种充满希望的期待,热气腾腾的心气儿,我是真的很羡慕。面对自己热爱的东西,美好的事情,还能产生热血上涌的冲动,我觉得这就是青春仍在的最好印证。
细想一下,漫威作品的巨大成功,可能在于它很好的替大家表现出了心里预期的那个未来科幻梦。举个例子,好像是我们心里想着嘴上却说不出来的时候,别人一下子帮你补出了答案,是不是感觉很棒?当然,我们自己的青春,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表达。青春一样的热血涌动,表达的方式却不一而足。
初、高中时期大概是我最单纯的阶段,目标只有一个,把试考好。现在回忆起那时候,也都是坐在学校课堂里背书算题的情景。其实说实话,年复六年的读书,总会有枯燥厌学的情绪。但在那正青春的时候,“鸡血”是很容易被打满的:例如考砸之后的老师一番贴心长谈,例如学校适时地组织了一场动员大会,又或者是看见了一篇描写父母不易的文章,都会让我血条加满,专心投入到学习里去。因为那个时候想表达的东西很单纯,所以效果也不错,考试成绩都很好,也就能够行成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现在看来,好怀念那时候的自己。
大学时期,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表现欲望更强烈了,说白了,就想在同学面前显摆自己。刚入学的时候,我特别羡慕那些演讲口才好,不怵场的同学。我认为那是展现自己最好的方式,看他们在台上说话的时候都觉得他们身上发着光。但从小时候起,人一多,我就不敢大声讲话,一上台脸通红,声音也发抖,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出场自带尴尬buff。
至今清楚的记得,大一班里选举班委的时候,大家自荐职务然后通过演讲竞争。我上去竞演的时候,手拿着稿子一直在抖,什么之前准备的包袱呀、互动呀,全都忘得一干二净,只想着快点念完赶紧溜走。说实话,那次活动对我影响还挺大的,让我一度在各个方面否定自己,好像不会登台讲话就活不下去了一样,整个人很低落。刚好碰到《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在那段时间上映,看过之后,我整个人一下轻松了很多。感谢邓超扮演的那个孟晓俊的角色,让我了解了每个人的特点是不同的,不适合一对多就去一对一,不会说就去写。当我放松心态的时候,反而在各个方面都有了进步,上台台风越来越自信,写的东西也被更多人认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现在步入社会,工作快满三年了。在有一段时间里,每天机械地上班休息,没有冲劲没有激情,还开导自己是成长后的豁达来麻痹自己。当我看到同事们在专业水平突飞猛进,业余生活多姿多彩的时候,终于从自己造的梦境中惊醒过来。没有冲劲就给自己制造动力,从自己的兴趣特点出发,报了一个专业PPT培训班,每天找一个灵感,每天做一个小作品。听到的一首歌,看到一句话,凡是能激起我共鸣的东西,都会试着在PPT作品表现出来。把感受加工,用图说话,这是我正在享受的表达方式,期待坚持到最后的自己。
如果让现在的我总结来看,青春的特点就是充满着想象力跟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同样,也是最渴望表达的时期。保持着那股冲劲儿与热血,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不管在什么年纪,我们都在正青春。就像现在的漫威粉丝们,当他们坐在电影院里的时候,我相信他们都年轻了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