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由华东师范的祝智庭教授给我们大家带来充满神秘感的一课《未来学校已来》,说它神秘不足为过,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很难想象,当祝教授把未来学校像一幅幅画卷一样摊在你面前的时候,应该所有老师都像我一样,觉得离我们太遥远了,我在讨论区也看见很多这样的声音,可是当我结束课程,坐下来认真回想的时候,我想到这样一句歌词“这世界说大就大,说小就小”,我还想起我的母校,低矮潮湿的平房,每次考试油印的卷子,当时的我也不可能想象出它现在的样子,三层的教学楼,塑胶操场,还有先进的3D打印机等等。所以,我想作为我们教育者,其实要更加勇于接受新鲜事物,更何况,你说它是未来,可它已正向你走来……。
遥远不远
在祝教授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美国学校在这一方面的发展,美国教育部2013年就已经推出了“未来就绪学校”行动计划,从校长能力抓起。这个行动的总目标就是给校长们赋权去为老师创造一种新的文化,使老师们能够为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起到引领,熟悉与承担风险的作用。而在2016年,美国教育技术规划《再想象技术的教育作用》中,比较了传统学习和下一代学习的几项区别,在时间点上,从学习后到学习中,在接触面上,从传统的有限制到下一代的无限制,在学习路径上从固化到适性,在反馈上,从传统的延时反馈到实时反馈,从题型上通用版到加强版。以上每一个点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个性化教学的成果,的确,它就是以支持随时随处个性化学习为核心,以学习测评为突破口!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他国家在一方面比较先进的技术,比如美国伯明翰大学科学家研发未来机器人,它将类人能力去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并通过编程使机器人不但能够阅读,还能“读懂”学童的语气和情绪,包括当他们感到挫败时能陪同完成作业,机器人已被用作与人类协作的伙伴,可以支持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地理等学科的学习,并且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科内容更具有吸引力,也更能发展学习的兴趣!并不只有美国,韩国也准备用机器人ENGKEY替代本土的英文教师,印度也推出“学习基因组”(Learning Genome平台 IMAX),那我们不禁想到,那我们教师这一行业在未来是不是就要消失了?朱智庭教授说了一句话来评价这个机器人授课“有知识,没文化”!深以为然!
除了科学技术上的变革,祝教授还向我们展示了西方国家的STEM教育。何为STEM?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其中科学在于认识世界、解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技术和工程则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实现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数学则作为技术与工程学科的基础工具。由此可见,生活中发生的大多数问题需要应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共同解决。
祝教授为我们展示了整合性STEM的教学模式, 面向STEM学习的“解法流畅模型:凸显设计思维”都告诉我们,STEM学习是搭建合适的学习环境,树立对科学的重视,让学生投身于科学与工程实践!
听完所有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对未来学校的影响,我们为之惊叹,更加想要了解,对此,我们国家将会有什么样的举措?
未来已来
我们曾经不敢幻想的,或者影影绰绰在我们脑海中的未来学校正展示在我们的眼前,而孩子们心中的未来学校是怎样的呢?它不仅搭建在孩子的脑海中,也悄然在实施着…
我们国家设计的机器人在2017年的6月7日,和千万高考生一起参加高考,最快10分钟交卷,获得最高105分的成绩,不难想象,根据“超脑计划”,到2020年,“高考机器人”考上清华北大完全不在话下,可当它果真强如清北考生,那作为教育者,我们作何感想?
STEM教育方面,也进入了我国国策视野,在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荐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到,要“探索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教育模式”
在2016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到,“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信息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信息化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在《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中也明确了提出了促进STEM教育政策顶层设计,实施STEM人才培养通畅计划,建设资源整合和师资培养平台,搭建STEM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打造一体化STEM创新生态系统,打造服务经济的教育与人才战略实施高度和推广STEM教育成功模式!
我们只要打开百度,就可以轻易找到很多关于此类信息的词条,说明我国的教育已经快速地与世界连接!
我想作为我们青年乡村教师,不应该有任何负面消极的态度,我们觉得触不可及的未来真的已经来临,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一切准备,当它真正来临的时候,可以给予拥抱而非闪躲!
祝教授说“因地制宜”,其实这也正是我们一直在说的个性化。
在讨论区,很多老师说,学校甚至没有多媒体,没有网络,是啊,我们总是面对这样那样的难题,在我们带领孩子通往未来的路上设置了一道一道的障碍,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只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进最大努力去为孩子们搭建通往未来的桥,那么未来就在我们眼前!
我心中的未来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要好好想象一下,因为他可能就是我们之后的3年,5年,或者我们下一代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