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早期,人们为了获取足够的猎物生存下去,从而发明了陷阱,诱骗猎物。之后,诱骗猎物的方法被运用到对资源的争夺——军事战争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欺诈在兵法中的运用就已经非常熟捻了。无论是苏秦、张仪的“连横合纵”,还是孙子兵法中的“兵者,诡道也!”,都在为欺诈的实用性提供案例支撑。欺诈之道的运用给以弱胜强提供了典范,因此也成为了历史文化遗产沿用至今。
在人们从欺诈中获取无数好处的时候,欺诈成为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准则。
魏则西认为,人性最大的恶莫过于利用别人对生命的渴望来骗取钱财。这一观点传达出一则重要信息——那就是对欺诈的讨伐。
纵观以上现象可以发现,欺诈自古有之,在被有心人逐渐利用之后,慢慢的就成了人类发展中的滑膜肉瘤。
商场如战场,军事中的欺诈广泛运用于商业中,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商业社会里欺诈俨然成了一种常用的快速获利手段,利益的引诱,终始一些人原因为之出卖灵魂。
那么,欺诈的本质是什么?
经济学家阿克洛夫等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欺诈的路径——即信息的不对称现象。这可谓是一语道破天机,欺诈就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来为自己获取利益,隐瞒对对方不利的信息,提供给对方有利的信息,以此来让对方让渡自己的利益,从而达到获益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获取更多的信息,可以让自己增强辨别欺诈从而反欺诈的能力。
二战时,美军为了更好的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从而发明出互联网,它的出生就是为了解决信息传递与获取的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予了每个人进入互联网的机会,时至今日,互联网更是走进了千家万户,每个人都能够在其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这其中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让信息的获取更加便利,“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有望成为现实。
当人们获取了足够的信息时,还会被骗吗?
窃以为,科技的发展带给人类的应该是福祉,可现实永远充满了嘲讽。不知道各位看官现在读起“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一位叫西乔女士的网友说:百度控制着普通人接触到信息时代的入口,却把路标指向邪恶欺诈的世界。它让人们对互联网世界失去信任、对技术失去尊重、在使用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知识(信息)获取方式时感到恐惧。这加剧了信息占有乃至智识上的不平等,这种对弱势群体对普通大众的今年累月的作恶,是最深的恶。
百度在这场以生命为诱饵的欺诈中扮演的是“帮凶”的角色,为了利益对这些欺诈现象视而不见,自然是会被大众拎出来当靶子打。欺诈与被欺诈是一种零和博弈的状态,欺诈意味着对别人利益的剥夺,欺诈者的获益就是被欺诈者的损失,自然是被人所痛恨。谁又能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魏则西呢?
欺诈能够被消灭吗?
哲学家说,道德的最高准则是没有谎言。人类学家说,人类不灭,欺骗不止。
欺诈给实施者带来的是一种以较小成本(几乎为零)获取较大利益的机会,能够让空手套白狼成为现实,虽然面临着被惩罚的风险,但仍旧会受人狂热地追捧。
郑杭生先生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于大众而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欺诈给社会信任带来的是致命的伤害,这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格格不入的。生活在欺诈横行的当下,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诚然欺骗不止,但在这个时代,媒体的充分发展,让我们能够用自身的良知与号召大家来构建出一道长城,一条护城河。当蚂蚁菜发现血友病吧要被卖给来路不明的商业机构时,他在知乎里求援,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声援。在魏则西事件中同样如此,纵然是充满遗憾,但仍旧让欺诈感受到了正义的力量。面对欺诈,我们不应该是一如既往的沉默,而是要勇敢的站出来,自然就会发现我们的身后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同行,从与反欺诈的博弈中构建出社会的道德准则与法律秩序,来为我们的后代谱写更好的未来。
注:本文中的欺诈指的是损人利己的欺骗行为。不包含正功能的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