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十年光辉岁月近逝,回想我们在一起的乐趣,开心的事颇多,其中最有意义的就是一起读过的那些书。
1、看书的人
最有诗意的人是萍萍----最是一身气质女,汉语言专业的高中语文老师,就是爱文字,积累多年的杂文集册出书《掌心里的温暖》,圆了自己的作家梦。从她身上让我看到,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敢想的人。
最有小资情调的商姐姐,每天清晨必给自己冲上一杯浓浓的咖啡,再配上西式点心,那些年我们总是知道新近的西点有哪些种类。这么一位姐姐,不仅有外在的魅力更是有内涵,她亦是饱读诗书,写的一手隶书,漂亮至极!
最是八面玲珑的程姐,为人缘敢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生活的精髓我取之,永远记得那句话:不管你在外面多不高兴,回家看见婆婆要微笑。从此减少了多少家庭矛盾,而我也由此内心变得无比强大。程姐姐的生活之道永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皆。程姐是我生活上的“智慧锦囊”。作为一个六零后,每天只要有时间还是读书,而且有做读书笔记,记录生活的点滴。
自称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青春美少女战士笨笨,其实一点都不笨的,脑袋瓜比谁转的都快。如今为某高校管理层,离我们不远不近,现在相见只能在朋友圈。
还有我们的朱百度----朱哥,有什么事情,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能跟你全面分析,认真解说。又称“多好先生”,好爸爸、好老公、好儿子、好女婿、好同事、好朋友。毫无疑问,他就是这么多好。归为女人堆儿里“好男人”都是别人家的!和我们一起,从不避讳性别话题,家人就是熟悉的如此随意。
最是安静的含羞草,当年看似脆弱的小女子,如今内心变的如此强大,抗压抗挫抗打击,生活给了你太多的历练,怎能不成长呢!感谢身边有这么多至亲至善传播正能量的各位家人,一路给予力量,给予温暖!
一路相伴,共同成长。成长,是对于内心来说,无视年龄的存在。永远“十八岁”的程姐,已为“奶奶”辈的人,身体依然棒棒,心理上就是那么年轻。永远“十二岁”的商姐,现已升为二胎妈妈,拥有了小王子的快乐,岂不又是个十二岁么。
朱哥事业亦是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关键是有个贤内助,任人好生羡慕。这是我见过80后里面,身为独生子女的人中,一家人生活最和谐,事业最顺利的一家,正如那句,(夫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他们做到了。
2、看的那些书
现在的301,留守的只我和程姐了,但走的是人,留的是情。情在,人就在!时常会去和朱哥聊聊对孩子的教育,新近看的书,偶尔的八卦轶事。时间久了,逐渐达成一种无言的默契。一次我们聊到,说之前很少看散文的我在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而与此同时恰看到他办公桌上放着《中国文脉》。最近一次,他说为凑单买了几本书,都在桌上放着,我看见一本书作者张宏杰《大明王朝的七个面孔》。就是这么巧,我也是才收入一本张宏杰的《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
我们的话题在升级,我们的思想在成长。读书让我们增长见识,丰富思维,扩大视野。
程姐是生活的智者,作为一个六零后的人,每天只要有时间,还是读书充实自己,关键她还在做笔记,习惯好的让我自愧不如。当年集齐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商姐绝对是有思想的小资女人,印象最深的是她读《红楼梦》,把复杂的红楼人物关系清晰的标注出来贴在墙上。外人看了惊叹,你们谁在研究红学!?前端时间逛书店,看到一本书《忍婚》,作者连谏。好熟悉的名字,脑海中追忆什么时候看过她的书,想起来是商姐当年看的那本《别对我撒谎》就是连谏写的。后来我又延续看了《门第》。商姐和我们看六六的《女不强大天不容》,《蜗居》,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刘墉《我不是教你诈》等系列书。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小桥老树的《侯卫东官场笔记》是传阅最久,最广的。那会儿总是问,2在哪儿?3谁看呢?供不应求,后来下载电子书,电子阅读,读后聊感想说人物,甚是聊个不亦乐乎。当年看艾米《山楂树之恋》,那时还没有被搬上荧幕。大家在读完后一边为静秋和老三的感情惋惜,一边说着如果被拍成电影哪个演员合适饰演静秋和老三。后来的某一天在报纸上看到真的拍成电影了。而如今又是几年过去了!
那些年我从省图借来多少书,小说居多,而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也需要涉猎的广泛。育儿必看,因为我们不是天生就会做父母。哲学心理竟然也能看进去,这是以前不可想的。当然我上学那会儿把心理学修的是最好的,我把它归为都是记忆的好处,没实用。而如今,思绪变了,通过心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改变已知发现未知找出最好的自己。
总觉得现在知道的太少,对知识,对书籍如饥似渴。可时间又有限,感慨那些年不读书,我们都干什么去了?或者我们读的太少,时代在变,人在变,“我”在变。不管做什么,都需要有思想,有知识。
用今天跟女儿说的一翻话作为结束语,让我们做一个思想上有营养的人----那就是学好知识充实我们的大脑!正如养花一样,有水中养植,有土壤养植。水,土壤就是花的养料,没有它们花就枯萎了。如果我们没有知识这个养料,我们的思想也会枯萎,所以我们应该不时的添加营养成分,使大脑丰富起来,做一个思想上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