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藏即花”是世阿弥的名言,它所指的意思是“不要将一切都敞开,而要秘藏起来。秘藏的东西在最合适的时候拿出来才能惊艳全场,从而使观众乐而忘返”。
以“作者的视角” 看事物
从上面看一个圆锥体像一个圆形,从侧面看像一个三角形,视角不同所看到的内容也不同。
在沟通方面,也常提及“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 “以对方角度去观看”这类的话。即使我们非常理解这些话的含义,却往往难以付诸行动。会保持着“因为自己这样,所以对方应该也是这样的”的固定思维。
读书对我们获得不同角度的想法很有帮助。需要注意的是要以“作者的视角”去看。即使持有与作者不同的观点,也要先用“作者的视角”继续阅读。以“作者的视角”看周围事物。
这样循环往复的阅读,会让你变得多层次、多角度地看问题。同时能够摆脱固定不变的视角,获得有厚度、有深度、有广度的视角。
比如,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人很难理解外国人的价值观。如果历史和文化背景完全不同,其价值观也是不同的。阅读过国外的文学、思想、历史类的书籍的人,就能感受到人类共同拥有的普遍特性,也能获得不同的观点。
举个例子,美国的人类文化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的《菊与刀》和德国的哲学家奥根·赫立格尔的《弓与禅》,这些外国作者写的日本文化论,对深化我们的视角很有帮助。
正是因为以外国人的视角写下的文字化的内容,才能更加突出“不同视角中的事物”。
如井筒俊彦先生写的《伊斯兰文化——在其根底的东西》,以日本的研究者的视角对外国文化进行了解说,既易懂又可以深化我们的视点。
若要学习世界史,需要了解从古代文明到伊斯兰世界,还要了解欧洲、美国,要求掌握的知识量如此庞大,在日本的高中,这些都是必学内容。不说能学到多少学问、学得有多深,反正是要学一遍的。
这个位于最东方的国家,对世界的求知欲如此强烈,可以作为一个“平衡器”活跃于世界各地。我们虽然过着西洋式的生活,基本思想却是东方的。我们不以西方第一主义、欧美中心主义这样的方式考虑问题。我们对伊斯兰和印度也可以持有无偏差的见解。
想要通过读书成为有深度的人,应该采用怎样的读书方法?
实际上,“广而深”的阅读方法是最佳的方法。“广”和“深”是可以两立的。或者说,如果没有一定的广度是很难达到深度的。因为深度的要素中含有“关联”。
比如,对某个知识了解得很深,但若这个知识没有关联和拓展,则只能视为一个“点”。
在看上去没有关联的其他事情上做了深入了解,而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点可以连接起来。点与点相连可以成一个面。
在轻松地对全新的事物进行深入了解的同时,可以加深对已经了解过的事物的认知。
在深入了解一个事物的过程中,兴趣会自然而然地将你引向不同的分支上,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延伸。有素养的人就是进行着这样的“广而深”的学习。
由于特别喜欢某位作家,就只深度阅读这个作家的作品,而对其他作家的作品一无所知,这种做法只能让人变得肤浅。好比敞口越小越难以深入。
沉浸在喜欢的作家的世界里,不停地读着他的作品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但是仅仅止步于此,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安排,比如这个月追这位作家的作品,下个月追另一位作家的作品。以此类推,错开时期阅读更有助于拓宽知识面。按照这样的方式一直“追”下去。
在此想对各位读者说,当我们沉迷于某一作家时,没有必要因此排斥其他作家。
这样每个月都可以沉浸于不同作家的世界中,一定会收获满满。
一本书关联着连绵不断的“精神文化”
我认为,对于人类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精神文化。提起精神文化很容易列出道具或建筑物等“物质文化”,其实也可以通过比心来比作文化。
每个人都有一颗心,每个人每天都能感受到快乐、悲伤、懊悔等不同的心情。这些都属于个人固有的感受。假设某个人很伤心,你和这个人没有任何关系,那么你是感受不到伤感的。如果没有同理心,是无法理解他人的内心的。
然而,有一种精神是属于社会共有的。那就是精神文化。
比如,对于印度的大多数人来说印度教是共有的精神文化,日本的“武士道”曾经也是武士们共有的精神文化。这些都不属于某一个人。如果只被某个人的内心深深吸引,那么有些事物你就会错过。
我们并没有独自生活着。我们的生活与连绵不断的文化紧密相连。平常我们可能忽略了很多东西,但是通过挖掘、感受根深蒂固的精神文化,我们可以变得更强大。同时能够感受到我们与那些有着共有精神文化的人们之间的关系。
精神文化是可以通过读书来挖掘。
除了阅读哲学、思想类的书籍,还可以阅读文学类的书籍。
文豪们都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比如,川端康成、太宰治、谷崎润一郎等,他们的读书量都是非同一般的。他们通过大量的读书背负着精神文化,将其以文学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哪怕只是阅读一本谷崎润一郎的著作,你会发现其背后大量的书如泉水般涌出。
书中当然会体现作者的固有观念,其作品背后其实还流淌着非常浓厚的精神文化。
阅读,包括筋疲力尽
是的,有些书即使选择读,也需要超强的毅力和耐性。
有很多读者非常敬爱陀思妥耶夫斯基。村上春树先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忠实粉丝,他曾说过“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后,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作家很空虚”。村上先生说,他也想写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一样优秀的作品,将各种世界观和视点融为一体的“综合小说”。村上先生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他曾反复读过多次,这是最影响他的一本书。
被称为文学巅峰作品、呼声最高的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不仅字数超级多,内容也非常难读。
父亲费多尔和德米特里、伊万、阿廖沙三兄弟,还有佣人斯乜尔加科夫,都是卡拉马佐夫家的成员,德米特里的昵称是米佳或米佳卡,伊万的昵称是万尼亚,阿廖沙的昵称是阿流沙也叫流节奇卡,总之称呼多得非常容易混淆。
还有像订婚者、朋友、长老等很多登场人物,每个人物形象和物之间的关系等,必须要全面理解。在此基础上,必须要紧随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个作品包含多个题材,可以作为“宗教小说”“思想小说”来阅读,作品中还包含“推理”“裁判”“恋爱”等题材。
真是让人读得筋疲力尽,疲劳也是阅读中的一个环节。
我想再强调一下,深度是一个综合体。
像《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样深不可测的作品,若想紧缩为一个单一的主题或相关性是难以呈现出来的。
不仅是《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样的作品,我认为有深度的作品很难达到一目十行。甚至有时每一行都需要反复思考,进展十分困难。有时也会想“还剩多少页呢……还有这么多页才能读完啊”,像这样不耐烦地多次确认剩余页数。也是读书时的一个小插曲。
不要恐惧筋疲力尽,尽管深挖下去吧。“来吧,筋疲力尽”,心怀敬意,像武士一样勇敢面对,向前迈吧。
(看到这里说到了我的软肋,以前,我总喜欢读自己感兴趣、能引起共鸣的书籍,对作家也是如此。有些书翻开读几页,就有读不下去之感,我从不勉强自己,就合上放一边了。
读《百年孤独》就是如此,打开,被里面的各种人名扰得糊涂,硬是没有读下去。
看来,如作者所说,阅读的“广”和“深”,就要广泛涉猎,深读细究。)
2022-1 风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