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开始就看到“高级感 ”这个词铺天盖地而来,貌似最初是形容演员杜鹃。那个时候这个词还没像今天一样烂大街,有点新鲜,觉得竟然还能用来形容一个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这个词以越来越高的频率曝光在公众视线,刘雯,俞飞鸿还有被用来形容最多的袁泉。这个词一上身貌似就有一种于人群中的距离感 ,不是神仙姐姐般貌若天仙的距离,而是一种极具抽象意义的美感,是一种超越通俗意义外表美貌之上的气质,一种不可描述的冷静。这种感觉不一定孤傲,但一定稀有。这个词似乎表达了对一个人或者物品或者等等的最高的褒奖。
可是细扒“高级感”之小众,对沙龙香水的追捧,小众护肤品的热潮,似乎都潜藏着一种“自我意识”的焦虑感。从大了说,就是这个时代基本每一样东西都似乎按着流水线生产,于是才有了一次次对“个性”的追求。从物品来讲,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随着全球化的加剧,本来是多样性的普遍,但是资本合并热潮也出现在了这个时代,所以呈现出来的就是越来越匮乏的创新。资本似乎没有耐心去等待冗长繁复,快餐文化席卷的今天人们惊恐于机器人式的生活工作方式,于是提出了复古的”工匠精神“以及稀有的”高级感“。
除了“自我意识”的焦虑,对“高级感”的追求从另一方面是身份的焦虑。经历了三四十年改革开发,有别于“平均”的解放初期到改革开发初期,阶层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雏形。为了短时间内在加固前向“更高一级”跃进并享有该“阶层”的“价值”,人们开始简单地用一些标志来分层,于是乎对稀有的拥有变成了其中一种标志。而有别于单一的爆发式的财富,高级一词似乎带着更高的审美和品味,一种“悠长历史”沉淀的底蕴。
拿今天非常受追捧的一句话:“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为什么看中灵魂就一定比看中漂亮的皮囊更高级?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比柴米油盐酱醋茶更高级?细究下去“高级感”实际上是一条鄙视链,而鄙视链最要命的是大部分人不是用它来约束自己而是用它来批判别人。更为可怕的是这些观念都不能说是正确甚至有些细想起来还可笑,却用来规范一代代人的行为和思想,好似脱离了这些就要被指责和鄙视。
我实在不敢拿自己的审美和观念来评价大众的审美和观念,但还有人为世俗的观念和标准而感到困扰时,我们不妨将目光放得长一点。唐朝时以圆润为美,宋朝时以瘦为美;唐朝推崇开放包容,宋朝以理法约束。所以不同的时代评判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今天你觉得自己不好的不美的不足的,可能在过去或者未来被推崇,所以用不着妄自菲薄。落后或者超前于时代可能在大部分人眼里都是可悲而无用的,只是以更长的眼光看待局限的问题时,才能在这个波涛汹涌的世界获得一种安于现世的平静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