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闲聊,听她说很多念头不知是怎么冒出来,细思恐极,所以极力理清思路。比如说看到校园里枫叶变红,她会想这红色只是我眼所见,其实不知是什么颜色。我很惊讶,原来她对世界已探索如此深刻。难怪对自己也心生惊恐,说想到最后,一切都是不确定,只有思想真正存在。
我们每个人都被自己和周围限制着。作为生命个体,我们只能听到固定波长声音,只能看到“可见光”。所以我们眼中秋天红叶似火,其它生物眼中也许只是灰色一片。
我们发明语言作为沟通工具,一种语言一种思考维度,所以多学几门外语等于多开几扇思维空间大门。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创造,不断刷新属于我们的文明。
最近两年,生活突然快起来,VR、电商、互联网…独立创业者如过江之鲫,获得风投、融资也不必跑过大洋彼岸去。
自媒体时代降临。行业巨头也开始转换思维,谁都说不好哪天又会爆出历史性颠覆时刻。
大数据时代,广告词里说:“我是…,科技改变生活。”每天都在变,海量信息中,个体似乎更加渺小,因为输入信息越多,越发现自己知道太少。也是信息更新共享迅速,随时诞生下一颗闪亮新星。屌丝们可以捧起一个又一个网红,再吸引媒体倒追回去。似乎主流优势地位变得不再可靠。就是文学聚集地简书,那么多人急于想写“爆文”,出签约攻略,足以说明很多。
“守脑如玉”的呼喊,同碎片化信息一起,漫天飞舞。
时间可以覆盖也可以成就很多东西,今天的加速度,让很多人在热血沸腾中发现更多可能;也让更多人疲于应对,接近30岁就开始顾虑垂垂老矣。
政治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世界变小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不是网络也不是交通,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现代科技迅猛发展…而我们绝大多数只是网络与交通的使用者。放眼四顾,在这个讲价值输出、论贡献、影响力时代,自己能获得多少存在感?
越想越焦虑,于是在集体焦虑中创造更多价值,衍生更多可能。生活似乎变成剧场,每个人都主动被动参与演出。鸡汤有云:既然要演,那就演好。
励志文中常出现“跑”这个字,我很少看到有谁“走”在路上。本着首先不被落下,再考虑其它可能,确实是一种生存之道。就像多年前长跑冠军说自己状态不好获得亚军那次比赛,心里只想着“跟住,跟住…”
阿德勒说:“人格在战胜自卑和追求卓越中形成和发展”卢梭说:“人生而孤独”。
你追我赶的路上,总有人提出终极❓“我是谁”…很多人痛苦于存在的意义,不知道自己一直奔跑要去何方,何时才是尽头?
科学家Jeff Lieberman说:“3年前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因为我终于拥有了我所渴望的一切。但脑海里仍有个声音对我说,我需要更多才能快乐!越多地去审视自身的痛苦,我越看到同样的痛苦,也困扰着我身边的每个人。我是研究科学的,所以我想用科学去读懂人类受苦的根源。”
如果用显微镜,观察我身体的某一部位。你会看到细胞,我的身体是由50万亿个舞动的细胞组成。如果再用高倍的显微镜去观察这些细胞,你会看到20万亿个原子。就是说,我的身体是由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个原子构成。你若再近距离的观察这些原子,他们会逐渐消失,剩下的只有飘忽不定的能量。我们就是能量。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复杂的能量格局。一个33岁的我,一动不动地站在这里。但当你观察我身体的任何一部分,我正在以光的速度移动,并且我与宇宙同始同在。
多么不可思议,但确是客观事实。有人说今天的成功者胜在格局,其实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能量格局。
未知永远存在,我们既生于当下,更存在于未来。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我思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