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梁宁的产品思维,重点有五个层次
第一层--------------感知层
一个产品如同一个人一般,你看到他的第一眼,这个人的身材,相貌,说话的口音,穿衣搭配,这就是最外层的感知层。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每个人都在每个人生活的角色里,并且被角色驯化。
大家在接受各种的服务。为你提供服务的那个人,其实也都是角色所设定好的沟通方式和交付内容,然后再与你进行沟通,交割和讨论。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它可能包括了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因为每个人的资源不一样,大家的精神资源不一样,出身背景,家庭的人脉资源等等,最终他会推动每个人,去不同的地方。
第四层---------------人的能力圈
第五层---------------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就是他对自己为什么而存在,到底是怎样的感知。什么状态下,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什么时候她让她不爽和烦躁。
存在感在于人就是好像生存的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和推力的开关。
如果一个人因为生存条件不被满足,生存的需求在驱动它,如果他吃饱了,它不会费劲去挑战,所以一个人为什么奔波,焦虑,不安,机关算尽,上蹿下跳,是因为它自己没有得到满足。
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其实他的能力圈也就不再扩充了,因为扩充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他想狮子为了吃饭去杀长颈鹿,其实他挨打也是极其痛苦的。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动力。
然后再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明确自己是不是能够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
人的经历有时候不是上帝给与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不断改变自己的能力圈就是在不断的往着痛苦的方向蔓延,强大起来,就是要经过千锤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