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丽娅由家庭主妇华丽转身为一位专门教家里没有厨师和女佣的美国主妇做菜的一代名厨时,朱丽还没有出生。是一本书,《掌握法国的烹饪艺术》,连接起了这两个虽名字只相差一个字中间却隔了两代的女人:朱丽是专门接听电话的小职员,听多了来电者的无助、抱怨和哀叹,朱丽难免沮丧。这沮丧蔓延到对自身能力的怀疑,朱丽对丈夫说自己马上就要30岁了,还一事无成,怎么办?
黑色的低衬上缓缓升起创作者的姓名时,我感谢导演诺拉·艾芙隆,我就是喜欢她的影片《西雅图不眠夜》、《当哈利遇到莎莉》,还有这部《朱丽和朱丽娅》;我感谢梅丽尔·斯特丽普,虽说她模仿生活里的朱丽娅吊高了嗓门说出来的话听起来有些累人,但真是惟妙惟肖。最最要感谢的是一句话“我不是来弄坏面包的。我是来烹调生活的。”一句没有冷僻字的大实话,可领会其中的意义,在我们这里用了差不多半个世纪,以致我们的妈妈们热衷于加班、政治学习或者偷偷地读小布尔乔亚的小说,却把将时间化在厨房视作对生命极大的浪费,于是,我们吃到妈妈包的饺子,馅里的菜和肉呈分离状,她们把充分搅拌馅料的过程省略了。我自己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也曾放出“豪言壮语”:衣服,买;吃饭,食堂;坚决不厕身于家务琐事。幸运的是,在还学得会煮饭烧菜的时候我转变了认知,从此对家里那间五六平方米的厨房充满了感情。喜欢午后一个人在家,我多半会在炉子上坐一口锅。如果是砂锅,那是一锅放足了食材的肉汤;如果是一口德国AMC高锅,那是一锅放了适量绿豆、百合、米仁的清凉汤。这时,我就坐在与厨房隔了一扇玻璃门的餐厅里或看书或上网。当厨房里飘出的香味越来越浓时,我的心情会越来越好,呆会儿给家人准备晚餐的时候会灵感跳跃、激情四溅,弄出一碟我自己都喜出望外的菜肴。培根,我们今天不煎了,而是放红酒、蜂蜜、香叶焖;牛肉,我们今天不红焖了,而是绞成肉糜后放入鸡蛋、黄酒、切碎的陈皮后充分搅拌做成小肉饼放在黄油里煎;鲈鱼,我们今天不茄汁了,放进黄酒、生抽、老抽、胡椒粉和成的调料里浸它个两个小时后取出沥干放在平底锅里微火慢慢地烤……为什么总是嚷嚷着要退休?下了班一头钻进厨房,家人已等不及你精雕细啄,你只能开足马力“哧啦哧啦”一阵急火猛攻,同时也拱起我的满腔怒火。
从今往后,我是看过电影《朱丽和朱丽娅》的人了,再也不带火气进厨房,“我不是来弄坏面包的。我是来烹调生活的。”这句直抵生活真谛的大实话,我记在了心里。
比我更有慧根的远在北京的小妹妹,上周四居然把自己DIY的玛格丽特饼快递到上海我的嘴边。疯狂的举动、香甜的饼让我备感温暖和欢欣。在看过电影《朱丽和朱丽娅》后我倒担心我妹妹因为这电影产生了“非分之想”。电影里,朱丽照着朱丽娅的《掌握法国的烹饪艺术》实践后完成了一本畅销书《朱丽和朱丽娅:365天,524道菜谱,1间小厨房》(电影《朱丽和朱丽娅》是根据这本书和朱丽娅的《我在法国的生活》改编的)——那只是特例,我们,我和我的“点心师”妹妹,只要把我们的厨房和烤箱经营好,我们就烹饪好了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