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不要紧,时间会逼你就范
歡迎光臨 | 闲时推送的第177期
▽
零零比我小一岁,勉强算得上是我的师妹,即使我们不在同一所学校。
今年夏天,她将毕业踏入这个丰富多彩的社会里,但,现在的她遇到了很多应届毕业生的都会遇到的问题:离家,还是回家?
零零是家中独女,父母在年纪较大的时候才生下她,可以说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父母不祈求她大富大贵,只希望把她留在身边,好好照顾着。
可是大多数的年轻人,总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零零也知道父母年纪大了,这么多年里的供书教学很不容易,她也很想回家孝顺他们,可是,她也有自己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
当初她跟父母商量,能不能出去工作几年后,再回家。可没想到被她父母一口拒绝了,妈妈说隔壁家的女儿出去之后好几年都没愿意回到家里来。爸爸说万一你出去之后被欺负了怎么办,在外面吃又吃不好,我们又不在你身边,有事了怎么办……
零零来问我:猪姐,你觉得我该怎么办?
早在17年的时候,我就有写过一篇文章叫:听说你是过来人。从小我们都会听到大人们各种各样的建议,我相信很多时候你并不能接受他们的建议,但他们始终会以“长辈“的身份,要求你必须跟着他们的建议走。
久而久之,我发现很多人会因此失去思考的能力,反正遇到事情就去询问别人,反正少数服从多数,跟着多数人的方向走,被说的几率也会少点。
可跟着你的思路去思考,那我还有机会超越你吗?
想起以前大学的时候,我也特别喜欢给师弟师妹们提意见,因为我觉得我比他们年长,经历的比他们多,懂得也比他们多,就像大人们都很爱说的“我吃盐多过你吃饭”,所以当时总喜欢把自己好懂好厉害的样子摆出来,再指手画脚的告诉他们,你们该像我这样,这么做,那么做……
可现在,我不再那么激情四射的去给晚辈意见了。借用我在某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你犯过的错,别人不一定会犯,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随着见的人和事越多,就会越尽量避免用自己浅薄的人生阅历,自己的偏见,去评判别人的生活。
加上在品尝过生活的各种味道之后,我知道每种味道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你会有自己喜欢或讨厌的味道,可别人不一定和你有同样的味蕾。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调料盘,是甜还是辣,还是由他们自己来选择好了,把属于他们的暴风雨还给他们吧。
最后我回了零零两个字:随心。
▽▽
前段时候跟美雅吃饭,她跟我说,她认识了一位异性,她喜欢他的家境,可她当时已经有男朋友了,相比起来她还是比较喜欢她的男朋友,但又有顾虑到以后的生活,觉得选择家境好一点的那个,以后生活会好点。所以,她问我,她该怎么选。
我说,我会选喜欢的那个人吧。
随后,她开始给我分析有钱的好处,以后结婚生子买房买车都是要钱的,没钱的话就要……
当她说到这里,我才明白她来找我,也并不是来听我的建议的,她不过是来倾诉的,来找认同的。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同样的,我又不是她,我又不能很清楚的明白她的顾虑到底在哪里?我们各自的先天性格,加上后天环境,二十几年遭遇的人和事,造就了今天这个独一无二的自己。一模一样的问题摆在眼前,必然会做出截然不同的抉择。
所以这类只是吃吃饭、喝个茶,随便聊聊就能给出的建议并不会特别值钱。
她找我聊,只是因为她心虚,她需要鼓励,只是希望我从精神上支持她,还远远没到她需要我给建议的时候。
放到其他地方也是一样的。有的时候,有人来向我诉苦,有人会问我工作的事,感到迷茫,其实并不是他们真的完全没有主意,而是在选择上出现了纠结,他们只不过是希望我说出的那个建议,正好是他们内心想的那个选择而已。
即使我们聊起天来如此投缘,价值观如此接近,但到了具体的问题上,又扯上千丝万缕的现实关联。每个人的生存状况、家庭环境,都会影响他做的选择,而所有这些恰恰都是我无法感同身受的。
因为这世上永远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同病相怜。你没有走到对方那一步,你就永远不可能真的理解他的感受。
贸然给出建议,虽然善意,但在对方那里可能就变成了“站着说话不腰疼”。
▽▽▽
我一直认为选择都没有对与错,只不过是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想要的选择罢了。
人生有很多种可能性,你没见过,不代表它不存在。
而我自己,经常隔三差五的就对同一个事物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无关对错,也许是成长,也许是倒退,都是环境和选择塑造出来的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自己。
但我特别喜爱这种迷人的不稳定性,这种不断地变化似乎已经成为我力量的源泉:可以接受自己打倒昨天的坚信,反驳昨天的自己,明天似乎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每年都会有80%的应届毕业生发生跟零零类似的问题,明明一样的事情,有人劝离开,有人劝回家。即使是统一战线的队友,基于的原因却又大相径庭。
有人说,离开家,看看外面的世界吧,待在家里没有发展的前途,父母这么多年的供书教学都浪费了,等你以后赚到钱了,再回去好好报答他们。
也有人说,每个父母都会希望自己子女能陪在自己身边,如果跑出去不回来了,那跟没有了孩子有什么区别,当孩子的都应该懂事点。
每个人去评价虽然不至于无视题主的境况,却无不昭示着自己的个性。
大家都非专业咨询师,所有人都只不过是读着别人的故事,做着自己的选择罢了。
道理,永远是对的。讲道理,也是最容易的。只要你用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道理,然后再用自己成功的事实或者哪怕编造的故事作为论据,这就是一篇议论文,就有无数人听和看。
就像你非要鼓励一个没有勇气离婚的女人勇敢离婚,追求自我,也许离婚后她的生活质量还不如现在。
你倒是上下嘴皮轻轻一碰,可最后的结果,是别人每天都在承受着。
即使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不会随意篡改你的价值观,只是引导你逐步认清自己的内心。
我们总鼓励别人勇敢面对自己,勇敢做自己。可是却忘记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承担做自己的后果。做自己除了能够认清自己,还要有与之匹配的能力和勇气。
每次选择都必然伴随着放弃,做自己也要付得起代价。每个人都只不过是选择了自己更加看重的。
所以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永远不要轻易给人提建议。把选择题,再抛给他自己吧,让对方多和自己对话,总胜过外界无数喧嚣。
▽▽▽▽
又有谁会真正需要别人的建议呢?
每个人的选择其实无意识中都是当前情况下的最优解,是自我与环境两相较量,最终平衡的产物。
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业,我们无法测定别人的志向和能力。
有些人内心脆弱,关键时刻一句丧气话便可能改变整个人生,这样一来,说这话的人都要承担责任。而且环境不同,条件变化,你的经验或许到现在已经不见得适合对方。
其实相比被说服,人类更加愿意遵从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