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至仁和
德之所失起于利,贼之所起源于贪。
利者,益也,自古财色与名利,有心利己,而他人承其罪,谓之无德。贼者,窃也,无论声名和财帛,无故得之,而他人痛之失,可谓贼也。
吾观世人,民,多能守其道,力所能及,自给自足。也常谈功名利禄,虽羡而无抢占之心,而慕并非窃取之意。何也?德之使然也。偶有无德之过,少数也!
官趋权重,商嫌利薄,权利何来?民脂民膏。太宗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明得失。纵观古今,德治者甚少,范蠡者可数。位高而权重,慕及财色,可巧取可豪夺。财厚又资丰,思于利欲,可买卖可交易。呜呼,权重无不可得之财色,资丰皆是可购之物什。何也?贪也。念之所起,心之所动。
朝代交替,王朝兴衰,无外乎财色名利。商贾云集,生意成败,不过是利来利往。唯叹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世人无不贪恋,穷尚可守,力所不及也。富极之欲,尽之所能也。又何也?教化无功也!饱学之士,理应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今多少趋炎附势,不思学术造福于民,只念投机取巧于世。尚不若商贾打铁自坚,犹不及黎民穷困固守。世风日下矣!
又曰,世不能守其风,权不能顺乎德。何以驭民也?法也。纵有其弊,施之效也。法者何也?顺德而行,民之幸也。逆施而治,理不容也。宋太祖立碑,不杀士大夫与言官。华夏民族,千载演进,造极于赵宋。清兴文字狱,民缄其口,讳莫如深,怨之所起,倒行逆施。所谓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矣。
《易》云:圣人将成其国,必先正其家,然后天下之家正。其为德也,天下之为德,焉有贼之存乎?愚民而治,终将愚己。
诗曰:
掩耳盗铃虽可叹,
亡羊补牢犹未晚。
莫待泽火生世间,
须臾乾坤已反转。
成于 庚子癸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