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因有事回了老家一趟,事情处理完本想向父母打声招呼,返回市里,可看见母亲忙前忙后张罗了一桌饭菜,回去的话却再难说出口。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边吃边聊,不年不节的,母亲也难得陪我和父亲喝了点酒,虽然她倒的不多,但是由于酒量不好喝的很慢,每次端起酒杯抿一点,却也照样喝的很高兴。就这样大半杯酒快到吃饭前她还没有喝完,我以为差不多了,未想在我把饭盛好端上来的时候,她也像我和父亲一样,举起杯子将剩下的酒一饮而尽。这顿饭吃的很温馨,期间,我们聊了很多话题,大多都是些陈年往事,让我恍若回到了小时候,一家人也是这样坐在一起吃饭。那时饭菜很简单,不像现在这般丰盛,稀的是可以映出影子的米粥,稠的是玉米糊糊,可配上母亲腌制的时令小菜,却也香喷喷非常可口。
不过也有例外,如果逢见家中有亲戚朋友前来吃饭,母亲就要在厨房里忙碌了。一边忙的同时还让大家先喝着,谁喊她上桌都没用,我去拽她也惹来训斥,那时我心头是又气恼又委屈。催的紧了,她就会说马上来,然后就责怪父亲没让客人吃好,接着继续在厨房里忙碌,直到大家快吃饱喝足,母亲才会从厨房里走出来,客气的和人说没有招待好,以致我听着很不舒服,为母亲没有“来及”上桌吃饭而耿耿于怀,尽管内心不高兴但是每次又无可奈何。
就像今天这顿饭,母亲虽然忙碌了半天,但是我知道她内心是高兴的。父亲还专门上街买回了许多我从小爱吃的菜,即使时间一晃过去好多年,他们也未曾忘记。在他们眼里,估计我还是个孩子。可是在我眼里,他们都已经老了,真的老了,他们的双眼已不再有神,脸上爬满了皱纹,原来乌黑的头发也变成了灰白颜色,与我记忆中身强力壮、年轻漂亮再也对应不上,我从他们身上寻找不到丝毫年轻时候的风采。唯一未曾改变的就是那双温和而慈祥的眼睛。
想到这儿,我心酸难过的同时又痛恨岁月的无情,他们佝偻羸弱的身影都是辛苦操劳的见证啊!为了不让他们看出异样,我刷洗好碗筷后,回到了卧室。卧室里的布置还是我上学时一样,进门左侧靠墙位置摆放着一张木床,床边是母亲陪嫁过来的枣红色柜子,也是我的书桌,质量很好,四十年了一点没有损坏和变形。上面的抽屉和下面的柜门严丝合缝,外表也很干净,应该是母亲常常打扫的原因。墙壁上是我儿时的奖状,还有九十年代风靡全国的“四大天王”的宣传画,就连读书时候摘抄的名言警句也一一都在。只是纸张有些泛黄,不过字迹还算工整,让人一看便知是学生所写,透着青涩,想来抄写时候态度还算认真。
打开柜子,里面大半是书籍和课辅资料,其内甚至还夹杂一些演算过的草稿纸,鬼画符一样,看的我想笑。不过心头又有些感动,因为母亲不识字,一般家中有些用不上的杂物和废旧报纸,都会拿去卖给那些走乡串户回收废品的人。可是这么多年了,我的旧书她一本未曾卖过,不仅如此,还沓在一起很整齐,包括老师用红笔批改过的旧试卷也被她压在书本最低层,好像生怕有一天我会用上着急找不到。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生我并且养育我多年的女人。我想她年轻时候一定也和现在很多女孩子一样,爱漂亮,对未来有着美丽的憧憬,只是生活和岁月的侵蚀让她由年轻逐渐变得衰老,特别是我不在家的日子里,她老的更快了。
而这也正是他们希望我走出农村的原因,父母一辈几乎都是受过苦的一代人,他们的生活经历,向他们证明了农村的贫穷和落后。即使我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童年的生活充满着酸甜苦辣。原因在于父亲退休前是在外地工作,每两个月才有十天的假期,所以家中里里外外全靠母亲一人支撑。懂事的我也就在那时开始慢慢分担起生活的重担,从起初放学回家后扫地、做饭、割猪草,到稍大一点可以给庄稼施肥、收割、归仓,逐渐顶上一个成年劳力,别提那时心里多高兴了!而且我丝毫未觉得多苦多累,全身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只是偶尔看见村中其他兄弟姐妹多的家庭里,和我同龄大的孩子在玩耍有些羡慕,不过想到多做些活母亲便能少些辛苦,我又很自豪!
这是一种难以解释清楚而又复杂的心情,这种心情多年来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每每忆起总让我感觉无比的甜蜜温馨。这里的生活,酸甜苦辣和快乐每一样都实实在在。包括村中的乡亲邻里——朴实的、刻薄的、善良的、奸诈的、忠厚的、狡猾的,再加上见多识广,人生阅历异常丰富的老人,爱嚼舌根的妇女,哭啼的孩子,那场景能从年头热闹到年尾,仿佛编排好了,一个接着一个故事的上演。大到百姓民生,小到鸡毛蒜皮,在这里无不被演绎的淋漓尽致。指桑骂槐、忠义孝廉、吃喝嫖赌、恩恩仇仇,情情怨怨,层出不穷,好像是和村边从未断过水的沭河较上了劲,就没消停过。也正是因为如此,让我爱上了这里,爱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
可明天早上我又将要离开,真的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恍恍惚惚只觉被一种情绪攫住,心中五味杂陈,突然间难以割舍,不愿离开。这个冬季外表显得有些荒凉的小村落,现在看上去分外的亲切。光秃秃的树枝,道路上散落的枯枝败叶,柴草以及破旧的土屋,现代的小楼交替掩映,还有散发着骚臭味的猪圈、羊圈,不再是丑陋,倒像是一副优美的画卷。
或许这就是离别时的心情吧,眼下除了我,整个村子没有人同我一样有这种感觉……想到这里,我知道自己一时间是难以入睡了,索性穿上衣服,悄悄走出了家门。
村子里一片漆黑。天上没有月亮,只有点点寒星,特别耀眼。我感觉自己就像走在无边无际的水中,弯弯曲曲的村路忽高忽低在我脚下刁钻的像一条条奔腾的小溪。这里的每一条路对我来说都非常熟悉,走哪条路可以到谁家,又可以到哪儿,我闭上眼睛都可以摸到。可是如今我却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才好,四下里不见人影,人们都睡下了。
于是我信步前行,不知不觉来到了村外,村口是一条大路,路两侧是麦地,冬季的麦苗个头普遍都不高,贴着地面互相紧挨着,像是穿着绿色战衣匍匐在地的小兵。极目远眺,可以看见与麦地接壤的地方就是镇上的街道。灯火阑珊处,五颜六色灯光在寒风中闪烁,影影绰绰映出一片稍高且铺散开来的建筑,那个位置我很熟悉,是镇上的中学,中学东面不远处就是小学,也都是我的母校。
记得那时每次上学、放学,这条路上都很热闹。因为中学有早读课,所以清晨上学一般先是中学生,然后是小学生的顺序;到了中午和下午放学,则通常先是小学生,其次是初中生,然后是高中生;另外还有晚自习放学,这样从早到晚路上陆陆续续人流不断,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春夏秋冬,这条路成为村里孩子们踏上知识殿堂的一条康庄大道,承载和见证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自己也曾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风雨无阻。
那晚,我梦中出现一个场景:皎洁明亮的月光下,一个少年沿着麦田间的道路不停地奔跑,四周寂静而空旷。少年身后是一轮硕大的圆月,月光将整个浩瀚无垠的夜空映衬的纤尘不染,天地仿若都被拉近了许多,那清冷的月光带着些许寒意毫无保留地倾泻一地,世间宛若白昼,少年脚下的道路在月光下笔直而宽阔,明晃晃,白的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