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汤---主要补脾阳,捎带脚补肾阳,主治脾肾阳虚

附子理中汤---主要补脾阳,捎带脚补肾阳,主治脾肾阳虚

土豆蜜儿

关注

字数 10422 · 阅读 1388

2017-03-16 17:44

原文转载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928/09/5647843_317593552.shtml

附子一枚 白术五钱 干姜五钱 人参二钱炙

甘草三钱炙

用药意解

按附子理中汤一方,乃先后并补之方也。仲景之意,原为中土太

寒立法,故以姜、术温燥中宫之阳;又恐温燥过盛,而以人参之微寒

继之,有刚柔相济之意;甘草调和上下,最能缓中。本方原无附子,

后人增入附子,而曰附子理中,觉偏重下焦,不可以理中名。余谓先

后并补之方,因附子之功在先天,理中之功在后天也。此病既是真气

欲竭,在中宫之界,非附子不能挽欲绝之真阳,非姜、术不足以培中

宫之土气,用于此病,实亦妥切。考古人既分三焦,亦有至理,用药

亦不得混淆。上焦法天,以心肺立极;中焦法地,以脾胃立极;下焦

法水,以肝肾立极。上阳、中阳、下阳,故曰三阳。其实下阳为上、

中二阳之根,无下阳,即是无上、中二阳也。下阳本乎先天所生,中

阳却又是先天所赖,中阳不运,上下即不相交。故曰:“中也者,天

下之大本也”。后天既以中土立极,三焦亦各有专司,分之为上、中、

下,合之实为一元也。用药者,须知立极之要,而调之可也。

【辩证】(1)病人两唇肿厚,色紫红,身大热,口渴喜热饮,午后畏寒,

小便清长,大便溏泄,日二三次,脉无力者,何故?

此脾胃之阳,竭于上也。夫两唇属脾胃,肿而色紫红,近

似胃中实火,其实非实火也。实火之形,舌黄而必干燥,口渴必喜饮

冷,小便必短,大便必坚,身大热,必不午后畏寒。此则身虽大热,

却无外感可据。午后畏寒,明明阴盛阳衰,口渴而喜热饮,中寒之情

形悉具。兼之二便自利,又日泄三五次,已知土气不实,况脉复无力,

此际应当唇白之候,今不白而反紫红肿厚,绝无阳症可凭,非阴盛逼

出中宫之阳而何?法宜扶中宫之阳,以收纳阳气为主,方宜附子理中

汤。

【阐释】此问病象似乎寒热错杂,近于实火,经层层分析,断为阴盛逼出中

宫之阳,故主以附子理中汤,先后并补。以三焦虽各有专司,而必赖中阳健运,

上下始能相交。理中汤本为中土太寒立法,加附子而温运之力更强,脾胃欲竭之

阳得复,诸症自可立解。如断为实火,或寒热杂投,俱属误治。据郑氏嫡孙与笔

者谈:其祖父晚年得子,父亲体虚多病,家中常备附子理中丸与服,身体始得日

渐康复。笔者亦常用此方治疗脾肾阳虚,身体羸弱,反复感冒之患者,获得满意

之效果。足征本方确为先后天并补之良方也。

(2)胸腹痛甚,面赤如硃,不思茶水,务要重物压定稍安,不

则欲死者,

此元气暴出而与阴争也。夫胸腹痛一症,原有九种,总不

出虚、实两字。实症手不可近,虚症喜手揉按,此则欲重物压定而始

安,更甚于喜手揉按,非阳气之暴出而何?或又曰:重物压定而稍安,

其理何也?曰:子不观火之上冲乎,冲之势烈,压之以石,是阻其上

冲之气机也。气机得阻,而上冲者不冲。今病人气机上涌,面色已赤

如硃,阳与阴有割离之象,故痛甚。重物压之,亦如石之压火也。此

病非纳气归根,回阳降逆不可,方用加味附子理中汤,或潜阳丹,解

见上。

【阐释】胸腹痛一症,原有九种,系本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之说,即“一

虫痛,乌梅丸;二注痛,苏合研,三气痛,香苏专;四血痛,失笑先;五悸痛,

妙香诠;六食痛,平胃煎;七饮痛,二陈咽;八冷痛,理中全;九热痛,金铃痊。”

对九症各有处方,特转录以供参考。郑氏总其要为虚、实两症,实症拒按,虚症

喜手揉按。此症胸腹痛甚,须重按压始安,而且面赤如硃,断为阳气暴出而与阴

争,阴与阳有割离之象,是确切精当的。故非纳气归根,回阳降逆,不能治愈。

宜用加味附子理中汤,或潜阳丹治之。

(3)病人舌忽不能转动,肢忽不能升举,睡中口流涎不觉,中痰者

此阴盛而元阳不固不运也。夫人一身关节窍道,全赖真气

布护运行。真气健旺,则矫捷自如,出纳有节,焉有舌不能转,肢不

能举,睡中流涎不觉者乎?余故直决之曰:阴盛而元阳不固不运也。

或又曰:中风中痰,亦能使人舌不能转,肢不能举,先生独重阳虚阴

盛,不能无疑。曰:子不知中风、中痰之由乎?风由外入,痰因内成,

总缘其人素禀阳虚,损伤已极,而外之风邪始得乘其虚隙而入之。阳

衰在何处,风邪即中何处,故有中经、中腑、中脏之别。阳虚则中宫

健运之力微,中宫之阴气即盛,阴气过盛,而转输失职,水谷之湿气,

与内之阴气相聚,而为涎为痰。久久阳微,寒痰上涌,堵塞清道,遂

卒倒昏迷,而曰中痰也。此病可与附子理中汤加砂半,方解见上。中

风者,按陈修园《医学三字经》法治之。中痰者,可与姜附茯半汤治

之。

【阐释】此答综合三种病象而断为元阳不固不运,故治以附子理中汤加砂、

半。附子以固肾阳,理中使脾胃健运,更加砂、半以加强纳气降逆及温通之力,

使全身气血流畅,三症自可同愈。继又说明与中风、中痰的区别,而谓治痰可与

姜附茯半汤,以回阳降逆行水化痰,中风则宜按陈修园《医学三字经》方法施治。

查陈书谓中风有两种:热风多见闭症,宜疏通为先;寒风多见脱症,宜温补为急。

闭者宜开,开表用续命汤,开里用三化汤,开痰用稀涎散、涤痰汤;脱者宜固,

以参附汤固守肾气,术附汤固守脾气,芪附汤固守卫气,归附汤固守荣气。先固

其气,再治其风。又谓驱邪宜小续命汤加减,若正虚邪盛,则须以三生饮加人参

一两为标本并治之法。所说比较全面而切当,故郑氏从之。

(4)病吐清水不止,饮食减,服一切温中补火药不效者,何故?

此肾气不藏,而肾水汜溢也。夫吐清水一症,胃寒者亦多,

今服一切温中补火之品不效,明明非胃寒所作,故知其肾水汜溢也。

或又曰:胃寒与肾水汜溢,有分别否?曰:胃寒者,关脉必迟,唇口

必淡白,食物必喜辛辣热物。肾水汜溢者,两尺必浮滑,唇口必黑红,

不思一切食物,口间觉咸味者多。胃寒者,可与理中汤。肾水汜溢者,

可与滋肾丸,桂苓术甘汤。

【阐释】口吐清水,饮食减少,有由于胃寒及肾水汜溢之别,两者在脉象、

味觉及唇口颜色诸方面都容易区分。由于胃寒者,以理中汤温健脾胃,即能痊愈。

由于肾水汜溢者,服一切温中补火药,自然不会有效。郑氏治以滋肾丸或桂苓术

甘汤,可谓善用成方。查滋肾丸系李东垣所订,本以治下焦湿热,小便癃闭,故

用知、柏苦寒,清热、燥湿而兼滋阴,更配少许肉桂温养肾阳蒸水化气,而小便

自通。郑氏取其一阳含于二阴之中,阳为阴根,能引水归宅,水得下行,口吐清

水自止。实由于知、柏二味,苦能坚肾,寒能养阴,更得辛温之肉桂,扶心阳以

通肾阳,使水有所归,又有所制,自不会汜溢为病。故凡一切阳不化阴,阴气发

腾之症,皆可以本方施治。至于桂苓术甘汤,自《伤寒论》、《金匮》起,即视为

治痰饮、水湿的要方。郑氏用以治此症,系取其能化气行水,使水从皮肤蒸发,

小便利出,而口吐清水自止。又因其能补土以制水,故可推广以治一切脾虚水肿

与痰饮咳嗽。现代应用范围更广,有人用以治高血压、脑震荡、目翳、带下、溃

疡、风湿性关节炎及心力衰竭诸病,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5)病后两乳忽肿如盘,皮色如常,微痛,身重喜卧,不思一

切饮食者,

此阴盛而元气发于肝、胃也。夫病后之人,大抵阳气未足,

必又重伤其阳,阳衰阴盛,一线之阳光,附于肝胃之经络而发泄,故

色如常而微痛。况身重喜卧,乃阳衰阴盛之征,乳头属肝,乳盘属胃,

故决之在肝胃也。若乳头不肿,病专于胃;乳头独肿,病专于肝。虽

两经有分司,而病源终一。知其一元之发泄,治法终不出回阳、纳气、

封髓、潜阳诸方。苟以为风寒、气滞所作,定有寒热往来,头疼身痛,

红肿痛甚,口渴种种病形,方可与行气、活血、解散诸方治之。此病

当与附子理中汤加吴茱萸,方解见上。

【阐释】此症虽两乳忽肿如盘,但皮色如常,仅有微痛,而身重喜卧,不思

饮食,故断为阴盛阳衰,元气发于肝、胃所致,治宜温中回阳纳气,故治以附子

理中汤。理中健脾,附子补肾,更加辛热之吴萸,入肝、胃、脾、肾诸经,以疏

肝暖脾,温中止痛,而加强疗效。若系风寒、气滞所作,出现寒热往来,头疼、

身痛,红肿痛甚,口渴种种病形,则又当各按其病情的轻重而用行气、活血、解

散诸方治之。所谓剧痛多实,在表者汗之则愈,在里者下之则愈,在气、血者散

之行之则愈,不可执一,与本症之虚痛、微痛亦不可相混。

(6)病人头面四肢瘦甚,少腹大如匏瓜,唇色青滑,不思食物,

气短者,

此阳虚为阴所蔽也。夫四肢禀气于胃,胃阳不足,而阴气

蔽之,阳气不能达于四末,故头面肌肉瘦甚,阴气太盛,隔塞于中,

而成腹胀,实不啻坚冰之在怀也。身中虽有微阳,亦将为坚冰所灭,

安望能消化坚冰哉(坚冰喻阴盛也)!法宜峻补其阳,阳旺而阴自消,犹

日烈而片云无。方用四逆汤,或附子理中汤加砂、半。方解见上。或

又曰:腹胀之病亦多,皆阳虚而阴蔽乎?曰:子不知人之所以立命者,

在活一口气乎?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

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胀病不作。

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岂独胀病为然乎?他如诸书所称气

胀、血胀、风胀、寒胀、湿胀、水胀、皮肤胀,是论其外因也。如脾

胀,肾胀、肺胀、肝胀、心胀,是论其内因也。外因者何?或因风寒

入里,阻其气机,或因暑湿入里,阻其升降,或因燥热入里,阻其往

来,延绵日久,精血停滞。感之浅者,流于皮肤,感之深者,流于腹

内,若在手足骨节各部,便成疮疡疔毒。阻在上焦,胸痹可决;阻在

中焦,中满症属;阻在下焦;腹满症作。内因者何?或因脾虚日久,

而脾气散漫;或因肾虚日久,而肾气涣散;或因肝虚日久,而肝气欲

散;或因肺虚日久,而肺气不敛;或因心虚日久,而心气发泄。凡此

之类,皆能令人作胀。大抵由外而入者,气机之阻,由内而出者,气

机之散也。阻者宜开,调气行血,随机斡运为要;散者宜收,回阳纳

气温补为先。然胀与肿有别,胀者从气,按之外实而内空;肿者从血,

按之内实而外亦实。治胀者,宜养气、宜补气、宜收气,忌破气、忌

耗气、忌行气,尤贵兼养血。治肿者,宜活血、宜行血、宜破血,忌

凉血、忌止血、忌敛血,尤须兼行气。学者欲明治胀之要,就在这一

气字上判虚实可也。

【阐释】此病主症为腹胀,就其所现各种兼症分析,断为阳虚为阴气所蔽而

致,故用四逆汤或附子理中汤加砂、半以峻补其阳,阳旺阴消而病即愈。继复申

论胀有内外二因,一般所称气胀、血胀、风胀、寒胀、湿胀、水胀、皮肤胀等,

多由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入人体,阻其流行之气机,故治宜开调气

血,随机斡运。若脾胀、肾胀、肝胀、肺胀、心胀等,皆由于阳虚日久,脏气散

漫所致,故宜回阳纳气温补为先。末①更论及肿与胀的分别,胀从气,肿从血,

治胀宜养气、补气、收气,忌破气、耗气、行气,尤须兼养血;治肿宜活血、行

血、破血,忌凉血、止血、敛血,尤须兼行气。条分缕析,颇为赅备,而撷其要

义,则是阳者阴之主,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胀病不作;阳气不足,稍有阻

滞,则百病丛生。此可谓为郑氏医理之枢要。

(7)病人每日交午初即寒战,腹痛欲死,不可明状,至半夜即

愈者,

此阳虚而阴盛,阻其气机也。夫人身一点元阳,从子时起,

渐渐而盛,至午则渐渐而衰,如日之运行不息。今病人每日交午初而

即寒战腹痛者,午时一阴初生,正阳气初衰之候,又阴气复旺之时。

病者之阳不足,复遇阴盛,阴气盛而阻其阳气运行之机,阴阳相攻,

而腹痛大作,实阳衰太盛,不能敌其群阴,有以致之也。法宜扶阳抑

阴,方用附子理中汤加砂、半,方解见上。

【阐释】午时气温高于夜半,病者午时犹寒战,自系阳虚阴盛,阳不敌阴,

而腹痛大作,故宜用附子理中汤加砂、半以扶阳抑阴,使中阳健运,而寒战腹痛

即止。至于夜半反愈,一则由于阳气初生,再则由于气温较低,阴阳相争的程度

较轻,故获得一时的平静。必须补阳,始能根治。

(8)大病未愈,忽呃逆不止,昏沉者,何故?

此元气虚极,浊阴之气上干,脾肾欲绝之征也。夫病人大

病已久,元气之不足可知。元气之根在肾,培根之本在脾。脾肾欲绝,

其气涣散,上干清道,直犯胃口,上下气机有不相接之势,故呃逆不

止。人事昏沉,由元气衰极,不能支持。此等病形,阴象全现,非若

胃火之呃逆,而饮水亦可暂止。法宜回阳降逆为主,方用吴萸四逆汤,

或理中汤加吴萸亦可,解见上。

【阐释】此答重在辨明呃逆有两种,由于胃火者轻,饮水亦可暂止。若胃火

旺极,隔拒于中,阻其上下交接之气,而呃逆不休,法宜苦寒降逆为主,如大、

小承气汤之类。由于久病忽然呃逆,且人事昏沉,则是元阳虚极、浊阴上干,直

犯胃口,使上下气机不能相接,乃脾肾欲绝之危候,法宜回阳降逆为主,故主以

吴萸四逆汤,或理中汤加吴萸治之。吴萸辛苦大热,能入肝、胃、脾、肾诸经,

温中止痛,降逆止呕,加入理中、四逆汤中,回阳理气之力更强。元阳回复,上

下气顺,而呃逆自止。笔者经验,有胃火过旺,隔拒于中,阻其上下交接之气,

大便亦复不通,而呃逆不休者,法宜苦寒降逆为主,用大、小承气汤治之,大便

通而呃逆自愈。

(9)病人先二三日发吐未愈,遂渐畏寒,又二三日逢未刻即寒

冷,冷后即发热,大汗出,至半夜乃已,日日如是,人渐不起,气促,

诸医照疟症治之不效者,何故?

此由吐伤胃阳,胃阳欲亡也。夫病初起即发吐,病根已在

于太阴。太阴与胃为表里,里病及表(胃为表,主容受;脾为里,主消磨。脾

气不运,非因食伤,即因气阻。阻太过甚,则上逆而吐,吐则胃伤,过伤则亡阳),故吐。

吐则亡阳,故畏寒。复又大热出汗者,亡阳之征也。逢未而病起,至

半夜而病止者,阳衰于午未,而生在子也。人事昏沉,气促渐不起,

阳将亡而未亡也。诸医不察受病之根,专在寒热上分辨,故照疟法治

之不愈。然疟症有外感、内伤之别,外感者,其人必发热、头痛、身

痛,汗、吐、下后,而邪未尽,邪附于少阳,少阳居半表半里之间,

邪出与阳争则热(阳指阳明),邪入与阴争则寒(阴指太阴),寒疟(单寒无热)、

热疟(单热无寒),即在此处攸分。亦有因饮食停滞中脘,气机遏郁不行,

逢阳则热,逢阴则寒,其人必饱闷吞酸嗳腐为据,即食疟。若此病先

由发呕吐(呕吐有因厥阴之气上干者,有胃欲绝者),渐冷、渐发热、出汗、气

促、人沉迷,明明吐伤胃阳,故断之曰胃阳欲亡也。法宜急降逆温中

回阳为主。回阳者,非回先天坎中之阳,而专回胃阳者(阳本一分而为三

也)。方用吴茱萸汤,或吴萸四逆汤,或理中汤加吴萸俱可,解见上。

【阐释】此症先呕吐二三日,遂渐恶寒,继复大热汗出,渐至气促昏沉,程

度逐渐加甚,郑氏辨明其与寒、热、食三种疟疾病象之不同,而断为吐伤胃阳,

阳欲亡,半夜较轻,不过暂时宁静,实有独到之见。其治法是急降逆温中以回胃

中之阳,故所出之方俱重用吴萸。诸医按疟疾施治,实有毫厘千里之谬,自无怪

其不效。至于疟病,因其寒热之往来而决之于少阳也,故用小柴胡汤加减为正治。

笔者经验若发热多于发冷,汗出多,口渴甚,脉弦数者,加知母、石膏、花粉、

黄连之类。若发冷多于发热,口渴不甚者,脉弦迟,加附子、干姜、桂枝。至于

食疟,则用保和丸治之。无论其为热重、寒重或食疟,均于方中加入常山,其效

更著。

(10)病赤白痢日数十次,腹痛拘急者,何故?

此元阴不足以致肺燥,复感客燥而移燥于大肠也。诸书俱

称赤白为湿热病,以白属湿,以赤属热,照方施治,应效者少。余细

维此理,人身以坎、离立极,运用机关全在心、肺,心属火,化血而

居肺下;肺属金,化气而居心上。肺位最尊,气机运转,外充皮肤肌

肉,内充筋骨脏腑,有天包乎地之义。肺气一行,心血随之,下而复

上,上而复下,循环不已,二气调和,百节无伤;肺气、血气偶乖,

诸症蜂起,岂独痢疾为然。查痢疾多生于秋,乃燥金主气之时,复感

外来之燥邪,客于肺金,闭塞清道,转输失职,津液不行于大肠,大

肠亦生燥热,故曰肺移燥于大肠也。肺气壅则大肠之气壅,而血亦与

之俱壅,故痢症作。白者重在气之滞,赤者重在血之涩,赤、白相兼,

心、肺俱受燥也。治痢者当在心、肺二处求之,切勿惑于夏伤于暑,

秋必成痢。推是说也,以为夏日炎天,暑湿大行,交秋之际,暑湿未

尽,胶固大肠,欲出不出而成痢。余谓人之肠胃糟粕,有一、二日换

一次者,有三、五日换一次者,岂尽湿热之胶固大肠耶?以白为湿,

湿甚宜泻;以赤为热,热甚宜闭。今则不泻不闭,而欲出不出,其为

肺气之滞,心血之涩也明甚,何得即以湿、热蕴酿加之?此说亦近理,

但湿、热合病亦多,何不成痢?独于秋月乃痢,明明燥邪客于肺。要

知白者,气也、火也,亦大肠之精也;赤者,血也、水也,亦大肠之

液也。赤色虽似火象,其实周身血液,俱从火化得来,故曰血为阴,

又曰血虽阴类,运从阳,指肺气行而血随之也。余谓治痢当着重肺燥

为主,虽赤、白有浅深之分,其源总归于燥之一字,但治其燥,则二

脏之气即舒,不治痢而痢自止,不治赤白而赤白自消,握要之法也。

舒驰远以痢为四纲,其说亦可从,但未将受病根处明明指出,概谓白

属湿成,赤属血因,纷纷聚讼,愈出愈奇,总非确论,惟有调气、行

血一语,略可遵从。法宜清燥、救肺为主,方用杏、冬二皮白蜜甘桔

汤主之。至于似痢非痢,亦不可不辨。痢之为病,腹痛拘急,逼胀异

常,欲出不出,出亦无多,日数十次。似痢非痢者,腹虽痛而不甚,

便虽逼胀而所出尚多,日三、五次,甚七、八次,一痛即泻,四时皆

有,多得于大病久病之后。乃由中气大衰,大肠失职,肠、胃稍有存

积,气虚不能载之,故似痢而实非痢也。法宜大健中土,中土气足,

自能载之,而不失节也。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吴茱萸、安桂最妙。治

痢诸书,皆云调气、行血,余亦立一方,亦可酌用,名大黄木香汤。

【阐释】一般多谓赤白痢系由湿热而生,偏重于治肠胃,此则断为元阴不足,

以致肺燥,复感客邪,而移燥于大肠。复申论心、肺、血、气运行之道,而谓治

痢当着重清燥、润肺,调气、行血,实有独到之见,亦探本求源之论。至于治疗,

除用杏冬二皮甘桔白蜜汤外,并自拟大黄木香汤,着重于润燥泻热以化阴,调气

行滞以化阳,使气、血两化,阴、阳不偏,药味少而方义精,故能应手取效。郑

氏以善用成方见长,自立方亦少而精要。至其辨明痢症与似痢而非痢症,在病象、

病因、病理上之各不相同,而用附子理中汤加吴萸、安桂,大建中土以治似痢非

痢之症,均属宝贵的经验。

(11)吐血一症,其阳虚乎?其阴虚乎?

吐血一症,其要有三:有阳虚者,有阴虚者,有因外邪阻

滞者,不可不知,亦不可不辨也。夫人身不外气、血两字,气为阳,

天也、夫也;血为阴,地也、妻也。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阴、

阳自然之定理,气、血相依而行,气法乎上,血法乎下,流通无滞,

均平不偏,何吐血之有乎?至于吐血,乃气机之逆也。阳虚之逆血者,

缘由阳气衰弱,不能统血,阴气太旺,势必上僭,渐干清道,以致外

越,如今之懦弱丈夫,不能约束其妻也。阴虚之逆血者,由于阳气独

旺,阳气过旺,势必上冲,冲之过节,血亦因而外越,如今人之丈夫

酷烈,而妻不敢安其室也。外邪阻滞之逆血者,或因风、寒之邪,阻

其升、降之气机,而循行经络之血液,失其常度,或留胸膈,或停胃

口,一触即发,血故外越。如沟渠之水,流行自如,忽从中闸定,上

流欲下之水,势必逆行上涌,亦气机自然之理也。又曰:吐血三要,

已得闻矣,敢问三要之症,如何辨认?如何施治?曰:凡阳虚吐血之

人,言语无神,脉息无神,面色无神,气衰力竭,困倦喜卧,不思饮

食,咳多清痰,又须审察上、中、下三部,何处病情独见,便可按法

治之也。法宜辛甘化阳之品,调其中土,扶其元阳,如甘草干姜汤、

理中、建中之类。阴虚吐血之人,言语有神,面色有神,脉息有神,

吐虽多不觉其病,咳多胶粘之痰,又贵察其上、中、下三部,何处病

形独现,便可识其脏腑之偏,而用药自有据也。法宜苦甘化阴之品,

如泻心汤、导赤散、鸡子汤(即《伤寒论》黄连阿胶汤)之类。风寒阻滞而

吐者,必现发热、头疼、身痛,脉浮或紧,看定提纲,按法治之。法

宜升散清凉为主,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之类。桂、麻、建中、

理中、甘草诸方,见阳虚门;泻心、导赤、鸡子诸方,见阴虚门。

【阐释】本条论吐血有三因,即阳虚、阴虚、与外邪阻滞,并各就其病理、

病象、治则及方药,详加论列,明白切实,易于遵循,无烦细说。惟现今独重阴

虚,一见血出,红光遍地,皆谓之火。处方用药,举半都是六味地黄汤、生地四

物汤,以及炒荆芥、藕节、茅根、茜草、仙鹤草、大黄、蒲黄之类,专主滋阴降

火,凉血止血。近代名医曹颖甫指出用凉药之害,谓:“人之一身,惟血最热,

少年血盛则耐寒,老年血衰则畏寒,血虚故也。妇人血败,虽当盛暑,亦必寒战,

此其明验也。故无论吐血、衄血、便血及妇人崩漏,其体必属虚寒。至于亡血而

身热,则里阴不能抱阳,阳荡而无归矣。至是而用凉血之药,十不活一,所以然

者,为其阴中之阳气,一戕于亡血,再戕于凉药故也。”又谓:“吐血无止法,强

止之则积为淤血,而病变不测。尝见四明某患吐血,西医用止血针止之,遂至瘀

结大肠,大便不通。后用猪胆汁导下其燥粪,投之水中,化为血色。又有用鲜生

地、地骨皮止之者,其人腹中常痛。”又言“丁甘仁常用附子理中汤以治血症,

非深明此理者,不足与言亡血之治法也。”较郑氏阐发更详。笔者每治血症,无

论其为吐血、衄血、牙血、二便血,先不分其阴阳,都先止其血,用大剂甘草干

姜汤加血余炭,屡用屡效。取其辛甘化阳,苦甘化阴之用也。然后审察病情,按

法治之。如李某牙齿出血,经年累月治疗,非但牙血不止,反而牙齿松动,嚼食

痛,拟全拔其牙而安假牙。连服甘草干姜汤加血余炭五剂而血止。因齿属肾,继

治以金匮肾气丸,续服十剂,齿牙松动及嚼食痛诸症悉愈。惟论外感风寒阻塞气

机而致吐血者,宜以升散清凉为主,治以桂枝、麻黄、葛根诸方,则一再告诫,

要审病确实,减轻原方分量,始可应用。一般吐血病,纯由外感而发者少,常多

伏有内因,郑氏只论其大要,唐容川《血证论》,较为详实,可以参看。

(12)大便下血如注,其有要乎?

下血之症,论因则多,论要则二。二者何?即阴、阳两字

也。阴、阳即气、血,夫血固以下行为顺,是顺行其经络之谓,非妄

行之谓也。阳虚之人,下血如注,是下焦之阳不足,而不能统摄也;

阴虚之人,下血如注,是下焦之阴不足,阴虚则火旺,火旺遂逼血外

溢也。阳虚阴虚,察脉察色,与上辨吐血法同。阳虚之下血,宜培中

下之阳,方用四逆汤、理中汤,见阳虚门。阴虚之下血,宜培中下之

阴,方用泻心汤、六味、补血汤(即六味地黄汤、当归补血汤),见阴虚门。

或又曰:粪前血、粪后血,何谓也?曰:粪前血者,循行大肠之血失

度也;粪后血者,脾胃之阴失度也。亦不必细分,总在这粪之鞕、溏,

以判肠胃之虚、实,又要察其人平日起居,外形之有神无神,而虚、

实自判也。先血而粪鞕者,胃火旺而致也,人参白虎、麻仁丸可用;

先血而粪溏者,脾不摄血也,理中、建中可用;粪鞕而血后来者,心

火旺也,导赤散可用;粪溏而血后来者,心血之虚也,补血汤、参枣

汤可医。仲景以先便后血为远血,主以黄土汤;先血后便为近血,主

以赤小豆当归散。

【阐释】本条论下血主要在察下焦之阴虚或阳虚。阳虚者宜用四逆汤,理中

汤之类,以培中、下焦之阳;阴虚者宜用泻心汤、六味地黄汤及当归补血汤以培

中、下焦之阴。而粪前血与粪后血,则须由粪之溏、鞕,以判肠胃之虚、实。细

析为胃火旺、脾不摄血、心血旺、心血虚四种,分别以人参白虎汤、麻仁丸、建

中汤、理中汤、导赤散及补血汤、参枣汤施治。末复引《金匮》以黄土汤治远血,

赤小豆当归散治近血之例,而加以申说,谓前者为先后并补,温凉并进,不寒不

燥之妙方,功专在脾、胃。后者为解毒、清热、活血、行气之妙方,功专在大肠,

故能对远血、近血,各擅其长,均属切要之论。祖国医学对下血,或称便血、泻

血、结阴,有肠风、脏毒、远血、近血之分。近血不专在大肠,亦有小肠出血的

肠炎;远血即现代医学的上消化道出血,尤以胃及十二指肠出血为多见。其主要

病机不外是火热熏灼,胃、肠脉络受阻,或中气不足,脾、胃虚寒,血失统摄而

溢入肠道,以致发生便血。笔者常按郑氏所析要点,及方药化裁以治此类病症,

无不应手取效。

(13)小便下血者,何故?

小便下血,其要有二,有痛不痛之分,痛则为血淋,照上

治淋法治之,不痛则为尿血,多由脾中之阳不能摄脾中之阴血,流注

阑门,(秘)〔泌〕清别浊之处,与水谷之湿气,同渗入膀胱,而与尿

俱出,故曰尿血。饮食定然减少,人困无神,法宜理中汤加桂元,或

甘草干姜汤加五味,以复脾中阴阳,自然尿血不作。若渴喜饮冷,善

消食者,则为胃中风火妄动,逼血下行,法宜清胃,如人参白虎汤之

类。亦有心移热于小肠,而致血下行者,法宜清心,如导赤散之类。

亦有冲、任有伏热,逼血而致者,法宜清热,如赤小豆当归散,小柴

胡加芩、连之类是也。学者即在上下四旁搜求病情,便可识也。

【阐释】此条先就小便下血痛与不痛分为血淋及尿血两种。血淋为五淋之一,

按照前述治淋法,须以扶阳固本,交通上下为主。而尿血则有多种,务须根据全

身病情,仔细判定。由于脾阳不能统摄脾中阴血,致与尿混出者,法宜调理脾中

之阴阳,用理中汤加桂元,或甘草干姜汤加五味,诚属妙着。更有由于胃中风火

妄动,逼血下行者,由于心移热于小肠而致血下行者,由于冲、任有伏热逼血而

致者,则又宜分别以人参白虎汤、导赤散及赤小豆当归散、小柴胡加芩、连汤等

施治,审因用药,头头是道,不可执一。

(14)反胃之病,起于何因?

反胃者,胃中之气,逆而不下也。有因胃火上冲,阻其下

行之机者,法宜下夺,如大、小承气等汤之类是也。有因胃阳不足,

中寒顿起,蔽其下行之机者,法宜温中降逆,如理中汤加吴萸、半夏

之类是也。有冲、任气逆,挟肝气而致食上逆者,法宜疏肝、降逆,

如大半夏汤、小柴胡汤加吴萸、半夏之类是也。有朝食而暮吐者,下

元无火不能薰蒸脾胃也,法宜补火,如吴茱萸汤、吴萸四逆汤之类是

也。有食而即吐者,胃气不降,因火上冲也,法宜清胃、降逆,如人

参白虎重加半夏之类是也。有为胃槁而作,贲门不展者,法宜柔润,

如启(隔)〔膈〕饮之类是也。总而言之,反胃是一个逆字,虽十二

经皆能致逆,不出阴阳两法,用药之妙,在人变通。

【阐释】此条论反胃这病,总由胃中之气逆而不下,细析之约有六种:一为

胃火上冲;二为胃阳不足,中寒顿起;三为冲、任气逆,挟肝气而上;四为下元

无火,朝食暮吐;五为胃气不降,食而即吐;六为胃槁,贲门不展。皆就其病机

而分别论述其治则及方药,使人一目了然。末段谓“十二经皆能致逆,不出阴阳

两法,用药之妙,在人变通。”尤为提纲挈领,示人以活法圆通之妙。笔者在临

症中,见有检查为贲门癌者,实即寒凝贲门,食不得下,即以大剂附子理中汤加

味治之,数剂见效。至于胃阳不足,中寒顿起,及下元无火,朝食暮吐之症,以

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亦常收到良好效果。

小礼物走一走,来简书关注我

赞赏支持

相关推荐

“我被病气上过身”,漫谈病气感应之一

阅读 4559

筋膜松解术,慢性疼痛的新希望

阅读 3590

<病气上身是个真实的事>漫谈病气感应之二

阅读 1989

一位癌症晚期患者的自述

阅读 2956

打坐,你无法想象的神奇

阅读 2861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009评论 5 47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808评论 2 37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8,891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283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285评论 5 36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0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09评论 3 3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487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680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499评论 2 31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54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268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15评论 3 30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7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02评论 1 25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683评论 2 34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253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168评论 0 33
  • 一、桂枝汤类方 1、桂枝汤 适应证: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
    听莲阅读 3,158评论 1 6
  • 其实换个角度,我也会这样吧
    桃树的眼泪阅读 116评论 1 0
  • 和大多数女孩一样,我也是一个内心比较腼腆的姑娘。生活中我也有很多不好意思的时候,因为这些不好意思我错过了很多机...
    lovely婉婉阅读 1,284评论 0 1
  • MySQL数据库安装与配置详解 MySQL的安装请参考下面这篇博客,讲述的非常详细,各种截图也很清晰。http:/...
    Yating_Yang阅读 362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