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了一趟成都,参加公司的一次一个会议,出发前充满期待,期待有所收获,有所变化。然而在我还没有来得及放慢步伐,仔细欣赏成都的风景的时候,一件事就打乱了整个计划,那就是电脑坏了,当时我脑子里就闪出了一个念头,这预示着此次行程出师不利,以后一定会困难重重。
俗话说,福不双至,祸不单行,正当我为电脑发愁时,另外一件大事震惊了国内。入住的第二的第二天,在九寨沟发生了7.0级的地震,很多人都被困在那里,尽管当时我身处成都,距离九寨沟有400多公里,但是这次地震也让我心头为之一震,天哪,就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这件事受到影响和伤害。
于是我更加怀疑此次出行,不好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这运气也太差了吧,一定还会有什么更不好的事情要发生,我开始一遍又一遍的对自己说。
然而,等来等去,也没有等到什么更糟糕的了,可是我却发现整个会议的内容却远远超出了我的认知。通俗地说,我能听懂,他们讲的却搞不明白那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孤立地记住一个个信息点,却感觉很难把它们串成一条线,整合成自己的知识。
听懂却不明白,这就好比一个小学生闯进了高中课堂,搞得一头雾水,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真有我听不懂,尽管他们讲的是汉语,涉及的内容也都是公司内部东西,于是我开始发现自己在怀疑自己,甚至特别的焦虑与悲观,大脑也开始僵硬住不运转了。
两天后我很排斥去开会,仿佛进入会场就像是在坐牢,伴随而来的是一种巨大的失落感,又过了一天,我完全相信自己就是一个工作盲,跟个白痴一般。而且深信不疑的认为自己无法胜任现在的岗位。
一周过去了,我早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离开了这个炼狱,恨不得立马回到沈阳,所以周六一大早就灰头土脸的返程了,就像滑铁卢大败一般。我强烈地感受到全世界都在与我对抗。
直到我再次看到那个ABC,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件事的经过。
何为ABC?
A = 事件,B = 我们对世界的理解,C= 理解产生后的情绪反应。
这是艾利斯的ABC情感模型,他说我们可以通过改变B来改变C。以我自己为例,A事件是我在会上听着吃力,而B理解是我自己的能力很差,以及我没有能力做好,从而导致C反应:我被全世界所抛弃,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可是倘若换个角度呢,还是我在会上听着吃力。必须理解,这是一次扫除业务盲点的机会,是可以提高自己的,c反应就是我应该重点关注那些不懂的,并且反复强化。
还可以这样,B理解就是一次公司培训的机会,打通应用知识的关联性;C反应这么好的自我进步的机会,不好好把握就太可惜了,哪怕学到一点都是赚的。
如果我用了后面的两种模型,那么本次会议后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触呢?至少不会为听不懂而苦恼,说不定还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你想过没有,事情还是那个事情,仅仅改变了一种理解方式,就带来了更多不一样的结果,这里面表面上是借助了ABC模型,更深层次的恰恰是体验到了几种不同的人生。所谓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不正是因为环境的不同,从而导致人们的思考角度也不同,进而有了不一样的人生么。
一个ABC模型,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生活中的问题,但是这种不同的理解与分析的模式恰恰是突破局限的开始,而且是一个管理自我,掌控情绪的方法:从怀疑到自信,从懈怠到进取,从失控到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