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逢中秋分外圆,人过佳节精神爽!
天涯海角无人问,聊献一文表平安!
你也许已在欢庆中秋,你更可能在欢庆中秋的路上。大家很忙哟,忙着过中秋哦!可你忙中也要偷闲,读读此文,了解中秋那些事吧!
一、“中秋”的称呼
中秋的称呼很多。通常叫法称“中秋”,缘由就是中秋这天恰巧在秋季中间;依月叫法称“月夕节”,因为这天月亮比其他月份圆、明;寓意叫法称“团圆节”,这天流落在外的游子都期盼团圆,寄托了人们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心情。另外还有叫“八月节”、“拜月节”、“仲秋节”、“端正月”等等!!
二、中秋节传说
1.嫦娥奔月
相传上古时侯,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干裂,寸草不生;使得江河枯竭,滴水无存。因此天下百姓热死、饿死、渴死无数,活着的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个叫后羿的壮士一举射下九日,留下一日,让其昼出夜伏。从此百姓安居乐业,也尊称后羿为英雄。周边的不少志士豪杰慕名来拜师学艺,不乏一些小人。后来,后羿得到一包长生不老的仙药,交给他的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保管。有一天,后羿外出。他的一个叫蓬蒙的徒弟闯进他家中,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为了不让小人得逞,趁机吞下了仙药。嫦娥吃了仙药后,整个人飘了起来,直至飘向月亮去。后羿回来后,知道了十分愤恨伤心。待处罚蓬蒙后,他特别想念妻子,便在每年八月十五,对着明月摆上妻子爱吃的饼和果品,期盼妻子归来。人们听后,十分感动,便纷纷仿效,慢慢演化成今天的“中秋节”。
2.吴刚伐桂
传说吴刚的妻子与炎帝侄子伯陵私通,生下了三个儿子。吴刚十分愤怒,杀了伯陵。炎帝为了给侄子报仇,便罚吴刚到月亮去砍桂树。直到他砍倒,炎帝才会免他的罪。可这桂树砍下去却马上恢复,永远砍不到。吴刚就这样一直砍下去,直到今天,他也没砍倒。不信,你抬头看哦!
3.玉兔捣药
有三个神仙化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乞讨食物。狐狸、猴子把自己的食物给了老人们,待轮到免子时,它说:我什么都没有,你们还是吃我吧。三个神仙听后,十分感动,便把他化成玉兔,并带它到广寒宫,陪伴嫦娥,负责捣制长生不老仙药。
三、中秋节来历
1.源于我国古代帝王祭祀月亮礼制,那时帝王分别在春分时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
2.来自农业生产。每到秋季,都是农业粮食作物丰收时。这时,人们为了表达对丰收的喜悦,便会挑八月十五一起来庆贺,渐渐便演化成今天的“中秋节”。
3.形成于朱元璋起义的故事。话说朱元璋在发动某年八月十五一次战争时,怕口传命令泄密。在刘伯温的谋划下,把秘令全部放在饼里。后来因此打了胜仗,为了纪念此日,朱元璋便定八月十五为庆贺节日,且也把饼规定为节日食品。
四、中秋节传统习俗
1.祭月,又称拜月,初于古代帝王祭祀活动,慢慢演化成民间活动,现在还流行在一些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
2.赏月,民间赏月始于魏晋,盛于唐宋,普遍流行明清。可到今时,赏月成习,却人不多啊。除了喝酒、打牌、逛超市、应付工作外,谁有闲情逸致来赏月。特别是在大城市钢筋水泥林包围下,想看也看不到了,诶,什么时候能去静静地赏下月,那也是现代人的一大乐事哦!
3.吃月饼。吃月饼开始于商朝,盛行于唐朝,流行于宋朝,传到今天,月饼成为中秋户户皆买,人人必吃的食品。最早的月饼,是商朝纣王的太师闻仲(看过《封神演义》都知道)发明的,叫太师饼,是月饼的始祖。后来张骞带回了芝麻、胡桃,人们便把它们加到月饼进去,又开始叫它“胡饼”。唐朝时,杨贵妃嫌“胡饼”叫得不好听,便改叫“月饼”。到了宋朝,月饼在宫里叫宫饼,在民间叫小饼、月团。到了今日,月饼品种繁多,名目不一。其中最为著名,北有京式、苏式,南有滇式、广式。
京式月饼:外形精美,皮薄酥软,层次分明,风味诱人。
苏式月饼:松脆、香酥、层酥相叠,重油而不腻,甜咸适口。
滇式月饼:皮酥馅美,甜咸适中,色泽澄黄,油而不腻 。
广式月饼:皮薄、松软、香甜、馅足。
注:如何吃月饼?
1.先咸后甜。一咸一甜两种月饼先吃咸的,再吃甜的才有味道,否则会无味。
2.件着茶水喝,最好是清茶。
3.月饼好吃,可要吃好。不要吃倒,吃倒伤身;不要吃少,吃少失兴。
除此类活动之外,还有流行在江浙一带钱塘江的观潮,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还要在这天搞相亲、求子活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中秋到了,你现在知道中秋这些事吧,想了解更多,请关注公众号“应阅”祝您 中秋快乐!!!
我是应果,现已开通公众号“应阅”,你可要来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