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新的一期的《极限挑战》引发了一个颇老话题的新热议--“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把成长比作一场与同龄人赛跑的比赛,而从其如此看重起跑来看,很大一部人潜意识地把这场比赛当成了一场短跑赛。但很显然,若真的把人生比作一场赛跑,定然该是一场马拉松。
而有过长跑经验的都知道,其实开跑的名次并不重要,每一场马拉松对选手最大的考验都是持久力。(但也绝不能一开始就落后太多,如果慢慢地拉开的太远,随着时间的流逝,就真的再也赶不上了。)
《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不为最先,不耻最后”,如果真的把人生也当做一场比赛的话,这个赛马的妙法也是可以在人生这场比赛中借鉴一下的。
毕竟,阳光之下,快跑者未必先达,力战者未必能胜。
(2)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说的是为什么有的人不合群。其中有段视频讲解说“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学习,大学,经历,工作,到最后汇聚成物质和精神上的财富。”也就是一旦我们在人生的某个阶段落后一步,就很难再次赶上来,更别说是达到领先地位了。
这段视频提到的“不是他们不合群,而是他们合群的人中没有你”很是扎心,但同时对于“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说法颇有微词。不得不承认,却是有这样的人,他们上学而学优,工作而心顺,不止是在财富积累上远远领先于同龄人,更是在人生阅历和见解上高出同侪多筹。然而,是否我们这些落后者便真的会因为眼前的几步没赶上而“步步赶不上”呢?
退一步来讲,即便是真的步步赶不上,真的就只能在比赛结束的时候垂头丧气地承认自己输了么?人生是因为最后的结果,其过程才有意义么?还是之所以要在某处设置一个终点,正是因为要凸显过程这玩意的意义呢?
再退一步,为什么要着急忙慌地赶呢?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一书中,多次强调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含于行为之中的流动性的东西。有人好山,而有人乐水,山水之乐难道不是自得天成么?
(3)
不是说要满足于落后,更不是说要追求落后,而是说,落后是宝贵的经历,落后是追随、追赶领先者的蓄力期。正如所有的领先都是相对的,所有的落后也都是暂时的。
《绿野仙踪》中锡皮樵夫和桃乐丝及她的朋友一起走着黄砖路,希望等他们到达奥兹国之后,大巫师能给他一颗心。同样,稻草人想要的是大脑,而狮子想要的是勇气。到了旅程的终点,他们发现大巫师只是个江湖术士,没有办法完成他们的愿望。但他们发现了更重要的事:他们希望拥有的一切,早已在自己心里了。要变得敏感、聪明、勇敢,从来就不需要什么巫师的魔法,只要继续沿着黄砖路走下去,敞开心胸迎接任何体验。
或许我们现在缺少一颗恒心,大脑也无天人之姿,而且还时常缺少那么一点勇气。沿着黄砖路出发吧,当体验化为力量,在不弃而行中,蓦然发现即便前方领先者众多,但在你身后也跟满了芸芸众生。
(结)
领先者自有当仁不让的风姿,落后者也当有驰而不息的韧劲。
不耻最后是战略、是修整,知耻后勇是决心、是态度。
追随很轻松,而超越也超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