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断更了,实在是被一大早的工作挣的焦头烂额,烦躁至极,不想写了。或许也是心中的“懒鬼”作祟,毕竟昨天早上工作完成之后是有着一整天的时间慢慢想、慢慢写的,但我就是没有。好在昨日也不算浪费,我对本书的第一章节进行了阅读,另外还学习了一小时的手绘课程。
今天本来还是不想写的,每日都有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让人压力好大,可见我的意志力实在不怎么样。但想到之前阅读的书《斜杠青年》中曾提到,每当多坚持完成一项计划中的任务,也是一种对意志力的锻炼,我暂时还不想训练放弃我薄弱的意志力哈哈,那就只好咬牙继续了。
昨日在书中看到一个概念叫“影子艺术家”。指的是那些“在向往行动与惧怕失败之间进退两难、放弃艺术之梦、蜷缩在晦暗的‘如果可以’的惋惜与悔恨中”的“准艺术家”们。换句话说,就是那些原本有艺术才能、却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成为艺术家,以至于一直后悔的人们。作者还提到,“艺术家”与“影子艺术家”总是共生的,就像电影导演与影评人、演员与经纪人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是,“艺术家”们热爱同类,而“影子艺术家”们会毫不留情地批判自我。这个概念我是第一次接触,诚然,有我认为不太准确的地方,比如它把艺术家职业抬得过高,以至于有些看不起与之相生的辅助职业。但焉知有些人不是天生就想从事影评人、经纪人等职业,只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呢?
但“影子艺术家”的概念很好地解答了我对于中国目前影视行业与市场的一些困惑。中国影视行业的创作者面临的挑战堪称世界第一。我在韩国留学期间,剪辑课的老师就曾经这样说过,他曾多次和中国的电影从业者合作过,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不易,称他们是被“捆住手脚”、“蒙住眼睛”、“带着镣铐跳舞的人”。这一方面是由于越来越严的总局政策、导向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市场话语环境。互联网的互动体验让我们的分享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近些年其中的真假却越来越难辨,尤其是对广大的普通观众来说。分享与互动,本来是一件极好的事情,这让我们能在短时间接触到大量真实生活环境中无法接触到的观点与内容。但这庞大的信息洪流如乱花,极易“迷人眼”,普通人无法从这些信息中分辨出真实的、有效的信息。再加上现在流行的算法与推荐机制,只给你推荐你感兴趣的内容,慢慢形成了一个“信息茧房”,你渐渐只能浏览到你认为正确的内容,加速了我们的认知局限化,让我们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中逐渐变得越来越狭隘。
狭隘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再看一下“影子艺术家”的形成过程:由于胆小、后悔产生的自责情绪,人就会倾向于批判。我们的一生中,有谁能保证自己始终有着强大的“本我意识”,不后悔、不怨怼?很少,所以越来越多的影子在涌现,而他们却始终无法找到自己的一面镜子,照不到自己的影子,反倒以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
而对于真正的艺术家而言呢?除了将自己的艺术梦想视为信仰的人们,对于大多数艺术家而言,他们的作品终究是要面对市场的。而这过于严苛的市场环境,足以让许多有才能的人望而却步。作者也提到过,艺术的诞生是需要精心滋养的。如果我们不能在艺术诞生之初用温柔的态度去呵护、培育,它便极有畏缩不前。
所以,不要再动不动抱怨为什么中国电影、古装剧、武侠剧、仙侠剧倒退20年了,不好的内容你可以不看,让数据淘汰它,但铺天盖地的谩骂与诋毁却是在打击整个行业。另外,每个人当然有他的权利去发言、去分享自己的观点,但这必须建立在实打实的“看过”基础之上。影视作品是动态的、有节奏的,无论是剪辑的短视频还是微博上的动图都无法代表这部作品。如果你只看过一分钟,那便只有资格评价那一分钟;即便是看到别人的影评觉得差,也只有真正看过才有资格说“差”。否则,你就是那学舌的鹦鹉、人云亦云的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