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者的读书之道
(一)管理理论和经济分析的价值几何?
企业界朋友问我,企业管理者应该读什么书?我回答说读经典。他再问,企业管理理论和经济分析文章不重要吗?我说,是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企业家是先形成一套管理理论再开始创业,也没有一个企业家是根据某个管理理论获得成功的,更没有一个经济学家能够预测经济危机或未来的经济情形。
无论是洛克菲勒、安德鲁·卡内基(不是戴尔·卡内基)、比尔·盖茨,还是李嘉诚、王永庆等等,他们当初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只是有一种冲动,创业的冲动或赚钱的冲动,后来变成全球大企业是他们始料不及的,和他们同时代的企业99%都消失了。
所谓的企业管理理论只是专家的事后总结,一切都在变化之中,随着时空流转,这些理论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过去了,人们开始评头论足,得与失、对与错、动辄洋洋万言,这些似乎满腹经纶的学者专家口若悬河,一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以一种无可辩驳的姿态阐述着自己毫无价值且于事无补的观点。
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对未来是茫然不知的。一战和二战造成了巨大的人类灾难,事前无人察觉,事后如雪片般的总结反思,痛定思痛又有何用?是的,总结和反思让每个人都知道战争的可怕和愚蠢,可是,为什么战争还在世界各地上演!人类的知识和经验究竟有多少价值?
再看一下前几年由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再发展成全球的经济危机,有谁预先知道?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学家们纷纷发表文章总结经验教训,凯恩斯主义、哈耶克理论被人们从废纸篓里找出来,重新赋于了新的价值(当初否定的也是这些人)。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证明西方经济学理论都是事后诸葛亮,经济危机从未得到有效的预测和预防。目前西方主流经济学思想还是凯恩斯主义,亚当斯密的理论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受到了挑战,凯恩斯主义就占主导了。但现在出现的债务危机使凯恩斯主义受到了挑战,我看有一天哈耶克的理论会占上风。从经济学角度看,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和哈耶克的经济自由主义是死对头,两个人也争论了多年。这样来回折腾有什么意义?我虽然感觉哈耶克的观点更接近真理,但我同时认为有人刻意夸大哈耶克的影响力是荒唐的。哈耶克充其量是个有其独立见解的经济学家而已,其地位与弗里德曼差不多。就其整体学说而言,我看他更像个思想家。如果从哈耶克的哲学思想来看,他更接近中国的道家和法家。凯恩斯则有点儒家和墨家的味道。哈耶克艺术,凯恩斯技术。
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艰涩难懂绝不亚于西方哲学,读起来头大。但站在哲学的高度看经济学的理性和数学模型会发觉它们是幼稚的。就其对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类似于西方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一样,都是差强人意的。所以我是敬而远之的。经济学、市场学、企业管理理论等等都是远离真相的,属于术的范畴,属于小技。研究它们玩玩可以,但当真就偏离方向本末倒置了。所以它不能作为一个企业家关注的重点,真正的学问在宗教和哲学里,在经典里,在自己的心里。
国家用纳税人的钱高薪养着的众多的经济学家,他们忙忙碌碌的表面似乎懂得比一般人多得多,而事实上却是他们并没有表现得比别人更出色。凡此种种,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对未来几乎一无所知,那么可怜的人类到底能确定什么呢?
我们回顾一下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出现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代企业家,他们往往是靠赚政策钱和机会钱发财的,他们文化水平有限,基本上不了解现代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但是我记得当时《企业家》、《经营管理》、《经营管理者》等等杂志上每期必然有介绍他们管理套路的文章,什么“经营十八法”“管理八大铁律”“孙子兵法在某某企业的成功运用”,还有什么战略、战术、理念、权术、谋略等等,令人眼花缭乱,大家纷纷效仿却从不得要领。后来,我们看到的两个事实是:1、这些文章全部是由专家或记者拼凑出来的,企业家本人看到后也大吃一惊,但接下来因为虚荣心作怪,他们就渐渐地接受了自己的伟大,从此,他们进入了自掘坟墓的扩大再生产和多元化经营的苦旅,其行为是典型的无知者无畏。2、这些似乎拥有一套套管理理论的企业家都失败了。除了史玉柱等个别企业家东山再起外,其他的企业家从此销声匿迹了。
我们生活在未知中,这是人类的无奈和脆弱。人的行为是思想指导的,而这个思想的形成只是一个人学识和经验的映射,局限性非常大,它符不符合现实或对不对只有天知道。说起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本质却是,“谋”的本身也是一种安排。
现实社会的丑陋在于,人们总是以成王败寇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以北京中关村为例,进入创业的人不是学有所成的海归就是国内高学历的人才,他们象征着勇气、活力、知识、信心和追求。每个企业都是在踌躇满志中诞生,然后在捉襟见肘中艰难度日,最后无情的事实是,98、7%的精英葬身商海。这些失败的英雄人们是不屑一顾的,他们被贴上狂妄和无能的标签成为人们的笑谈。而只有那1、3%侥幸上岸的人才是人们追逐的楷模和羡慕的对象。
由于整个社会的浮躁、贪婪和缺乏信仰,一些获得暂时成功的所谓“成功人士”也逐渐变得虚荣和肤浅,他们一旦失败,马上会归罪于新技术革命或互联网思维等外部原因。一旦事成,他们就会大言不惭地宣称,他当初是如何如何预见到现在的成功,他依靠什么什么理念经营管理等等。这就是典型的“自欺”。接下来是“欺人”,他会一本正经地向别人吹噓他的“先知先觉”和忽悠人的“成功之道”。
大家想一想,我们是不是经常在被世俗忽悠的同时还自我感觉良好?至少我经常有这种莫名其妙的自信而忘了苏格拉底说的“我是无知的”。其实,谁认为自己有知的本身就是无知!我没有看到任何一个真正的企业家说过他预知未来或他是按照某个理论获得成功的,而更多是观点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成功了,当初都是为了生存而创业,根本没想到会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成了大企业家。那些拥有信仰的人会把财富和成功归结为前世今生的因果,如李嘉诚、刘长乐、曹德旺、顺丰的王卫等人。据说笃信佛教的王卫是马云最崇拜的人。智慧者则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使然,如松下、洛克菲勒、稻盛和夫等。
杨绛先生风趣地用“自欺欺人”来描述暮年的生活,那是指个人境界,老了自己骗骗自己玩玩,很贴切和很智慧。
人们对未来的感知往往来源于第六感或神谕,另外,历史的规律也会告诉我们一些模糊的答案。比如,根据经验和概率,我们知道在中国创业的成功率是1.3-3%,但我们却无法预先知道自己会不会成功,更无法预先知道我们因为什么原因成功或失败,几年前我们还在总结柯达、索尼之所以长寿的成功经验,而今天它们已经和它们的成功经验一起灰飞烟灭了。今天还活着企业谁能告诉我们它还能撑多久吗?海尔一面裁员一面阿米巴,华为在收拢散了的人心,新希望一会儿扁平化一会儿合并同类项。哪个是对的?只有上帝知道!企业家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做决定碰运气。万一哪个企业碰对了就会成为媒体追捧的对象,总结出一套连企业家本人都难以置信的天才秘诀。真不知道这些时过境迁的东西对别人有什么用?
很多介绍企业或企业家的书籍和文章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这些作者往往是一些从来没有在企业呆过的专家或记者,出于职业和吃饭的需要,他们会看一些管理理论方面的书籍,熟悉和了解最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对最新经济方面的名词如数家珍,头头是道,什么B2B、B2C、C2C、O2O、G11、互联网+,还有什么总部经济、拇指经济、F1经济、搜索力经济、直接经济等等。他们为了迎合企业宣传的需要和自身谋取金钱,往往把普通的经营管理方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甚至哲学和宗教的高度进行总结、提炼、归纳,并冠以秘诀、宝典等神秘字眼,吸引人们的眼球。有人把幼稚的中国企业经营活动上升到哲学高度,并煞有其事地总结了几个层面加几个方面,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书店里充斥着打着比尔盖茨、巴菲特、李嘉诚旗号的经营之道、发财秘诀、管理名言等等书籍,大家趋之若鹜,可是人们不知道,不要说这些忽悠的书,就真的是李嘉诚自己写的书,那也是他思考的记录,是他实践的总结。他的天资、家庭、背景、资源、所处的时代、地点、市场、个人境遇和经历与你不一样,这就决定了他的经验对你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是人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而不自知。
试图在中外成功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挖掘经验是徒劳的,因为这里面有国情的不同,行业的不同,地域的不同,企业规模的不同,企业和市场的环境不同,时代的不同,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市场竞争态势的不同,企业文化的不同,投资者的发展战略不同,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不同,企业的性质和背景不同等等,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照搬或东施效颦那是十分可笑的。
经营管理思想与经营管理模式是不同的概念,如果问有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营管理模式?答案是没有!但如果问现在有没有值得推崇和学习的企业管理思想?答案是有!如目前中国大企业都在纷纷效仿的稻盛和夫的纯净灵魂、爱、善、利他、自律,这样的人生哲学和经营思想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仅做人要学,办企业也要学。但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模式是否适合中国的企业就值得商榷了,阿米巴经营模式是稻盛和夫哲学和宗教思想的产物,离开了这一点,阿米巴经营模式就是无根之花,只有凋谢一条路。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的确是有效的,也是很人性化的,我们要模仿稻盛和夫可以,但首先要考虑前面所说的诸多“不同”,我们要问问自己:它与我们的企业文化契合吗?投资者和管理者的精神境界达得到吗?员工有这种“哲学共识”吗?搞“内部市场化”,部门之间能配合吗?还有成本核算、内部定价、经营会计、分权与集权、预算、利益分配等等问题如何落地?
(二)经典著作是企业管理者的必读之书
由于人、时、空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那些“事后诸葛亮”式的管理理论书籍对于企业管理者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还有就是,那些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数据分析的经济学理论和预测也是没有价值的,它们往往是作者的想当然或“马后炮”式的废话。
我们注意到,美国100强的CEO的书柜有超过90%的书籍都和经济基本无关。著名的金融投资家索罗斯就是学哲学的,索罗斯在商务艺术馆出了好几本书都是哲学书,他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与此相反,中国的分析师却在股灾到来之际还在凭小聪明搞数据分析,他们关注的是事物的表面现象。
有个学者的调查发现,“杰出的企业家,他们不是读了商学院才成为老板,是因为做了老板才去商学院。”显然,商学院是教不出企业家的。他同时指出:“现在中国企业家越来越不喜欢看企业管理的书,反倒喜欢看宗教类、心灵类、哲学类的书,我自己有一个经验,跟企业家刚开始接触时,就会谈一些关于经营管理、品牌战略、系统流程的问题,接触深了以后,跟我谈得最多的是关于身心灵的问题,心智的健康和灵魂的健康,这是他们很关注的。”。我认为,关注心灵或灵魂的企业家才能称得上是有境界有思想的人,而流连于物质世界和大脑分析的企业人是浅薄而不知根本的人。显然,中国企业家在进步。
经营企业并不缺乏数据、信息、知识,最缺乏的是智慧。知识和聪明作用是有限的,智慧的功用是无限的,也是最重要的。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是企业管理者为什么要轻视经营管理理论呢?既然生活在经济活动中为什么要忽视经济学家的分析呢?答案是:这是由企业经营和经济活动的性质决定的。为了说明此点,我们先来讨论一个问题:搞企业与炒股票有区别吗?
在“漫谈读书”十二~十四里我谈到,股票、期货、彩票等等和抛硬币一样,是随机的,它们只是人类社会的一个赌博游戏而已。没有人能够准确地知道涨落,因为大家都不是神。关于股票期货有很多专家写的书籍,而这些书籍对炒股的人来说是毫无帮助的,股灾来了没有人预知,结果就是血本无归,一切都是运气而已。那么,创业、企业经营是不是和股票期货一样呢?答案是一样的。
人们都知道,炒股票是九死一生。而中国企业的成功率按马云的说法是1%,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是2%左右,也就是说是九十九死一生,比炒股票更加凶险。它本身也是一个人世间的游戏。股票因为被太多的因素影响和左右,所以我们无法控制也无法知道结果。同样,办企业其实也是如此,企业的经营受制于老板、合伙人、管理者及每一个员工的身体、心灵和思想、受制于他们的家庭状况、受制于消费者、受制于政府的政策、受制于城市规划、受制于企业的周边环境、受制于行业竞争状况、受制于科技的发展、受制于国际国内整体经济的状况、甚至受制于战争、动乱、自然灾难、气候等等。而这些东西都是超出企业的控制能力的,结论就是,股票、企业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命运轨迹,而这个轨迹是我们把控不了的。
正如我们不知道自己明天是否活着一样,我们同样不知道自己的企业明天会遭遇什么样的灭顶之灾。如果哪个人认为自己可以把控企业的命运,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个人是个无知的愚昧之人,他和那些傻乎乎高呼“我的命运我做主”的人一样愚蠢。
前面谈到,经济学家不能预测经济危机的到来,军事学家不知道即将到来的战争,我们同样也无法知道企业的未来。索尼、柯达、《新闻周刊》、诺基亚、sun、摩托罗拉,还有中国的三株、三鹿、巨人、马胜利、步鑫生、瑞星等等,对于他们的衰败,人们有可能总结出一大堆原因,如不与时俱进、急于求成、保守、冷水煮青蛙等等,还有战略、策略、模式、架构错误等等。这样的事后总结有意义吗?这是真正的原因吗?为什么当初我们对他们崇拜有加,学习模仿,趋之若鹜,今天却弃之如敝履?同样一个专家,今天在大谈索尼的成功之道,明天却在总结索尼的失败教训。人们颠颠倒倒,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今天的人们又在老调重弹,总结学习微软、阿里、苹果、小米、阿米巴、360等等,等他们没了,再同情或嘲笑他们?谁能告诉我,他们将来输在哪里?因为什么而失败?取代他们的又是谁?如果没有人能够回答,那么谈什么经营管理的理论和经验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从这里我们发现,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股票、期货等等知识以及这方面的书籍的作用实在是太有限的。如果说比尔盖茨、巴菲特、稻盛和夫、李嘉诚等人的经营智慧对于我们有启发作用,那么他们的经历和经验对我们的经营管理活动有帮助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时间、地点、环境、人都不一样,那些特定时空发生的事情对我们是没有什么参考价值的。大哲人黑格尔敏锐地察觉了这一点,他说:“人类惟一可以从历史中真正学到并记住的事情是,人类从历史中学不到任何经验或者教训。”。所以,那些经济学、管理学等等著作只是总结过往,纸上谈兵而已,除非靠这个吃饭,否则研究它们就是浪费时间。
这样一个结论可能会让那些热衷于管理理论和经济分析的人感到沮丧,遗憾的是,这就是事实。大家要问,既然如此,那么企业家和管理者们到底应该如何读书呢?作为一个企业家或管理者应该学习和研究什么才能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呢?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学习和工作呢?
我在谈王阳明在格物致知问题上的观点时提到,王阳明认为圣人不关注各行各业的细节却能解决各种问题。王阳明打仗不考虑兵法理论呢?答案就是致良知。
王阳明的致良知的学问是哪来的呢?就是修习儒释道等千古不倒的经典。这样,我们就找到答案了——学习、研究经典就是企业家的读书之道,按照经典提出的原理管理企业就是企业家的经营管理之道!经典之所以千古不倒就是因为它不是针对某一个时代或某一个行业而言的,它是所有时代和所有行业的指南针,定盘星。它是超越时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