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芬堡坐落在德国慕尼黑西北郊,是历代王侯的夏宫。建于1664至1728年,主建筑是巴洛克风格,整座宫殿坐西朝东,由一幢幢方形楼房连结成一组建筑物,正面长达600米。
宁芬堡是斐迪南·马里亚亲王送给妻子的礼物,感谢她生了儿子使王国有了继承人。它的扩建工程前后花了200年时间。虽然这座宫殿没能达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王宫那样的规模,但肯定是德国这类宫殿中最大的一座。18世纪初,选帝侯马克斯将他母亲简朴的乡间别墅扩建成豪华宫殿。虽然曾遭受二次大战波及,但修复后仍不减其在历史上所占的地位。
主楼的窗户发现不等。拾阶而上,第一层的窗户最大,是主人的房间。第二层稍小,是孩子们的房间。第三层更小,是家庭教师的房间。第四层最小的则是仆人们的房间。
宫中还有一个美人画廊”(Gallery of Beauties)收藏有宫廷画家斯蒂勒(Josef Stieler1781-1858)为路德维希一世画的那个时代最漂亮的美女画像,个个天生丽质,仪态万方,这个画廊诞生100多年来始终强烈地吸引着无数的艺术爱好者和旅游观光者。路德维希一世风流倜傥,被称为最爱美女的国王。不过美女画廊的36位美女并不是都和他有关系,他们是贵族家的小姐夫人,因为面容娇好而被画下来放在这里供大家欣赏。但是其中3位,是确实有些故事的。Mane Konign是王后,正室。Helene Sedlmayr小姐则比较特殊,从画面上看她是唯一一个衣着朴素的人,因为她是一个贫民,是国王外出的时候发现的女孩,因为实在长的太漂亮了,破例被画下来,民间传说这个美丽的姑娘,后来成为了国王的情人。最后一位,也是最著名的Lola Montez,她被称为舞蹈家,也有人说她就是低贱的舞女而已,但是不管怎样,这位南美和德国混血的美女的确风情万种,成为国王最宠爱的情人之首。以至于王后去世以后,她立刻被封为伯爵,国王天真的以为给了她地位,就可以给她贵族的血统,在进一步封后就也不在困难,然而人们怎么也不肯承认她的地位和血统,坚决反对封后,国王强制封后,造成了空前激烈的大游行,这个游行最后闹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导致路德维西一世国王被迫退位,又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好戏,而今天这位美女的样子在美人画廊仍可以见到。
宫殿内众多的厅堂之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之阁(Chineselacquer),里面的装饰摆设全是中国式的,诸如壁纸屏风,绘着龙凤、山水、花鸟、虫鱼,还陈列着中国的漆器和瓷器。
由于季节稍寒冷,为防止雕塑冻裂,都加盖了防护罩,看起来像是警卫岗楼。
午餐后,再次乘车离开慕尼黑,前往第二座城-雷根斯堡
远处看到的是慕尼黑电视塔和慕尼黑奥运会主体育场。
第2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是截止到1972年规模最大的一届。来自121个国家的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所有数字均创造了纪录。在本届奥运会上首次出现奥运会吉祥物 ,是一只名字叫瓦尔迪的德国猎犬。9月5日凌晨,由于巴勒斯坦恐怖分子袭击奥运村,奥运会被叫停,并在主体育场进行了悼念活动。暂停了34个小时后,赛事重新开始。参加本届大会的国家和地区121个,共产生了600枚奖牌。
宝马博物馆BMW Museum位于宝马全球总部慕尼黑宝马品牌体验中心,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位于德国慕尼黑北部。宝马博物馆,按照不同年代和时期,展示出历年来所产的各类宝马汽车、宝马摩托车、轻骑和一些特殊用途的车辆样品,并运用现代声、光、电、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及图片音像资料,提升产品展示的艺术空间,全面演绎了宝马汽车公司的成长与发展史。
慕尼黑安联球场(Allianz Arena)以它精巧的结构壮丽的外观,成为慕尼黑以至于德国的荣耀。安联体育场被选作2006年德国世界杯开幕式赛场。这座可以容纳75000人的球场在2005年5月30日和31日正式启幕,由慕尼黑1860队和德国最成功的俱乐部拜仁慕尼黑队联合出资建造。14年8月慕尼黑1860宣布无力支付贷款,拜仁慕尼黑接过1860手中的贷款,从此安联球场为拜仁独有。
体育场的表面由透明的菱形膜结构构成,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有种魔幻的视觉效果。而在夜间,它可以由灯光打出红蓝两色(拜仁与1860的颜色)。“梦剧场”安联球场是全球第一家由赞助商冠名的体育场,即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安联球场无论从经营、销售、宣传等众多方面来说,都是最具现代化标准的时尚建筑之一。白天,用透光气囊扎起来的巨大圆形遮阳幕密封的如一个白色的救生圈。晚上,这个救生圈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红宝石或蓝宝石,若隐若现。球场的顶棚和外表采用的材料与众不同,它具有清洁、防火、隔热、防冻的功能,让场内一直保持350帕斯卡的大气压力。每个装饰面板在灯光的照射下都呈现出白色、蓝色或者红色。34度的斜角,三层看台设计,即使身处最高层看台也能够提供同样棒的视觉效果。整个建造过程用了120000立方米的混凝土和20000吨的钢材。 由此使其产生了魔幻般的三色变化。
雷根斯堡是多瑙河边一个美丽的古都,在慕尼黑以北140公里处。它历史悠久,自罗马时代便是沿多瑙河的重要城镇。
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直辖市,是上普法尔茨行政区和雷根斯堡县的首府,天主教雷根斯堡教区主教的驻地。雷根斯堡位于上巴伐利亚,多瑙河与雷根河的交汇处,向西北约88千米是纽伦堡,向南约104千米是慕尼黑,向西南约113千米是奥格斯堡,面积80.76平方千米,人口133,525(2008年),是继慕尼黑、纽伦堡、奥格斯堡、维尔茨堡之后的巴伐利亚州第五大城市。雷根斯堡的支柱产业是加工工业,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和微电子等。
石桥和桥门建筑於1135年至1146年间,是中世纪最重要的桥梁建筑之一,也成为12世纪到13世纪许多大型石头桥梁的范例,其中包括德勒斯登易北河、布拉格伏尔塔瓦河、伦敦泰晤士河和法国阿维尼翁罗纳河上的石桥。石桥长336米,宽8米,平均高度15米,共有16个桥洞,桥洞宽度10.15米至16.60米不等,桥墩宽度5.85米至7.40米不等,石桥总重约10万吨。石桥曾经是雷根斯堡唯一一座跨越多瑙河的桥梁,持续了800多年。
石桥曾有一段传说,石桥的建筑师和大教堂的建筑师打赌比赛看谁先完工,後来大教堂的建造明显领先,石桥的建筑师便同魔鬼做了承诺,如果魔鬼能站在他的一边,将能够得到最初三个过桥的灵魂。从此开始,石桥的工程进度突飞猛进,最终先完工的是石桥。魔鬼来向建筑师索要许诺,但建筑师在石桥开放後先赶了三只鸡过桥,这激怒了魔鬼,要把石桥毁坏,石桥因此变成了拱形。事实上,大教堂的建筑开始於1273年,这时石桥早已完工100多年了。
雷根斯堡老城于2006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雷根斯堡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从石器时代开始便已有人居住在雷根斯堡附近的多瑙河边,2006年考古发现的凯尔特人墓穴,将雷根斯堡的历史追溯到了大约公元前400年。约公元79年,古罗马人在雷根斯堡建造了一座城堡,用作观察哨,这座城堡可以容纳500个骑兵或者1000个步兵。与此同时,如今雷根斯堡老城西面的多瑙河边有了居民区,也出现了阿尔卑斯山北侧最古老的古罗马酿酒厂。166年爆发多瑙河中游地区日耳曼人和萨尔马提亚人对抗罗马帝国的马可曼尼人战争(166年—180年),城堡和居民区都在这场战争开始後不久被毁。
在击退马可曼尼人后,罗马帝国皇帝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在约170年下令建造一座兵营城堡,取名为「雷根斯堡」(Castra Regina,意为「雷根河畔的兵营」,是雷根斯堡的拉丁语古名称),这座石建筑的围墙高约10米,有4扇大门和众多塔楼,至今仍能在雷根斯堡老城见到它的遗迹。雷根斯堡在179年正式建城,如今在雷根斯堡东门上仍保留有石头碑铭见证这一历史一刻。雷根斯堡驻扎著意大利第三军团的约6千士兵,是罗马帝国雷蒂安行省(Raetia)最主要的军事基地。
雷根斯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79年。那时,罗马皇帝奥勒尔下令在这里为6000名士兵建一个营地。这个营地的北门Porta Practoria今天还立着。
歌利亚是传说中的著名巨人之一,《圣经》中记载,歌利亚是腓力士将军,带兵进攻以色列军队,它拥有无穷的力量,所有人看到他都要退避三舍,不敢应战。
大卫和歌利亚的战斗记载在《撒母耳记》上第17章:
扫罗和以色列人犹大的梭哥迎战非利士人。歌利亚连续四十天,每天两次向以色列人讨战,进行一对一的决斗,来决定战役的胜负。扫罗和全体以色列人都极其害怕。年轻的大卫为跟随扫罗出征的三个哥哥送饭,听见歌利亚的骂阵,和扫罗允诺的重金赏赐,无所畏惧,要击败歌利亚。大卫拒绝了扫罗提供的战衣,手中拿杖和甩石的机弦,和从溪中挑选的五块光滑的石子;和歌利亚对阵,歌利亚头戴铜盔,身穿铠甲。“那非利士人就指着自己的神咒诅大卫。” 大卫回答说:“今日耶和华必将你交在我手里;我必杀你,取下你的头。我又要将非力士军兵的尸首给空中的飞鸟、地上的野兽吃。全地就必知道以色列中有神;聚集在这里的众人也必知道耶和华施行拯救,不是用刀用枪,因为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他必将你们交在我们手里。 ”
大卫用机弦将石子击中歌利亚的额,歌利亚就仆倒,面伏于地。大卫将歌利亚的刀从鞘中拔出来,用刀割了他的头,将他杀死。非利士人逃避以色列人的追赶,“直到迦特和以革伦”。大卫将歌利亚的军装放在他自己的帐棚里,却将他的头拿到耶路撒冷。扫罗问元帅押尼珥,是谁的儿子迎战那非利士人。押尼珥领大卫到扫罗面前,扫罗问大卫是谁的儿子,“大卫说,我是你仆人伯利恒人耶西的儿子”。
导游介绍名人辛德勒故居
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德国人,商人。他拯救犹太人是利用了德国战争经济组织机构中的某些错误[1] 。利用德国的战争,诱逼德国人投资,再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工,在这充满了杀戮与硝烟的年代大赚了一笔钱,同时保护了1100名左右犹太人的生命,占波兰全部存活犹太人数量的1/4左右。辛德勒是“小拉贝”。1958年耶路撒冷的浩劫纪念馆宣布辛德勒为义人,并邀请他在义人大道上植树。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以天主教方式安葬在家乡的兹维塔齐尔山上,每年都有许多许多幸存的犹太人及其后代来祭奠他。
辛德勒在二战结束后曾短暂地在雷根斯堡生活十个月。
雷根斯堡的圣彼得天主教大教堂是巴伐利亚和德国南部哥德式建筑的主要代表,是天主教雷根斯堡教区的主教堂。曾经两次被大火烧毁後於1273年重建,教堂中殿高32米,塔楼高105米,教堂内总长86米,宽34.8米。教宗本笃十六世曾在2006年9月13日访问雷根斯堡大教堂。
内部的彩绘玻璃非常漂亮。
遗憾:白天时光都花在了城市间的移动上,本来应该更好地细细品味世界文化遗产名城。白天太短的欧洲冬季,拿你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