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亦玫,或许你是新时代的斯嘉丽。
在看剧版《玫瑰的故事》的时候,每次看到黄亦玫,总会联想到小说《飘》里的女主斯嘉丽。她们身上那股热烈自由、追寻自我、勇敢前卫的气质太像了。
想起多年前刘亦菲发的那条微博:“整理房间,20年前的芭比,七岁的时候因为这个娃娃,知道了《乱世佳人》,知道了费雯丽,潜意识里的电影梦应该那个时候开始的。”其中提及的《乱世佳人》,正是由小说《飘》改编而来的电影。而演员费雯丽,就是女主斯嘉丽的扮演者。
多年以后,七岁时的那个芭比终于从潜意识中孵化。黄亦玫这个角色,不就像极了斯嘉丽吗?
她们都并非完美的角色,年轻时懵懂冲动,但生活的磨砺,让她们意识到自己真正追求和在意的是什么,最终成为刚毅果敢、独立自主的大女主。
创作背景截然不同的两个角色怎么能联系到一块儿呢?事实证明是可以的,她们身上有太多共通之处。
仅从外形家境看,两个角色都是外形优越、家境优渥的“万人迷”形象。亦舒在原作《玫瑰的故事》中,勾勒出黄玫瑰瘦削精致的下巴,眼下蓝色的泪痣,黑漆漆的眼睛,以及罕为人见的美貌。而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原作《飘》中虽说“Scarlett O’Hara was not beautiful”,但介于影版费雯丽饰演的斯嘉丽实在太美,再加上原著中也提及了斯嘉丽“17英寸的腰”、“绿宝石般的眼睛”,还有“but men seldom realized it when caught by her charm",那么想必斯嘉丽也是极具魅力的。同时,原作中的黄玫瑰家境非常优渥,斯嘉丽也出生于优渥的农场主家庭。两个人都是生活无忧,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角色设定。
其次是性格,黄亦玫和斯嘉丽年轻时都活泼开放,外表是淑女,可内心离经叛道。对于两性关系,她们并不保守或是闭关自守,而是大大方方交友。家里电话响个不停的黄亦玫,派对上被簇拥环绕的斯嘉丽;说出“为什么不是我占他便宜?”的黄亦玫,在书房堵住已有未婚妻的艾希礼并向他告白的斯嘉丽,在当时的世俗看来都是那么“出格”。
这两位在外形、家境、性格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的女子,在感情史上也有着某些相似的轨迹。“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外一些人。”亦舒这句话同时适用于黄亦玫和斯嘉丽。身为万人迷的的两个人,却得不到“白月光”的喜爱。众星捧月的黄亦玫遇到同样众星捧月的庄国栋,竟然会自卑和胆怯起来;始终如一热烈追求阿希礼的斯嘉丽,却始终没能撼动玫兰妮在阿希礼心中的地位。黄亦玫爱的是庄国栋,却出于安全感而下嫁给方协文;斯嘉丽爱的是阿希礼,却为了气他和能更接近他而嫁给玫兰妮的弟弟。
后来她们都意识到:对于“白月光”的痴恋不过是出于自己的幻想。刚入社会的黄亦玫会被有着“精英”光环的庄国栋吸引,而斯嘉丽坦言:“我爱的是某个虚拟的东西,就像我自己缝制的一套精美的衣服。当阿希礼骑马跑过来,我就把那套衣服给他穿上。我一直爱着那套衣服,而根本不是他这个人。”所以祛魅,是她们在感情中学会的第一件事。
当然后来她们的感情史不限于此,黄亦玫还遇到了傅家明和何西,斯嘉丽还因困窘与妹妹的男朋友结婚并最终嫁给瑞德巴特勒船长。
但这两部作品主旋律是情情爱爱吗?不是,更多的是借由感情,引出女主角的自我追寻之路。
黄亦玫在一段段感情中走出,最终说出:“从此,世界在我面前,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我完全,而绝对地主持着我。”她找到了自由。而斯嘉丽,她在战火中挽救满目疮痍的家园,一个人鞭笞马车照顾妇孺,杀死侵略者经营木材厂,最终意识到她爱的始终是自己的幻想出的泡影,她爱的一直是自己的意志,她真正需要的是土地与财富给她的安全感。她找回了家园。
两个角色在精神内核上有许多相通,热烈到燃烧生命,出格到不符常规,却都又坚毅到令人动容。
可她们毕竟是不同的角色,相似的命运下她们拥有不同的灵魂与人生。
我一直觉得剧版的《玫瑰的故事》改编得很好。在看小说时我只感受到黄玫瑰的美丽与气质,但她似乎始终依附于别人,无论是兄长还是爱人又或是朋友,总是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她。可剧中的黄亦玫拥有完全不同的灵魂。她不是空有美丽的玫瑰,而是在荆棘中不断生长、可以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大女主。
斯嘉丽又是另一意义上的英雄。在我看来她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不可否认她有善良,有责任感,可她所做的一切更多的是有利于她自己。就算是我最无法理解的苦恋阿希礼的行为,也是为了她的感受她的爱。她自私她爱慕虚荣她希望拥有最令人羡艳的一切,可她同时勤劳肯干又聪明,她愿意放下名誉放下条条框框的规则去争取真正想要的东西。斯嘉丽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勇于尝试学习不同的事物,始终对自己充满自信……她是真正意义上的“貌美野心家”,同时她的能力足以匹配她的野心。
我对于“大女主”的定义是一种属于女性追求自我的英雄主义。黄亦玫和斯嘉丽,都是追寻自我,找到归属的英雄。她们都是荆棘中生长出的玫瑰,她们都永远掌握生命,她们不会被打败不会放弃,毕竟“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