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只小闹钟被制造出来以后,它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就问身旁的老闹钟:“我应该做点什么?”老闹钟说:“很简单,一年要摆动3200万次。”小闹钟一听就蒙了,它对3200万次完全没有概念,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另一个睿智的老闹钟说:“小闹钟,你不用担心,你每秒钟摆动一下就可以了。”小闹钟开心地说:“一秒钟摆动一下,这个容易,我能做到。”然后它就一秒钟摆动一下,一年摆动了3200万次。
我想通过这个小故事跟父母分享的是目标管理,有的孩子对“好好学习”“认真做事”“专心听讲”等目标的理解,类似3200万次这样一个大目标,完全没有概念,如果父母能够帮助他把大目标分解,类似“一秒钟摆动一次”,如同把目标分成很多梯子,孩子只要按照这个正确方向,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走,即“积跬步”“积小流”,终究会达到3200万次的终极目标。
父母如果想让孩子坚持一件事,就要像小闹钟故事一样,把总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小目标一定要符合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在孩子已经达到的水平(已知)基础上,稍微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未知),如“一秒钟摆动一次”,“从70分到71分”“从3小时完成作业到2.5小时完成作业”“从10分钟完成10道口算题到9分钟完成10道口算题”“从30分钟起床到25分钟起床”等,这种孩子已经达到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中间这个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从“已知”到“未知”的训练,持之以恒,“未知”就变成“已知”了,孩子的能力就提高了。
这种目标分解很具体、可操作、可衡量,和“一秒钟摆动一次”有异曲同工之妙,孩子一点点努力就成功,这就是“积跬步”和“积小流”,孩子很容易坚持。
父母帮助孩子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契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要让他的利益最大化,就是他付出得少,获得得多,这样才能让孩子产生成功效应,坚持到底。有时候会涉及情绪管理,即孩子知道他现在应该学习,或者应该背单词、背课文,但是他此时的心情低落,不愿意做这件事情,表现出父母说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父母不要站在对立面,或者从一个高高在上的角度去批评、指责孩子,因为这时候孩子恰恰需要父母的鼓励和支持,需要父母的接纳、反映,需要父母帮助孩子把情绪调整到中等焦虑水平,同时要帮助孩子重新分解目标,找到“最近发展区”的任务,帮助孩子稍微努力就成功。如果父母这样做了,孩子感受到的是力量和自信,他更愿意向上迈进,持之以恒,逐渐接近父母所期待的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