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为什么倾听那么重要
第一章 为什么倾听那么重要
很多时候,人们似乎都听不到彼此说话。
人一生有种种的动机,“被听懂”这种渴望可以说是其中最强烈的了。被倾听意味着对方认真对待我们,觉察我们的想法及感受。归根结底,也就是说,他们认可我们所说的话很重要的。
渴望被倾听,就是渴望逃离孤立,进而建起孤岛之间的桥梁。我们接近彼此,透露我们的所思所感,试图以此来克服与他人之间的分离感,以求得理解。获得这样的理解貌似很简单,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良好倾听的要素是“同理心”。倾听者的同理心,是领会他人说的是什么,再表现出这种理解。
不被倾听是一种伤害
我们需要他人认真对待,需要对方有所回应,但这种需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遭遇到挫败。如果我们在私人领域中都得不到同情或理解,那么也就不再期待在公共生活李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及注意了。
倾听这么基本的事,我们都觉得不必多说,然而,在当一名倾听者这件事上,大多数人都高估了自己。
与你关系亲密的人,你尤其渴望他们能理解你,这时,不被倾听的伤害也就格外严重!
大多数人有过这种经历后,都会以成人的姿态来伪装自己,不再把那些琐碎或误解的事放在心上。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变得冷漠一些,那好吧,这就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是,得不到响应会让我们备受伤害,一气之下,我们有可能在人际关系中退缩起来,甚至答数年之久。
倾听就是要报以专心,引出兴趣,热切关怀,用心体会,及时确认,细心观察,为之感动,表示赞赏。偶尔的情况下,我们能意识到他人倾听我们的重大意义。说话与倾听之间有一种很特殊的关系,说者及听者都在不断交换角色,设法抢占有利位置,用自己的需求压过他人的需求!
分享一种感受,需要两个人,一个人说,而另一个人听。
同理的倾听就像仔细的读一首诗,消化每一个字,去了解文字背后所要传达的意思。当我们去听别人说话时,重要的是理解力,而不是创造力。
倾听也是一种见证
倾听有两个目的:一是吸收信息,二是见证他人的经验。“被倾听”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安全感。而倾听滋养了我们的价值感。我们越是觉得不安,就越需要别人的保证。
一位好的倾听者是见证人,而不是判断你经验的人。
我们总会有想把心里话全部说出来,与别人沟通或分享的时候,这时,我们就知道被人忽视,陷入沉默是很痛苦的,而说出来就是想减轻那种痛苦。
倾听还是一种尊重
被倾听是一种媒介,借由它,我们可以发现自己是否能够被人了解或接受。所以,虽然我们关心听我们说话的人,甚至爱他们,但是偶尔,我们也是在“利用”他们。
把听众当成“自体客体”的想法,可能会让你想起那些老是谈论自己,看起来并不关心你说话的讨厌鬼。他们在听他人说话的时候,心思却不再那里,只是等着把话题再转会到他们自己身上而已。
这种不被欣赏的情况,如果发生在我们与父母之间,尤其让人痛苦!伤我们最深的人,往往是那些我们认为很亲密的人,他们让我们觉得,对他们而言,我们的关注及了解十分重要,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他们的那么轻易地把注意力转到别人身上。
安抚他人,并不表示你就在聆听。
他人的愤怒和焦躁之下,隐藏着没有说出来的感受,如果我们学会倾听这些感受,那么就具备了消除痛苦,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能力。被听见就是被重视,它满足了我们自我表达及与他人相连的需求。包容开放的倾听者能接纳我们表达的想法和感受。
无人倾听,只会让我们觉得受到了忽视,不被认可,被隔绝,被孤立。我们需要被人了解,需要有人能听我们说话,理解并认可我们的经历,这是滋养人心的养料。
如果生活中没有足够的带有同理心的理解,那么我们就会被笼罩在一种无形的不自在当中,焦躁又孤独。
我们通常混淆消极逃避的方式与疏解压力的方式。许多人常常在一天接近尾声之时,觉得筋疲力竭,但也许不是工作过劳让我们疲惫,而是生活中缺乏了解所致。其中缺失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给予我们关注与认可的“自体客体”,也就是那些关爱我们,用心听我们说话的人。
当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不足以维系平衡及热忱时,或者是我们无力维系的时候,我们就会从病态的自我意识中寻求庇护。我们追求刺激,兴奋,响应及享乐,这些感觉也可以从与我们关心的人交心对话中获得。然而,如果没有他人与我们说话所带来的稳定感,我们可能就会持续躲在沉默里面,就像是少了那些可以让我们分心的电子娱乐产品,我们便能听到绝望低沉的轰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