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少年光阴飞逝不自知,暮然回首昨日依稀不可见。
这是 2017 年里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2017 年给我的感觉,实在是太快了。
今天是 2017 年的最后一天,现在距离 2018 年还有 3 个小时,在这最后的几个小时里,我想写点东西记录下我这一年。
属于大学的一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最开篇的一句话,我记得我的高中同桌曾经和我讲过,到了大学也听老师讲过几次。到现在觉得这不只是大学之道,这是人生之道啊,培养自己的德行,与人友善,再精益求精,做到极致。我们的文化,是很早就懂得了用正能量来激发人性向好的本能。
2017 年对于我来说是真正意义上属于大学的一年,在多的不习惯也习惯了,2016 的我从高中步入了大学,虽然学校离家也不是很远,但我一直固执着在节假日坚持不回家,一是想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二是心中一直觉得读大学就是要离开家去很远的地方读书才对。既然做不到去很远的地方读书,就尽量少回家吧。
加入云顶
2017 年 3 月底,我加入了学校一个叫做「云顶」团队,这算是我在学校除了宿舍之外,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这里每天执行着上下班打卡制度,每天晚上 7 点,当大家陆续赶到办公室的时候,总能听到钉钉发出一声声「上班啦!打卡成功!」,也会突然有人发出一声哀嚎「卧槽,忘记打卡了」。打卡成了我们的不能忘却的一件小事。
自学之路
我是软件工程专业的,我们团队是一个技术团队,能加进来也算是一种缘分吧。2016 年刚进大学,Java 还没学,敲代码还会用中文封号结尾的时候,组长就给了个做 App 的任务,开发教学视频看了也看不懂,装个 IDE 花了好久,但好歹最后还是从 GitHub 上找了点东西混过去了。
2017 年 2 月的寒假,我开始每天在网吧里自己学习 Java 和 Android(在家太无聊了,被朋友叫出去的,但是游戏玩的也很烂,就看视频打发时间了),然后坚持每天分享自己的学习笔记,大概是学长看到了我的笔记,知道我在学,开学没过多久就被叫过去了。刚开始真的不习惯,好多人都不认识,还得跨两个校区来回跑,有的时候下午下了课就往办公室赶,路上随便买点安仔包,手抓饼什么的,但很快也就习惯了,晚上去办公室学东西怎么也比在宿舍强。3 月份大家刚聚在一起的时候还刚刚脱去冬装,当夏日里的办公室被炎热充斥时,我们离开了那里。
新校区
大二开始我们专业要全体搬到新校区去,但是我般的早,暑假在家里过了 20 来天就提前入住新校区,开始团队的暑期培训生活,新校区的硬件就是好,在这里秀一下我们的校区和新实验室
这个在暑假的 BGM 应该是「远走高飞」(因为舍友每天都在放),还有 中国有嘻哈 里的歌,可惜我从来没看过这个节目(个人感觉 rap 不适合汉语)。
也许凡事都有先入为主的想法,搬之前还很憧憬着新校区的生活,但是待了几天真的是太无聊了,远离市中心,周围好玩东西的太少,每天都在实验室,宿舍,教室三个地方之间转移。如果我能选择一次都话,我宁愿在老校区读四年大学,也宁愿在那件小办公室里和大家挤四年。
团队从 9 月开始就在说要招新,但大家忙着做项目,一直拖到 11 月才正式开始了招新工作,第一次听到别人叫我学长的时候,瞬间有种成长的感觉。第一次面试新生,有点紧张,但一天下来,只剩下累了。
总结
这一年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加了云顶吧,如果不是这里,我不确定我是否可以下决心去学技术,还有这里给我的「归属感」真的就和家一样,有机会一定要在办公室和大家一起通个宵。但有得有失,自从开始值班以后,健身房就再也没有去过了。这一年都在学 Android,看了点前端的东西,后期也看了点 iOS 的东西,撸了个 Gank 客户端和学校教务处的 App,自己用 Github + Hexo 搭了个博客,开始记录自己的笔记,开始利用碎片时间去阅读,开始试着做自媒体
……
但也有很多需要改变的地方,到了大二上课真的是越来越不上心了,平时听不进去,总是在考前拼命复习,每天晚上还喜欢熬夜,没事喜欢发呆,英语也荒废了好久,天冷了之后就放弃跑步
……
展望
臭毛病还得改,还有好多东西要去学,静下心,沉住气,与孤独为伴。
坚持写博客,坚持运动,坚持学英语,晚上早点睡。